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济南丐帮什么来头?有轿车洋楼,一家组团乞讨

 西窗听雨 2016-02-29

最近,济南街头突然出现大批乞讨人员

记者调查发现

文化路沿线的乞讨人员

多是安徽籍丐帮

他们不仅有车

家里还建了二层洋楼

团伙成员大都是一家人

他们还专门花钱雇人

让他们向路人磕头作揖

济南丐帮什么来头?有轿车洋楼,一家组团乞讨

图为两位老人的行乞所在地历山路与文化东路的交叉路口,正是人流量密集之地

一家几口都是丐帮

亲戚老乡组团来忽悠

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了至少4组自称来自安徽濉溪县的乞讨人员,且模式统一。

知情者说,在历山路文化东路路口,有对老人和中年男子,老头是中年男子的父亲,老太太是中年男子的嫂子。

“那个中年男子名叫张兴发,是个领头的,除了带着老爹、嫂子,他的媳妇、儿子还有一些亲戚、老乡,每年都跟着他全国各地去乞讨。”

知情者说,来到济南后,他们就分成好几组,四散在不同区域,哪里人流量大去哪里乞讨,用的乞讨借口、手段都大差不差。

济南丐帮什么来头?有轿车洋楼,一家组团乞讨

花钱雇人磕头

正月十五和麦收后出现

济南并不是这个家族丐帮的唯一的目的地,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知情者说:“张兴发给我说过,他们去过重庆、北京、河南等很多地方。”

据介绍,每年过完年农闲了,他们就出门四处乞讨了,有的地方管得严,有的地方的市民不吃他们这套,他们逗留几天看“生意”不好,就转战下个地方。

反正济南是每年正月十五之后和秋天麦收之后,会来待十天左右。

和去年一样,他们都是住在一个小招待所里,每天像上班一样,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10点左右。

目击者今年注意到一个新的变化,也是她从那位叫张兴发的组织者的口中亲耳听到的,今年这批来乞讨的,除了“原班人马”的亲戚老乡,还有几个是花钱雇来的,专门负责磕头作揖。

文化西路趵突泉南路路口同一模式的乞讨者

济南丐帮什么来头?有轿车洋楼,一家组团乞讨

内部矛盾

他们内部也闹“家贼”

由于长时间和这些职业乞讨人员打交道,包括一位交通协管大姐在内的很多人,会看他们内部的一些笑话。

“像我旁边这对老头老太太,老太太眼睛不好,每当她跪着的时候,就有其他乞讨点上的人过来揩油。”上述协管员说,她就见过一次,不知是家族的哪位成员,过来溜达一圈,看到老太太面前的钱桶内有几张大额的钱,装着收拾的时候,就给顺走了。

“有时候张兴发过来,还会跟我打听一下,有没有谁来偷老太太钱了。”协管员大姐说,她实在觉得啼笑皆非。

济南丐帮什么来头?有轿车洋楼,一家组团乞讨

家里挺富有

盖二层小楼买了小汽车

以张兴发为首的这伙来自安徽濉溪县的职业乞讨人员,已经连续多年出现在济南街头了。

去年,本报记者也从对同样一伙人进行过跟拍。而去年3月19日至22日,济南电视台《今晚特别点击》栏目曾连续4天,以《追踪丐帮》的连续报道,曝光了这个职业乞讨家族在街头行乞这种看着十分可怜的行为背后,不为人知的真实状况。

可是,据报道,张兴发所在的濉溪县任圩镇张家庄村里,全村最豪华的一栋二层小楼就是张兴发家,且当时家中正在花钱装修。不仅如此,张兴发家还停着一辆大众朗逸轿车。

只是由于一家人都没有驾驶执照,这辆车放在家里蒙尘。

丐帮的一天

地点:历山路文化东路交叉口东北角

老人自称安徽濉溪的

26日中午12点,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记者在历山路和文化东路交叉路口东北角的红绿灯处,看到了一对正在街头行乞的老人。

