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从媒体上得知在大十字地下展厅有座贵阳古城的模型,
面对规模宏大的模型,在这段时间里,我一边揣摩模型中的街道、地物,一边对照大脑中贵阳现有的街道,仿佛穿越了数百年的时空。
为了给大家一个直观的整体印象,先上一张整体模型图,再来一张平面地图。

 ---------------------------------------------------------------------
从网上搜来的资料图片。

老贵阳城有“九门四阁”之说。“九门”是贵阳城墙上的九座城门,从南门开始,逆时针数起,分别是:南门、次南门、西门、威清门、六广门、红边门(洪边门)、新东门、东门。在城中央还有一座城门——北门。这种奇特的布局是由于城廓扩建而形成的。在宋代有“贵州城”,元朝灭亡宋朝之后,将贵州城改名“顺元城”,当时的顺元城为土城墙。明朝建立之后,“顺元城”这种名字肯定就不会用了。早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军为攻打云南,占领贵州,建立贵州都指挥使司(相当于贵州省军区,只是当时贵州尚未正式建省)在明军占领贵阳之后,将元代顺元城的土城墙改为石头城墙,并稍有扩张,周围九里(比地主围子也大不了哪去啊)。当时贵阳城有五座城门,分别是南门(朝京门)、次南门(德化门)、西门(圣泉门)、北门(柔远门)和东门(武胜门)。到了明朝后期,奢安之乱爆发,贵阳被围困,当时逃入贵阳的人约40万,十月之后仅剩余2万人,其余不是战死、病饿而死,就是成为他人腹中之物。为了增强防御能力,扩大防御范围,天启六年(1626年)在旧城北方扩建外城,周围600余丈,新城共建四座城门,西称威清门,北叫六广门,东叫洪边门和小东门。这样一来,原有的北门就被封在城内了。这样看来原有的老城发展到现今,就是南明区了;向北扩张的新城便是现在的云岩区。
上图片:
第一张:南门。旧址是现在的大南门啦!

次南门(不解释)

---------------------------------------------------------------------------------------
西门,位于现在的大西门。小时候经过此地时,施工队正在挖地基,长辈就告诉我,此地原为古代城墙。后来施工队挖的地基形成一个大坑,也没人填。直到上中学之后,才修建现在的新力百货。
----------------------------------------------------------------------------------------------
威清门。此门可通往威清卫(威清卫与镇西卫后来合称清镇),故而得此名。
个人猜想:威清门城门后方的楼应该就是玉皇阁。

-------------------------------------------------------------------------------------------
六广门。
 ------------------------------------------------------------------------------------------
洪边门,因这座门可通洪边十二码头(即今开阳)而得名。今日人们都称其红边门。
城楼后面是灵官阁吧?

-------------------------------------------------------------------------------------------
新东门。现在还有“新东门小学”。说来惭愧,“新东门”这个地名我是昨天看了模型之后,查了一下百度才知道的。


 上图:从新东门眺望威清门。连接两座城门的是当时的“普卫街”,就是现在的黔灵西路与黔灵东路。贵阳以前的牌坊很多啊。看过以前油榨街的照片,也是一路牌坊。现在似乎只有在甲秀楼那里有一座老牌坊。东山那边的牌坊看样子是才修没多久的。
下图:甲秀楼前的牌坊。

-------------------------------------------------------------------------------------------------
东门。就是现在的老东门。

东门现在还有城墙的遗迹,发张以前拍的照片。从照片上看,有几块石头是很旧的,说不定就是当年城墙的一部分。

-----------------------------------------------------------------------------------------------
这是北门。在展厅里仔细对照模型及地图之后,认为北门就在现在的喷水池。果然,查询了相关资料得知,周西成任省主席之后,因北门及城墙损毁严重,又影响了两城区之间的交通,遂拆除北门及城墙。周西成战死后,毛光翔在原北门遗迹上树立了周西成的铜像,此地遂改名铜像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在铜像台原址修建大型中心环岛,其中有喷泉,故名“喷水池”。
 -----------------------------------------------------------------------------
下图是1952年拆除周西成铜像时的情景。
 ----------------------------------------------------------------------------
这是喷水池刚刚落成时的样子(从网上下的)。

--------------------------------------------------------------------------------------------
仔细研究了九座城门,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内城(旧城)的五座城门之外均有半月形的瓮城,而新修的四座外城城门则无瓮城相护。
看完城门,再看看模型的其他部分。


上面这两张照片是天主堂。这座天主堂是在清朝后期修建的。天主堂位于现在的普陀路上。说来也巧,午饭正好是在天主堂旁边的“南粥北面”饭馆吃的。午饭后还专门到天主堂转了一下。发两张在天主堂照的片子。


---------------------------------------------------------------------------------------
这是模型中的大十字(路口交叉处)。照片中的纵向道路为现在的中山路(牌坊,又见牌坊)。

--------------------------------------------------------------------------------------------
富水路。
别看现在富水路并不宽阔,可是从模型来看,当时应该算得上主干道了。顺别普及一下小知识:富水是一条很小的河流。
 -------------------------------------------------------------------------------------------------
文昌阁。九门四阁唯一保留至今的。
另配上几张以前在实地拍摄的照片。

---------------------------------------------------------------------------------------------
街景。

---------------------------------------------------------------------------------------------
甲秀楼。

--------------------------------------------------------------------------------------------- 玉皇阁。

不知不觉,居然就在展厅里驻足一个多小时。一种充斥心胸的澎湃思绪难以名状,似乎数百年的光阴如同胶片快放一样在我眼前略过,几百年间的各色人等的悲欢离合、生生死死就这样如烟消散,只留下飘渺的传说与那些古老的地名与街道。

贵阳城的城廓为:大南门沿都司路向西至次南门,次南门沿瑞金南路至大西门,大西门沿瑞金中路、瑞金北路至威清门,威清门沿城基路、沙河街至六广门,六广门沿沙河街、友谊路至红边门,红边门沿友谊路至新东门,新东门沿友谊路、文昌北路至老东门,老东门沿文昌北路、文昌南路至大南门。
配上一张个人制作的示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