小编前言 《庐山高》是明代画家沈周的传世名作,纸本设色,纵193.8厘米,横98.1厘米,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庐山高》是沈周为他的老师陈宽(醒庵)70岁生日祝寿、凭借想象而创作的一幅精品,时年沈周41岁。此画画风严谨,用笔细密,是每位学习者追摹向往的名作。 然而皇皇巨作又怎可轻易习得?张老师【临摹课堂·庐山高】第四课精彩开讲,将分节介绍峭壁、远山、点苔的画法。 【温故而知新】 查看“《庐山高》夹叶树及其他树法”, 回复关键词:庐夹 查看“《庐山高》松树及藤蔓画法”, 回复关键词:庐松 查看“《庐山高》石法”, 回复关键词:庐石一 局部范例一:峭壁 我是原作与课徒稿的分界线 峭壁需要表现出石质的坚硬。用皴也较有讲究。 (一)先用淡墨勾勒出山体的起伏。注意笔与笔之间不要框得太死,给之后的皴擦留有余地。 (二)用淡墨皴擦。用皴时要养成中锋和笔锋先落纸的习惯。皴时水分不宜过多,行笔要慢而匀,逐步将笔中的水分挤出。 (三)添加复加用笔,并在山体成形后勾画山间小树。 局部范例二:远山 我是原作与课徒稿的分界线 远山的基本画法为:以淡墨分数次皴染完成。 (一)将主要的山形固定下来。勾勒山形时要注意用笔的虚实相交。 (二)山体成形后以解索皴兼牛毛皴皴擦山体。此时所用皴笔一般而言要比前一次的勾笔用墨更淡。渲染为最后一道工序。 局部范例三:直笔点苔 我是原作与课徒稿的分界线 当山体初具规模后,以直笔点苔,这是山石法的最后一步。 点苔用墨可分两次完成,第一次用淡墨,待干后用稍浓一些的墨家点,并同时调整其疏密关系。点苔用笔,笔锋先落纸,并迅速下压,使毛笔铺开,收笔时笔锋微微向上提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