老人说自己老家是安徽濉溪县的,疾病缠身,希望好心的济南人帮帮忙。

地点:文化西路省中医、齐鲁医院附近

“病重”老太跑起来很利索

记者沿文化西路向西,在省中医附近的十字路口和趵突泉南路路口又看到两对这样的乞讨者,乞讨的形式如出一辙:一人躺着装病,一人跪着乞讨,而且当被问起是哪来的,他们也说自己是打安徽来的。

就在记者观察了一会儿准备离开时,一个穿着绿色冲锋衣的中年男子出现了,他把老大爷赶到一边后开始从桶里拿出钱来数。

记者赶紧上前与其攀谈,中年男子自称是两位老人的儿子,在工地打工,打工挣的钱不足以给两位老人治病,不得已才出来乞讨。

也许是觉察到了记者的身份,这名中年男子匆忙收拾了一下东西,拉起两位老人离开了。刚才还躺在地上称病的老太太,跑起来腿脚却很利索。

地点:历山路文化东路交叉口东北角

一名中年男子收走零钱

跟丢这三人组合的乞讨者后,记者又再次回到历山路与文化东路交叉口。

4点30分左右,两位行乞老认身边出现了一位头发半白、有些秃顶的中年男子。

中年男子拿起地上的水杯,跑到路旁的一家饮品店接了杯热水,而后又搀扶起跪在地上的老太太,走到一旁的绿化带就地方便了一下。

做完这些后,中年男子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塑料袋,然后将白色塑料桶的大部分零钱一股脑地倒了进去。然后就将一袋子钱揣进口袋。

地点:历下大润发西侧国泰大药房

把零钱在药店换成整钱

发现中年男子在药店,第二路记者佯装进药店买药。此时的中年男子看到有人进来,从药店的收银台接过了什么就匆匆离开了。

通过询问店员,记者了解到,原来该中年男子是来药店拿零钱换整钱的。

地点:历山路文化东路交叉口东北角

俩乞讨老人“轮岗倒班”

18点48分,正值绿灯期间,一直躺在地上的老大爷竟然坐了起来,在绿化带随地方便了一下,活动了活动筋骨后,他和刚才跪在一旁边的老太太互换了位置,由他开始向路人作揖鞠躬。

之前在磕头乞讨的老太太则转身躺进了被窝里。

大约两个小时后,20点49分,下午出现的中年男子又来了,并且又从桶里抓取了大量的零钱放入红色塑料袋。记者远远地看到他又进了文化西路的另一家药店。

晚上9点40分左右,记者注意到中年男子拐进了大润发的麦当劳,并在二楼坐了下来。

记者随其进入并与其攀谈起来。然而,中年男子十分机警,对于记者抛出的诸多问题,都是顾左右而言他,只是称自己老家是安徽的,来济南是做小生意的。

地点:齐鲁医院东侧长辉招待所

乞讨者凑一起聚餐回宾馆

晚上10点,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少,记者看到大润发附近的这对乞讨老人开始收拾铺盖,准备离开。

这时,记者注意到从东边又走过来两位背着大包的老人,和大润发附近这两位老人凑到了一起。记者一路跟随他们,发现他们坐上了18路公交车。

这四位老人到底是什么关系,他们要去哪里呢?

记者跟随他们在省中医下了车,只见四个老人进了路边的一家小饭馆,坐下来开始吃晚饭。记者在饭馆外看到,后来,又进去一波同样背负行乞包裹的人。

吃完饭后,一行人一起走进了齐鲁医院东边一个小胡同内一家叫做“长辉招待所”的小旅馆,便各自进房休息了。

记者也来到这家招待所,向招待所老板亮明身份后,老板说,年年都是他们这一波人,身份证上显示,都是安徽濉溪县一个地方来的。“就是一帮职业乞讨的,今年从我们这里登记入住的有7、8个人,可实际住了大约10多个人。”

地点:山师北门附近

没人时把大票放兜里

第二天早上7点多,记者便再次来到长辉招待所,谁知被告知这些乞讨人员很早就“上工”了,7点不到就分头出发了。

记者沿着文化东路一路向东,在山师北门以东50米路北的地方,找到了这对乞讨老人。

在这对乞讨老人所在的路口工作的一位交通协管大姐说,据她不完全估计,这一对老人一天下来讨近1000元问题不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