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店子,处于长岭镇海拔800多米的茶店村,曾经是黄柏、白羊挑皇粮经五桥到万州城区的必由之路,人货物流较多,是万州历史上几条发挥商业作用的古道之一。古道附近有茶店子,一碗水,狗坐石,天鹅抱蛋,蛮子洞,克蚂石,三根柏树和黄樱树等一批景点,留下了很多动人的传说。
“茶店子”的由来
离茶店村委会500米处,有一条12户人家的古老小街,所有的房子都是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人们叫它茶店子。这个街名还有段故事呢!
很久以前,茶店有一条小道,是黄柏、白羊一带挑皇粮到万县的大道,可通骡马。但这个地方山高地伏,水源奇缺,百姓生活十分穷苦,想喝杯水很不容易。在这条路旁边有一刘姓穷家小户,就搬出自家的桌子、凳子,买了些茶杯和茶叶,摆在大路边的一棵黄桷树下,开了一个小小的茶店,让过往歇脚之人解渴。歇脚的人也多起来了,他的茶店也越来越兴旺。他用赚来的钱添了茶具,还修了几间草房,还买种子周济附近近贫苦农民。所以,来往行人便称此茶棚子为“茶店子”。
后来,这里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形成了一条长街,人们开始将农副产品拿来买卖,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集市,每逢赶场天,古老大街上拥挤嘈杂,喧闹鼎沸,人来人往,吆喝买卖农户产品,日用百货,土特产的,摆摊理发的,卖小面的,打铁的,好不热闹。后来随着城镇化进程脚步的加快,这里的生意越来越萧条,场也不赶了,只有阳光下那破败的楼房,兀自丛立,还有那一块接一块的青石板路,似乎在诉说着茶店子的历史--那一个人拉着风箱,一个人手握铁锤轮流上下翻飞当当作响火星四溅的铁匠铺,那张厚茧大手从头顶抚摸而过温暖的剃头匠,那说学逗唱留下美好记忆的茶馆,也还有那香味扑鼻让人口馋的各种小吃。
狗坐石的由来
在万州区长岭茶店村,有一座像狗子的石头,当地人们称它为“狗坐石”。
相传以前有个孤儿,四处漂泊流浪,一年冬天,孤儿沿路流浪到茶店子,又冻又饿,好在路边有一块地,孤儿用最后一点力挖完得几个小红薯,烧火烤熟正准备吃下去,这时来了条流浪狗,看那样子也饿得只有一口气,这孤儿心地善良,就分上一半的红薯给那狗吃。这狗很通人性,就与孤儿相伴不再离去。孤儿就在茶店子住下,帮人担货度日子。一次,孤儿担贷时遇到两只帮佬二打劫,他奋力反抗,但两拳难敌四手,渐渐体力不支,眼看就要倒下时,那只狗儿奋不顾身扑向一贼佬,照其裤档狠狠咬了一口,贼佬惨叫声下,在其同伴掩护下逃跑,狗儿救了孤儿的一条命。就这样年复一年,孤儿和狗儿相依为命,相安无事。但有一年茶店子下了大雪,天气极冷,狗儿一早起来没看见主人起床,就跑到主人床前,只见主人因病倒床不起。狗儿舍不得离去,就坐在旁边守护着主人,狗儿义举感动了上天,将它化成一块石,让它永远守护着它的主人。所以,人们现在就叫这块象狗的石头叫“狗坐石”。
有一年,茶店有一龚姓人家为改善住房条件,准备将“狗坐石”打成条石砌房,一位白发老者投梦于龚老称不能轻举妄动,否则后果严重。龚家不信邪,就打了几条石头做屋基,当房子建成贺房时,龚家父子三人突生怪病,先后过世。后人再也没人去动这块石头了。
一碗水的由来
在万州区长岭镇茶店村的红冲坡,有块石头中间有一个碗大的泉眼,咕咕咕不停冒水泡,下面积成了一个小水池。这个地方被当地人叫做“一碗水”。
相传很早以前,这里曾经只有一户向姓人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过路的行人都会跟主人讨一碗水喝。但这个地方山高地伏,水源奇缺,讨水喝十分困难。有一天,一位老翁投梦给向姓人家,叫他在自家后边的岩石上去戳一个洞,洞中自会有水流出。向姓人家按照老翁指点在岩石上戳了一个碗大的洞,果不其然,一股清泉从石洞中流出,鸡公山、白羊坪的过路之人每到这里便歇下来喝上一口水。后来有人在下面修建一水池,咕咕而出的泉水盛满了池子。好多外地人都来这里舀水喝,有人发现这里依山蜿蜒,田土肥沃,就把家搬到神泉边上居住,一家,两家,人多了就聚成了村庄,就成了现在的“一碗水”。
克蚂石的传说
在长岭到茶店子到芭蕉山的山崖边上有一个巨大的石头,姿态雄伟,活像一个克蚂,人们叫它为“克蚂石”。说起这块奇石,它曾有着一个神奇而美丽的传说呢!
