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下)

 baiyunjin 2016-02-29

1.民风民俗大观园

一.本课目标要求:

1.知识:知道民风、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的一些表现形式及其文化内涵。

2.能力:能积极思考民风民俗形式之后的意蕴内涵,学习并初步迁移使用诸如“谐音思考”之类的思考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调查、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家乡民风民俗的绚丽多彩及丰富深刻的内涵意蕴,藉此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并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家乡民俗文化丰富内涵的欲望。

二.课时安排:二课时

三.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踩点很重要。根据教材,在众多的民风民俗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端午,以这个点为“大观”的核心内容,让学生充满兴趣地走近它,深入它。然后这个点发散开去,进一步体会大观。此外,在具体点的教学中,不仅要关注课堂中能了解、展示多少家乡的民风民俗,更关注是否能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探究能力,激发持续性的探究欲望。

2资料的搜集形式要多样(查资料、询问、实地采访等),搜集的资料形式也要多样性(有文字的,有图片的,也有声像的),资料的呈现要有效(删繁就简,要典型)。

四.课前师生准备:

1教师广泛搜集本地民间风俗的视频、文本等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关于某一点民间风俗做一些深度访谈。阅读岳麓书社出版的一套《中国传统节日系列》,以及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生读本《我们的节日》。

2学生做一些调查(见附表),上第一课时可以前可以只先完成调查表中关于端午的那个部分,建议学生阅读小学生读本《我们的节日》。

五.教学方案设计(详案):

第一课时

㈠课前谈话设计

1:笑谈“换牙丢牙”风俗(机动)

⑴教师: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听老师的指令做动作:同桌相对而坐,嘴角往上翘,露出8颗牙。

⑵教师: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的大多数牙齿已经换了,换下的乳牙哪去了?怎么丢的?为什么这么做呢?

预期:上牙丢屋顶上,下牙丢地上埋土里;上牙丢屋顶,下牙丢床底下。据老辈人说这样可以使新牙长得整齐。

⑶教师:你相信吗?(学生:不相信!)是啊,我们照做不误,是因为——这个习俗寄予了人们一个美好的愿望。

2:根据提示猜物品

⑴教师:说明游戏规则:选出一个代表到台上,其他同学根据老师出示的词语卡为他作出提示,不直接点到与答案有关的字词,让他猜。

⑵活动:指名上台后,教师出示:鞭炮  元宵  月饼  粽子  汤圆  灯笼  红包  青糰  香囊……台下学生进行提示。

⑶教师:(小结)这些物品代表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有了它们,这些传统节日顿时变得形象具体、亲切温馨了。这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民风民俗大观园”。(出示课题)

㈡第一版块——“话说端午”

1.导入关于端午节来历的“纪念之说”

教师:(教师给粽叶冲上热水,使香溢满屋。)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教师:(板书:话说端午)是啊,此刻满屋粽叶香。让我们想到了端午节,如今虽然吃粽子不一定在端午,但端午节却是一定会想到吃粽子的。

2.关于端午来历的“屈原纪念说”

教师:为什么端午是一定会想到吃粽子的呢?

预期:生谈典故,导出关于端午节由来的纪念说之一 ——纪念屈原说。

教师:是啊,有诗为证(出示):汨罗江上鼓声喧,争看龙船吊屈原。从中可看出,还有什么活动跟纪念屈原有关?

活动:组织学生观看“余杭五常龙舟赛”录像2分钟左右。(教师也可以用其他录像或者图片代替)。

教师:你会观赏“赛龙舟”吗?

活动:播放采访录像:余杭五常的人们对如何看龙舟表演的理解

活动:播放“余杭五常龙舟赛”录像2分钟左右,要求给两支龙舟队评分。

教师:如果说很多地方,比如广东,赛龙舟还是在比拼搏,比速度,似乎想最快赶到屈原投江之地,打捞这位爱国诗人的遗体,也有一些地方赛龙舟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了巨大的演变,余杭的人们就不再以速度为核心要素,而是重在表现人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拼搏精神了。所以,即使是同一民风民俗,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表现形式以及意蕴内涵也是千差万别的。

教师:屈原一介诗人,为什么人们千百年来纪念着他,而且是通过一个重大节日如此隆重的纪念他呢?

