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在“梨花源”
古镇“遗珠”黎里轻撩面纱
“吴江三十里,地号梨花村。我似捕鱼翁,来问桃花津。”清代诗人袁枚曾用诗句描绘黎里古镇。黎里,古时因其梨花烂漫而得名“梨花村”,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昨天,15位商报小记者在家长的陪伴下,来到黎里采风。说起古街古镇,孩子们都曾玩过。而对于黎里古镇,他们都还没有去过。玩的时候,他们不停地用相机或是智能手机拍照,还时不时地盯着导游和陪同的黎里旅游公司副经理李赟询问。临别之际,一些商报小记者都感慨地说,以后有机会,一定会全家人一起再来。
商报记者崔阳阳管有明/文蒋世颖/摄 说起黎里,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位于黎里古镇的柳亚子纪念馆,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一座清代乾隆年间的建筑,原为清乾隆直隶总督、工部尚书周元理私邸,落成于1780年之前,宅名“赐福堂”,前后六进。1922年,柳亚子向周氏后裔典租了这座深宅大院,这里就成了一代诗人会见四方爱国人士、议论国家大事、编辑《南社丛刻》、撰写爱国诗词文章的地方。 黎里没有复杂的河道,也没有曲折的街巷,却有一条保存完好十字相交的市河,明清风貌的历史古建筑在河两边静静守立。4000多米长的驳岸也给后人留下了式样众多的河埠及富有寓意的各类缆船石。据统计,目前黎里古镇保存下来的缆船石共254颗。 除了缆船石,来到黎里绝对不能错失的便是那弄堂。清代时期,黎里曾排定了“周陈李蒯汝陆徐蔡”八大姓,每个姓氏大族都有自己的深庭大宅,最多达九进。一条条明暗弄堂正是为这些姓氏大族的下人通行所用。据了解,目前黎里保留弄堂共115条,其中暗弄90条,光线不到之处漆黑不见五指,超过百米的弄堂有11条。 参观的时候,商报小记者们一路走一路问。像今年6年级的朱珏,在柳亚子纪念馆就盯着导游询问:柳亚子和毛主席有什么关系?走在古街上,她又盯着黎里旅游公司副经理李赟询问:正在建设中的黎里古镇,会不会把镇里的人都迁走?以后建好了,会不会跟现在不一样了?4年级的祝昊在端本园参观时,对这里的景观和主人的后代很感兴趣,询问导游:这些大户人家的后代都在哪里?有没有再来看看? 这次活动,因为有家长参加,也被一些家长亲切地称为“亲子游”。3年级的王润东就是爸爸王奎海一起陪过来的。活动中,遇到不懂的,除了问导游,王润东有时还会问爸爸,这也让王奎海很是感慨,觉得跟儿子又多了一份亲近。今年已5年级的顾天颖看起来像个小不点,而且有点害羞。她的爸爸顾廷说,他从小生活在大院里,对于古街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这次和女儿一起来,也是要培养她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而奚顺麒是外婆吴大妹陪着来的,她原先是常熟人,现在搬到了苏州。看着各式各样的缆船石,她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抚摸着,还让外孙奚顺麒多看几眼。“这样的石头,不要说他,就是他妈,也没有看过。真是没想到,还能在这里看到。”吴大妹感慨地对记者说。 相对于苏州其他古镇,黎里古镇开发相对较晚。自2012年以来,古镇保护开发共启动了计划总投资超10多亿元的30多个子项目的恢复修缮和建设。据李赟介绍,未来的黎里古镇将形成三大片区,一是以市河为中心的历史文化古街区,二是以揽桥荡为中心的现代人文休闲区,三是以寺后荡为中心的宗教文化体验区。其中,古街区风貌一期修复工程已完成,二、三期到今年6月前也将顺利完工;以揽桥荡为中心的现代人文休闲区目前基本建设完毕顺利推进;宗教文化体验区中重要景点景观提升工程也已完成。相关数据显示,今年春节黄金周黎里古镇游玩人数达3万多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3倍还多。 “黎里古镇是没有门票的,我们希望通过打造高品质的旅游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黎里、爱上黎里,从而盘活老街、盘活黎里。”李赟说,黎里将多方邀请专业知名公司参与古镇旅游开发,深入挖掘弄堂文化、缆石文化、南社文化、民国文化、饮食文化等特色文化。同时重点加大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以及主题酒店、客栈的招商力度,为古镇旅游错位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古镇黎里已拥有“中国十佳村镇慢游地”“、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目的地”等诸多荣誉称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