相传在很久以前,在这山梁上有一墩石头,它的形状很象一个克蚂,由于天长日久受日月精华,这只克蚂就变成了精。成精后,每天都出去到处害人,吃农民种的庄稼,啃田里的秧窝。它最爱去的地方是凉水和白羊交界的大须坝和小须坝一带;大须坝小须坝的农民搞不清楚:怎么秧苗一天一天的少了?于是,他们就组织起来,天天晚上轮流照看。有天晚上半夜,照看庄稼的农民,听到田里有响声,便悄悄摸去看,见一只大克蚂正在那里啃秧苗,就立即叫来一些人,准备捉住它。那知,当农民们还没有走近它时,就被克蚂发现并掉头便跑。农民们猛追不舍,一直追到芭蕉山,那克蚂突然不见了。再仔细查看,发现山包上有一墩像克蚂的石头,他们估计所追的就是那只克蚂。后来有个石匠拿起錾子、手锤,对着石头嘴巴就是砰砰地一阵敲打。打了一阵,石嘴被打烂了,从錾子打过的地方,流出了很多血。从那以后,农民的庄稼再也没有被吃过了,人们就给这墩石头取名为“克蚂石”。
现在,凡到过这里的人,都要看看这块石头,当然还会在大石旁听人讲关于石头的传说故事,并拍照或合影留念。
蛮子洞的由来
长岭镇茶店子山上有个地方叫朝天嘴,在一大片光滑的石壁中有二个天然洞穴,洞低平坦,四面是石壁,当地群众称它为“蛮子洞”。
这个洞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山上来了一个怪物,人们叫它“蛮子”,它就住在这两个洞中,白天不见影儿,但每到晚上,蛮子就下到村子里去找东西吃。村里的小孩子都特别怕它,所以一到晚上就都乖乖地睡下,不敢调皮。但蛮子只找吃的,从来不会伤人,当地群众有的就把食物放在门口给那蛮子吃。因此,这个洞也就叫“蛮子洞”了。
到明未时,张献忠屠川开始,当老百姓们为躲避这些“杀人狂”,便纷纷躲进蛮子洞中。“那些人很凶狠,跟我们这些长得不一样,穿着也不一样,看到人就杀。”茶店老农张公公转述祖辈们流传下的说法。当时的张献忠大军,每到一地都进行大屠杀。于是,蛮子洞就成了老百姓的时临时避难。不论这个说法是否可信,但数百年来每次遇到灾难,蛮子洞都被茶店村民当做临时避难地,在此存活了不少人的性命。
“天鹅抱蛋”石传说
在长岭镇茶村委会驻地旁边不远处,有个地方叫做“天鹅抱蛋”。说起它,还有一个故事呢。
传说很早以前,一只洁白的玉天鹅,慕人间美好,生好奇之心。有一次,正当众天鹅争相飞回天河之时,玉天鹅却悄悄躲在茶店山下,想看看人间到底多美?不一会儿,太阳高升,霞光万道。玉天鹅从云雾里窥探山光水色,果真妙不可言。正当玉天鹅看得如痴如醉的时候,她突然惊醒-天哪!天已大亮,太阳升起后自己飞回不去天河了。玉天鹅飞不回天庭,只好留下住在人间。她看见茶店子有个地方好平坦,就当作自己的产房,静静地孵化……
后来,当地一著名风水先生路过这里,他看到了一座小山,中间高,两边低,左右两边各有一口圆圆的水田,远远看去活像一只美丽的天鹅伏在地上孵蛋,他大声惊呼“玉天鹅下凡,风水宝地也”,他就为该地取名为“天鹅抱蛋”。后来,当地群众就称此为为“天鹅抱蛋”。