预期:(板书:)意义:正气凛然  永远怀念

3.关于端午来历的其他纪念之说

教师:是啊,正义之士和他们所体现出来的凛然正气,是人们永远的怀念。那么除了纪念屈原说,民间还有纪念哪些正义之士的的说法?请阅读教材31页并想一想。

预期:民间还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秋瑾之说。意义:伍子胥——忠君报国  曹娥——孝  秋瑾——民族正气、坚贞不屈。不同的是纪念对象,而相同的是在弘扬正气——忠、孝、义。

4.关于端午来历的“恶月恶日说”

教师:同是端午,可这诗句所说的习俗表现和意义又不一样了——(投影出示,师引生读)酹尔雄黄酒一杯,青蒲翠艾别风裁。

教师:请你说说关于端午插挂穿戴饮食方面的相关习俗,以及它的由来。

预期:

展示实物(或图片):菖蒲、艾草、香囊。

讨论意义,菖蒲:像宝剑;艾草:能驱蚊;香囊:内置的香粉,驱毒避邪。

雄黄酒:“五黄”之一,脑门上画“王”字即用此,见教材插图。家喻户晓的《白蛇传》中使白蛇现身的是雄黄酒。

五黄为: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黄瓜、雄黄酒。

“五毒”:蟾蜍、蜥蜴、蜈蚣、蜘蛛、蛇,这段时间活动频繁,毒性很强。

教师:在恶月恶日说中,赛龙舟又是为了另一种目的,你能猜想到吗?读了这首诗歌,你一定会明白的。

预期:出示《开船送瘟诀歌(吹牛角)》,请学生读:牛角声声震天响,押送瘟殃开了船。一船划往五岳过,五岳立即让一边。一船划往茅山过,收起野鬼上龙船。一船划往洞庭过,团鳖蟹虾收上船。一船划往云中过,风雪冰雹瘟殃尽上船。所有的瘟殃都收尽,一船开往海龙王。我把殃灾倒下海,从此四季保平安。(汉族 诀术歌 宁远县)

教师:(小结)菖蒲艾草能否降魔驱邪我们可以保留意见,但我们知道这艾草的确可以驱蚊、入药,这插菖蒲、挂香囊、赛龙舟这那个特殊的季节里的确也有它独特的作用和意义,这样一想,端午就成了民间的卫生节、健康节啦。

板书:保健康

5.关于端午节来历的“图腾祭说”。

教师:关于端午的起源,我们一般采信的是纪念屈原说。但是,你可知道还有更古老的传说么?

教师:粽子本是给汨罗江里的蛟龙吃的,竞渡中用的是龙舟,大凡热闹隆重的场合往往舞龙,我们自称“龙的传人”,为什么都跟龙有关呢?

教师:说端午节是“龙神的节日”的说法,比“屈原投江”之说,——不知早多少年呢!

教师:蛟龙是很凶恶,如果我们是龙的后代,而再凶恶的东西也不至于残杀自己的骨肉,我们是否就可以与蛟龙相安无事呢?据说早期的吴越人认为自己是龙的儿子,他们断发纹身,打扮得像龙子。每当端午,就举行图腾祭。现在的赛龙舟、舞龙等活动就是当年图腾祭的形式之一。

教师:从这个角度来说,端午的意义在于?

预期:板书:祈平安。

6.第一版块总结

教师:你还知道“端午节”这个词语的字面意思,以及它还有哪些别名吗?

预期:端:发端;午:与“五”谐音。端午节又名: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

教师:我们知道,一个名字的背后又是一种独特的风俗,在短短一节课中我们无法去穷尽它。由此可见,我们的民族文化是多么的深厚与广博啊!所以,我们已经得到的这些民俗知识也只是大观园中的沧海一粟。(投影:大观园)

教师:从“端午节”中,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习俗。这些创造于民间,又在民间世代相习、传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我们叫它民风民俗。(投影:民风民俗)

三.作业:完成调查表未完成部分(或者进一步完成调查表)。
第二课时

㈠教学导入

教师:检查一下上节课的学习效果,咱们来个“虚拟网上购物”活动。这些东西,哪些是在端午节使用的呢?

出示:香囊  粽子  中国结  汤圆  黄鱼  雄黄酒  艾草  菖蒲  月饼  青糰……(十选六)

预期:学生做题,除“中国结、汤圆、月饼”以外,都是端午节使用的。

教师:那么剩下的这四件物品又分别出现在什么传统节日呢?

第二版块:话说春节

1.看春节录像,说习俗

教师: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借助一段简短的采风录像,看一下春节前后人们都在进行哪些传统的风俗活动,请大声说出来。

活动:播放剪辑的视频,其中反映了当地过年的主要习俗,比如除尘、贴春联、买新衣裤、办年货、吃团圆饭、分压岁钱、守岁、放鞭炮、拜年等内容。随机穿插讨论“放鞭炮”、“分压岁钱”风俗活动的由来。

教师:平时往外赶,年节一近,所有的炎黄子孙就想着往家里赶,没有人能例外。但总是有亲人在除夕夜真的赶不回来,面对这种情况,你知道人们会怎么办吗?

