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野实验:经济学家的新工具

 赵东华 2016-02-28
 随着经济学对学科科学化的追求,田野实验成为经济学研究中一种新的实证研究方法。在国内学者看来,这一面向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研究方法为研究转型期中国经济提供了新路径。田野实验具备何种优势?如何看待并评价这一新的研究方法?田野实验在中国经济研究中的前景如何?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更加贴近真实世界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学实验室方法的广泛应用,实验经济学已成为主流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和不可或缺的数据来源。也正是在实验经济学走向成熟的这一阶段,实验室实验外部有效性问题也多为学界诟病。

  中国社会科学院行为经济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姚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实验室实验的开展,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比如,在公共政策研究领域,有些政策是瞄准固定人群的,例如,扶贫政策主要针对农民工等弱势群体,而实验室实验的被试对象多是大学生,其实验结果往往并不能体现出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特殊行为习惯。

  田野实验放宽了实验室实验的实验场景和实验被试者,其最大特点就是更加贴近真实世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业安认为,经济学中所采用的田野实验和社会学中的田野调查有本质不同。在他看来,经济学中的田野实验是通过在某个实地随机选择被试,构建控制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处理组),然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前提下,引入某些设计好的变量(也就是对实验组被试施加某些扰动),观察和记录两组被试的行为以及结果,通过一定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两个组的数据,推断出某些结论。

  在周业安看来,田野实验可以看作是相对实验室实验而言的,和实验室实验相比,田野实验克服了其关键弱点:田野实验具备了较好的随机性;田野实验选择现实生活中的被试;田野实验让被试接受自然的激励,采取自然的行为,等等。田野实验在外部有效性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