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左边 古老的风携着波浪 河水悠悠,流过千年岁月 泥土里透着水的声音 树木的身体里透着水的声音 我在夜里听水唱歌 水的歌声比小鸟清甜 伴着这歌声,女人走进男人的梦里 人类饥渴的嘴唇 啜饮着这生命之河
在我的右边 喧嚣声携着尘埃 车流在黑夜里把繁华推到极致 繁华之后我看到更加可怕的荒凉 狂欢之后我看到更加痛苦的寂寞 我看到河流之外,另一条带毒的河流 正罂粟般拉动人类的欲望 它消耗着大地的能量 最终,将耗尽我们的生命
作者简介:田湘,诗人,中国作协会员。著有诗集《城边》、《虚掩的门》、《放不下》以及配乐朗诵诗专辑。作品散见《诗刊》、《星星》、《诗歌月刊》、《作家》、《天涯》、《花城》等刊物,并入选多种诗歌年鉴。现居南宁。 诗歌田湘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tianxiang19621111 赏析:但要是认为田湘只有饱满而泛滥的抒情,那可就错了。他并不缺少对世界、对生命与生存的亲近哲学的思考,只是他的这些思考并不借助谱系学意义上的“知识”,而是靠了对世界的忧患而直接进入。某种意义上,我也更赞同这样的方式,因为它更具有真实的主体性与在场感。事实上,他的“在加速的时代寻找缓慢的爱”的主题,也可以视为是一种生存和生命的哲学,与中国传统诗歌中的精神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契合,同陶渊明、王维的思想方式之间,有一种奇妙的“神合”;当然,同如今的一种世界性的反思工业文明、反思“现代性”与“全球化”的思潮之间,也有某种共通之处。 另一个好的例子是《两条河流》,这两条河流便是两种文化、两种文明、两种生存之间的对立,也是两种价值在他内心中的斗争。是传统的“慢”的生存,还是“快”的现代的生活?前者给人以恒在的安全感,后者则令人焦虑担忧,这首诗所表达的,正是目下全人类所面临的困境。它所体现出的关怀,不能不说是巨大和广远的。 在我的左边/古老的风携着波浪/河水悠悠,流过千年岁月/泥土里透着水的声音/树木的身体里透着水的声音/我在夜里听水唱歌/水的歌声比小鸟清甜/伴着这歌声,女人走进男人的梦里/人类饥渴的嘴唇/啜饮着这生命之河 在我的右边/喧嚣声携着尘埃/车流在黑夜里把繁华推到极致/繁华之后我看到更加可怕的荒凉/狂欢之后我看到更加痛苦的寂寞/我看到河流之外,另一条带毒的河流/正罂粟般拉动人类的欲望/它消耗着大地的能量/最终,将耗尽我们的生命 田湘的思考不但是深度的,而且将它变成了个体的处境,变成了噩梦的抒情与描述,因而并不显得概念化。“繁华之后我看到更加可怕的荒凉/狂欢之后我看到更加痛苦的寂寞”,这样的句子真的可以成为我们时代的警句,我们每一个人的座右铭,它真切地标识着我们的认知、思想与价值的界限,发人深省。 除了这类重大的文化与文明境遇,田湘诗中更多见、也更为常态的是他对生命困境的思索,比如他常常对生命的卑微与短暂、存在的脆弱与恍惚发出感慨,…… 我不能不对他表示赞赏。。——张清华(国内著名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