预期: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

教师:是啊!多么温馨的举动,怪不得有许多外国人喜欢我们的春节呢!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春节的其他习俗

教师:除了刚才说到的,你们还了解哪些关于春节的习俗?请小组交流,小组里指定一名同学用关键词记录。待会儿派一名代表汇报,看哪个小组知道得多。

活动:小组讨论记录,教师巡视了解。之后小组向全班汇报。

预设:

谐音和颜色

挂中国结。即“绳结”,寓意:“绳”与“神”谐音,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 “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无论是结合、结交、结缘、团结、结果,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给人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与“吉 ”谐 音,“吉”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福、禄、寿、喜、财、安、康无一不属于吉的范畴。其实这样做,就是为了讨个彩头,图个吉利,从而表达一种美好的心愿。

吃锦鲤年糕。寓意——年糕年糕年年高,鲤鱼鲤鱼年年有余。

张挂红灯笼、窗花、年画等。颜色多为红色,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用红色?因为红色象征着活力奔腾、热情如火、吉祥喜庆等。

㈢第三版块:其他民风民俗

教师: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雅俗共赏,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让我们在“大观园”里继续前行: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它们的主要习俗表现是什么?请在小组中交流搜集到的民风民俗表现形式,待会儿全班交流。

预期:学生交流。教师随机点播对民风民俗活动含义的理解。

教师:(小结,结合图片,配上音乐更佳)是啊,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都有民风民俗的痕迹。比如吃的——从“东坡肉”,我们吃出了对苏东坡的敬仰;从“葱包桧儿”,我们吃出了对奸丞秦桧夫妇的憎恨!那份爱恨情仇,就是我们淳朴的民风!再看穿的——名演员成龙,名导演张艺谋,他们从无名走向有名,从国内走向国外,可是在许多重要场合,他们依然喜欢着中装,这不正是在向世人宣告,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吗!

㈣第四版块:留住我们的根——现场包粽子活动

教师:当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深深的祝福包围着,被浓浓的民风民俗滋养着。传承千载的民风、民俗是老百姓情感的载体,是生生不息的一弘清泉,是中华民族化不掉的根。我们身在何处,身上总是烙着这山这水这方乡土人情所留给你的独特气质。

教师:前一段时间,韩国就端午节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让中国人大吃一惊,这不是我们老祖宗的遗产吗?什么时候变成韩国人的了?中国人开始担忧,是不是在现代社会飞速的国际化进程中,民风民俗文化正在没落甚至消失?这种担忧是有道理的。至少在我们青少年中,据我了解,对民风民俗的重视和学习还是很不够的。我们来个调查,请按照要求如实举手: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会包粽子的,请举手;你爸爸妈妈会包粽子的,请举手;你自己会包粽子的,请举手。(教师板书数据。)

教师:看着这组数据,心中有什么感受?

教师:我们何不一起卷起粽叶,灌入大米,包上一个粽子

活动:师生现场包粽子。富有传统色彩的音乐响起。

教师:(总结)其实,现在不会包粽子并不意味着你以后不会,现在不了解一些民风民俗文化并不代表着你永远不知。老师并不是因为大家不会包粽子而担忧,而是觉得面对民风民俗这座博大精深、趣味多多的博物馆,我们没有理由不靠近它,走进去,即便我们还很小。让我们从小开始,把民风民俗这化不掉的“根”深深扎在我们心底。

 

附一:板书设计:

屈原

伍子胥

一、纪念说      曹娥                    正气凛然

秋瑾                    永远怀念

 

端午      二、恶月恶日说                           祈健康

 

三、龙的节日(图腾祭说)                 求平安

 

 

附二:关于民风民俗的调查表

同学们:

想到要与大家一起围绕端午节研究咱们祖国千年传承的各种节日,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以及隐藏在其中的博大精深的文化,我就高兴并激动起来。你和家人会在端午节这一天做些什么,吃些什么呢?啊,我邀请你们和我一起踏着龙舟的鼓点,沐着粽子的清香,通过几节课的时间,共同学习我们祖国的民俗文化。

为了更好地让听课老师领略到你们的风采,请允许我向大家提一个要求:要求大家开动脑筋,运用身边的资源,去了解一些知识。身边的资源指的是书籍、网络,当然还有可以询问家人、亲朋,这件事的乐趣,一定是去尝试的人才能体会得到的。以下是一些你可以去了解的话题的关键词语:

一、关于端午(关键词提示:别称、由来、屈原、粽子、龙舟、菖蒲、艾草、香囊、五黄、五毒……),请简要地记录下你了解到的信息:

1.

