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是潮汕最孤独的一群人?

 余近山 2016-02-29


 寻常巷陌中的潮汕老阿嬷


在潮汕,父系的祖母称为内嬷,母系的祖母称为外嬷,一内一外,两位阿嬷便生养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作为孙辈,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内心是有点愧疚的。


过年回家,刚踏入内嬷家,坐下没多久。阿嬷便说了一句:“你公在的时候,你是经常会打电话给他的,可是现在都没见你打过个电话给我。”


一句话,竟无言以对,一种莫名的伤感油然而生。原来老人家也是会吃醋的。


看完内嬷,便到了人烟更加稀少的老寨中看望外嬷。自外公七年前去世之后,每次到门口的时候,我都发现外婆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总是朝着门的方向坐。到了这一两年来,我也才对这个细节尤为敏感,她似乎永远在等着谁。


我们会发现,潮汕地区的老人家很少会跟儿孙一起住的。这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这种选择独居的方式更是不得已的选择。


首先是源于潮汕的家庭伦理。祖辈这一代人,笃信多子多福,于是父辈有几兄弟是极其平常的。潮汕俗话说:树大分枝,儿大分家。一旦儿子都成家了,就必须分家,把祖业按照尽量公平的形式分给膝下各房头(各个儿子)。这种分家的方式也就决定了在瞻仰义务上,各房头是尽量平等分摊的。于是,老人到哪一户长住,都会产生一些属于不必要的麻烦。若是到各户轮流住,更是不省心。于是回到家庭的老厝住,也就成了许多老人家的选择。


其次是源于代沟所带来的相处成本。毕竟每一代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多少还是有些差别,同住多少会产生属于婆媳之间的矛盾。有些东西彼此会接受不了,却无法改变,那就不如不要住在一起。


最后是源于作为父母的无私,这点也许才是最关键。即使一家大小和睦相处,兄弟妯娌相敬相爱,但大多数父母觉得同住会给儿孙添加麻烦,老人归老人,后生归后生。平安顺即好,这就是他们的价值观。


 老厝中的身影


若是老伴在,生活中有一个拌嘴的人,倒也是一种相依为伴。可偏偏对于很多老夫妇来说,女性的寿命都会长一点。于是在潮汕农村的那些寻常巷陌里,阿嬷这样的独居群体是极为常见的。当老伴离去,纵使她儿孙满堂,也有许多不愿说出的孤独。


这种孤独,只有老人家自己心里才知道。寂寞的独居、幽闭的空间、单调的生活和弱势的地位,便成为了她们生活的主题。


她们大多住于老厝中,可以说话的人并不多,有机会聊上几句的都是那些认识了几十年的老邻居。时光易逝,韶华有时,岁月催人老,有些人走得快了,有些人也就越发孤单。


她们成长的年代是没有交通工具的,全凭一双腿,便走了一辈子的路。人老了,腿脚不灵活,所以也不太想经常出门。即使出门,也要选个风和日丽或者秋高气爽的日子,且得有儿孙相伴。


她们大多数人目不识丁,也极少有休闲娱乐。即使看电视,也只有潮剧或者那些配了潮汕话却极其不自然的电视剧。


她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建立于潮汕传统的礼数和民俗之上,在老年的生活中,她们是基本没有话语权的。在家庭中,老伴在世时,老伴说了算,老伴不在了,儿子说了算。在宗族中就更加不用说了,毕竟我们从来就没有在潮汕农村的老人组或者宗亲理事中见过女性的身影,所以她们哪有宗族话语权可言?


如此这般,她们的世界还剩下些什么?


我们置换身份想象一下:你独自一人住在一间被岁月侵蚀的幽静老屋里,因腿脚不太灵活而不太想走远,而周围可以聊天的人也寥寥无几。至于娱乐和休闲的事物基本没有,要拥有社交话语权更是谈不上。这时候你能做的只有什么?能做的似乎只有守着那个曾经孕育出一个家族的家门,对儿孙翘首以盼。在心中,儿孙早就成为了成为了全个世界。


这就是她们的孤独,一种可以被明显感知的孤独。


 一种被明显感知的孤独


想要的就是常有有儿孙来看望,有人愿意听她讲述那些陈年烂芝麻的往事,有人愿意陪她晒太阳,有人愿意给她买点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仅此而已。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处于返深开工的路上,一路塞车。望着车窗外的昏暗世界。我又想起了走出家门时看到的那个邻居老婶的身影。因儿孙疏远的原因,她变得疯疯癫癫。成天自言自语,在一条悠长的小巷里来回穿梭。遇到谁都会上前说几句让人听不清的话,当然也没有人回应她。


若是阿嬷健在,请别忘了她在等你。儿辈有儿辈的责任,孙辈有孙辈的孝道。可是大多时候,我们把自己对于祖辈应尽的孝道扔在父母肩上,并且看成得理所当然。于情于理,我们不得不愧疚。不信算一下自己每年陪祖辈的时间有多少,会短到让我们自己都吃惊。



 一位百岁潮汕老人与四岁曾孙女的生日礼


在家的,没事多到阿嬷住处转转,即使是随便且无目的聊聊,对于她们也是一种满足。


在外奋斗的,有空回家时,请不要忘记看看你曾经觉得非常啰嗦的阿嬷。每年也就只有回家才能跟老人家见上几面,而且见一次,少一次。毕竟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不可逆反。若是一位老人家岁数上了八十,就应该越发珍惜,毕竟每一位老人家的离去,都是一座家族博物馆的倾倒。


Taotao TV

一键关注潮汕最深度视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