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生物学中科学家经典实验总结

 拨丝留其产 2016-02-28

高考和平时练习的习题中常会有考查某些科学家的经典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的试题,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生物学科素养。本文对高中生物教材中科学家的经典实验进行简要总结归纳,便于考生集中领会生物学科中实验的精髓。

1施莱登和施旺利用显微镜通过观察动植物细胞从而建立了细胞学说。

2.欧文顿通过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研究,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3.罗伯特森通过电镜观察提出了生物膜的模型,即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4.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5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6英格豪斯通过实验证明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植物体只有绿叶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7.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8.萨克斯通过半叶遮光实验(饥饿处理后一半遮光一半曝光)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9.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18O标记H2OCO2)进行探究,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

10.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示踪法(14C标记CO2)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即卡尔文循环。

11.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并利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遗传学两大定律。

12.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时,通过类比推理法得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13.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14.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推测S型细菌中存在着转化因子。

15.艾弗里利用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分别进行实验)说明转化因子是DNA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16.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17.克里克和沃森通过构建模型法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18.贝利斯与斯他林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发现了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和激素调节。

19.达尔文以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为材料,发现单侧光照射能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0.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21拜尔在暗处进行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22.温特将经过燕麦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金考卷ID:TX-JKJ


长按上方二维码快速关注我们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