原国民党空军大队刘群,慕名前来观看山势,得以仙气,打抗日阻击战节节胜利。
三根柏树和黄樱树的传说
在长岭镇茶店村红冲坡上,上下不远处长着两棵四五百年的古树,人们称它为“三根柏树”和“黄樱树”。说起这两棵古树,在当地还留有神奇的传说呢。
相传很早以前,太山老君在老君山筑炉炼仙丹,不小心将两颗采集的果子散落在红冲坡上,很快就长出了两颗大树,一个叫做“三根柏树”,另一颗叫做“黄樱树”。
红冲坡上的那棵古树,树身数十米高,树围3米,在树的主杆上有长出二棵树叉,树头呈冠状,枝叶已稀疏,纵观整棵古树老干新枝,有的横斜逸出,有的盘旋回环,有的钢劲扭曲。其形状象缠龙卧虎,象靠椅吊床,又象目光深邃的百岁老人。相传,清朝时期有一个张姓人家,其妻长期生病瘫痪在床,行动实在不方便。有天中午她在梦中迷迷糊糊中梦见一老翁对她说,你只要到三根柏树下去拜上一下,病就自然会好的。于是她把这事告诉了丈夫,丈夫就背着妻子到了三根柏树,点上一柱香,作揖三下,不久张氏妻子竟争的能下地并能干活了。这事一传出去,大凡有腰酸背痛、行动不便的群众都要到这里来祭拜,带些仙气回去,那些小毛病就会好许多。就连身体强壮的男女也常常到树下,立即神清气爽,精神了许多。不论这个说法是否可信,但上百年来这个习俗被人们传承了下来,古树保护得很好,就连一技一木就不能妄动。到了解放初期,该村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熊老二,想上树上砍点树枝回去烧饭,当他好不容易爬上树上准备挥刀砍柴时,他突然手上无力,砍刀个落到地上,当他再次检起砍刀爬树时,却啷个也爬不上去,最后只能瘫倒在地上。从此,再也没人去打砍树的主意了。
三根柏树上去二三百米的红冲坡上还有棵古树,据当地人介绍,这棵树叫做黄樱树,树身高达30米,胸径达2米多,站在树底仰望,能看见碗口大的“天眼”,这个天眼就能预测本村农作物一年收成的丰歉,因为树木高大,预测十拿九稳,也有人称此树为通天树。
据当地八旬老翁张泽永老人介绍,自他懂事起,这棵树就有这么大了,他爷爷告诉他,这棵树经历了好多个朝代了。这棵古树开花茂盛部位能“预测”本村几个组一年收成的好坏,树冠开花茂盛,本村上面几组的收成好,中部开花茂盛,中部几个组的收成好,如下部开花茂盛,则本村下面几个组的收成好,如开花茂盛分布均匀,全村收成好,如开花较少分布均匀,则全村收成较差。大树能预测收成丰歉的高妙之处,当地人都有同张先生大致相同的经验,不少村民透露:“我们在这个村里从小到现在,大树的样子基本没有变化,但只要是树上的花开茂盛的哪些年头,种谷子、苞谷、红苕、洋芋等农作物总会有一个好收成,而且还少花劳力。”所以,附近村民都是根据这棵树开花情况来安排农时的。由于这棵树的树龄太长,还能“预测”农作物丰歉,当地人将其奉为神树,当地人自发将其保护起来,不让人去伤害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