2.

3.

4.

其他:

 

请给会包粽子的人打上“√”:

奶奶或外婆(  )  妈妈(  )  你自己( 

二、关于春节等传统节日,建议去询问你爸、妈、奶奶、外婆等,了解关于你老家的一些风俗,相信你会有惊喜的发现,也请简要地记录下你了解到的信息:

春节:

 

中秋:

 

七夕:

 

冬至:

 

重阳:

 

其他:

 

其他:

 

三、其他民族、地区有趣的民风民俗,希望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是独家的。

 

 

四、民风民俗千奇百怪,你肯定有许多你不了解但又很想了解的东西。请把你的疑问写下来。

 

 

注:

1.本表可只写关键词,还另可附页。

2.期待你能带给老师和其他同学崭新的知识。谢谢!

X老师于X月X日

 

 

2.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

一.本课目标要求:

1.知识:认识到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文化生活背景孕育出了异彩纷呈、姿态万千的饮食习俗、民居习俗和文化活动习俗。知道家乡的民风、民俗在人们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能力:能通过搜集资料、采访亲友师长、同学交流共享等方式,从饮食、民居和文化活动习俗中发现民风民俗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愿意学习了解和探究民风民俗的起源和文化意蕴。

二.课时安排:二课时

三.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了解民风、民俗来源于生活。

难点:探究民风、民俗与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了解民风民俗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的纽带、规则等重要作用。

四.课前师生准备:

教师准备:将教材中所涉及的饮食习俗、民居习俗制作成课件,并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因地制宜,创建民风、民俗活动情境。

学生准备: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主要是富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饮食风俗、民居特点、穿着习惯,以及相关民风民俗形成的原因;查找与“赶集”相关的资料。

 

五.教学方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明确任务

教师:通过前两堂课,我们出色地完成了参观民风、民俗大观的任务。

教师:我们知道,创造于民间,又在民间世代相习、传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民风民俗。那么如果让我们分分类,这些称为“民风民俗”的“在民间世代相习、传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到底有哪些类别呢?

预期:节日、饮食、穿戴、活动……

教师:是的。民风民俗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它体现在地方人们的穿着打扮中,饮食内容和礼仪中,地方民居建筑风格中,还有各种地方特色文化活动中。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探讨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与当地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文化背景之间的渊源关系,了解民风、民俗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的作用。

二、合作学习,探究“赶集”。

1.导入话题、合作探究

教师:为了更好地探究民风、民俗与当地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文化背景之间的渊源关系,我们首先来一起研究一个历史悠久,曾经非常兴旺,现在又开始兴旺起来的一种风俗活动,它的名字叫“赶集市”。(出示“赶集市”图片)

教师:你知道什么叫“集”什么叫“市”吗?在你的心目中,“集”和“市”是怎么样的?

预期:集市是一种买卖,是市场。农村的市场称为“集”,城市的市场称为“市”,赶集市就是到市场里去做买卖。

教师:那么,“集”和“市”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请你结合教材32页和自己搜集的材料进行研究归纳。

“赶集赶市”对比表

研究对象

对比项目

 

赶集

 

赶市

买卖的地点

乡村

城市

 

 

 

 

 

 

 

 

 

 

备注:对比项目可以是“买卖的时间、主要的商品、人们的心情心态”等(仅供参考),每个小组至少要思考填空两项对比项目,不够自己添画格子。

预期:学生有流程地安排学习交流共享填写,比如先自学课文,圈圈划划,然后讨论,并汇报和共享自己搜集的资料,达成填空的意向,确定交流汇报的人选,最后各自填写表格。教师此时进行巡视指导,发现典型,准备让学生交流汇报。

2.汇报交流,教师引领

⑴填表预设

 

研究对象

对比项目

 

赶集

 

赶市

地点

乡村

城市

买卖的时间

一般有固定的日期,相隔一段时间。

形成相对集中的有一定规模的商业区域,一般会持续进行商业活动。

主要的商品

以农产品和农副产品、日用品为主。

一般以某一类商品为特色经营内容,比如“服装市场”等。

人们的心情

比城市里赶市的人更兴奋,像过节一样,买东西的目标不太明确,比较随意。

心态比赶集的农人平和一些,买东西的目标比较明确。

相关的活动

不多,以娱乐活动为主。

商业氛围相对比较浓厚,广告促销活动比较多。

⑵随机教学:

教师:(出示,要求一起念)百官(武林)门外鱼担儿,坝子(艮山)门外丝篮儿,正阳(凤山)门外跑马儿,螺蛳(清泰)门外盐担儿,草桥(望江)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清波门外柴担儿,涌金门外划船儿,钱塘门外香篮儿,太平(庆春)门外粪担儿(关于杭州十大城门的民谣)。

教师:参差十万人家,钱塘自古繁华。这首民谣说明了这一点。你觉得这些担儿、坛儿、篮儿和杭州曾经繁华的“市”有什么样的关系?

