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中的元宵佳节

 宋行 2016-02-29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正因为元宵节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历代诗人词家就自然留下了一大批为“元宵节”而创作的诗词作品。欣赏这些古诗词,一方面可以了解古人过元宵的习俗场景,另一方面也可领略诗人词家当时的心境情感。

先看诗词中的元宵习俗与景况。展灯、赏灯是元宵节里最主要的民俗活动,描写这一活动的诗词有很多,其中,唐代诗人郭利贞的《上元》诗广为流传:

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

倾城出宝骑,匝路转香车。

寥寥几笔,描绘了元宵节时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家家门外月华如昼,男女老少上街观灯、车水马龙的热闹场景。另如唐代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唐代诗人张肖远的《观灯》:“十万人家火烛光,开门处处见红装,歌钟喧夜更漏暗,罗绮满街尘土香。”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的元宵节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苏味道、张肖远上述两首诗正是史载唐朝元宵灯节盛况的具体描述。清代诗人姚明之的《咏元宵节》:“花间蜂蝶真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亦将清代元宵赏灯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元宵之夜吃汤圆,寓意甜甜蜜蜜,团团圆圆,事事如意。南宋词人姜夔对此有过生动的描绘:“元宵争看彩莲船,宝马香车揆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圆。”“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前写卖汤圆的小贩,后写汤圆的珍贵,读来别有一番情趣。

再看诗词中透露出来的复杂情感。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词除帮助我们了解古代元宵节热闹欢腾的景象和习俗外,还能从侧面领悟诗人词家当时的心灵处境。

譬如玩乐的欢愉。明代唐伯虎在《元宵》诗中云:“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月,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满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整篇细腻逼真,文采斐然。清代诗人唐顺之在《元夕影永冰灯》中写道:“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写出了诗人浪漫悠闲的心态,只盼“来宵”来度过那欢快的时光。

譬如爱情的甜蜜。古代的元宵节也是情人节。宋朝女词人朱淑真在著名的《生查子》中写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描绘了元宵佳节的夜晚情人相约的情景。此外,辛弃疾的《青玉案》词云:“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词人在浓墨重彩渲染元宵节热闹景象后,笔锋陡转,在幽寂的境界中,那种甜蜜的相思之苦,着实让人黯然销魂。

譬如孤寂的情怀。看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

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