预期:形成了一个个的市,也可能是形成了一个货物中转的点,货物通过这些点流通到了杭州各个繁华的“市”里面。

教师:再来看看“集”。(参考七彩“阳光助学网(http://www./)”之“七彩话题”之“采风路上”之“《贵州行之赶集篇》”。屏显幻灯,让学生通过简洁的文字直观的图片感受“集”。)与“市”比较,“集”的什么特点很鲜明?

三.总结提升,布置任务。

教师:观看“吴山庙会”视频。思考:古老的赶集市活动,为什么在现代社会的大都市里重新兴旺起来?

预期:富有地方特色,热闹有趣,丰富多彩,是休闲、购物、玩耍、交友交流、长见识的好去处。

教师:刚才同学们进行了很好的探究性学习,学习的成果让老师也受益匪浅。总结一下,你觉得刚才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最成功的一点是什么?

预期:合作共享、对比联系、研读材料、讨论争辩……

教师:刚才我们的探究性学习还只是我们的热身运动,今天回家以后,要把学到的本领、增长的经验用到接下去的研究性学习任务完成之中。请根据课文36-44页内容,根据老师提供的“探究性学习任务表格”,小组确定选择其中的三格内容,继续搜集资料,请教亲友,下一节课,我们将通过自学探究和小组的合作共享,体会民风民俗和我们的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1.:板书

“赶集赶市”对比表(见教案)

探究性学习成功经验合作共享、对比联系、研读材料、讨论争辩……

附2:作业——《探究性学习任务表格》

《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探究性学习任务表格

地域范围

特色

饮食

与该地域人们生活环境、文化传统间的关系

地域范围

特色民居

与该地域人们生活环境、文化传统间的关系

江浙地区

 

 

北京

 

 

青藏高原

 

 

湖南四川

 

 

山西陕西

 

 

陕西

 

 

四川贵州

 

 

福建

 

 

东北地区

 

 

内蒙古

 

 

 

第二课时

一.合作自学,智力支持

教师:根据搜集的资料,访问所得,根据课文,小组合作讨论填写完成上节课选中的三格内容。期间若有疑难,可以向老师要求智力支持一次,向其他组要求智力支持一次。

预期:合作自学10分钟,期间教师巡视,答疑解惑,提供事先搜集的一些简要资料,考虑汇报交流人选。

锦囊资料范本: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亲切宁静,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庭院方阔,院中种花种草,放盆景,养金鱼,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遇婚丧大事可在院内临时搭建大棚待宾客。走廊把庭院分成几个大小空间,但分而不隔,家庭成员在这里既保持一定的私密性和距离感,又可以十分便捷地交流。

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为了冬季多纳阳光。四合院到了河北和山西陕西河南等地,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以减少阳光。而西北甘肃、青海的四合院,因为风沙很大,院墙普遍加高。东北土地辽阔而气候寒冷,为了更多接纳阳光,院子常十分宽大。各地的四合院,总体上是一致的,但又都适应家居生活的需要,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节选自《中国建筑艺术史》第九章《明清建筑(二)》

关于窑洞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

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

靠崖式窑洞(崖窑):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楼房。

下沉式窑洞(地窑):下沉式窑洞就是地下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塬区-没有山坡、沟壁可利用的地区。这种窑洞的作法是: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然后再向四壁窑洞,形成一个四合院。人在平地,只能看见地院树梢,不见房屋。

独立式窑洞(箍窑):独立式窑洞是一种掩土的拱形房屋,有土墼土坯拱窑洞,也有砖拱石拱窑洞。这种窑洞无需靠山依崖,能自身独立,又不失窑洞的优点。可为单层,也可建成为楼。若上层也是箍窑即称“窑上窑”;若上层是木结构房屋则称“窑上房”。

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确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

二.交流展示,共享合作探究成果。

具体过程略。内容见下表。

地域范围

特色

饮食

与该地域人们生活环境、文化传统间的关系

地域范围

特色民居

与该地域人们生活环境、文化传统间的关系

江浙地区

米饭

茶水

水土气候适合种植水稻;丘陵盛产茶叶。

北京

四合院

亲切温馨,可以避风挡沙,大者可多纳阳光,南北长可避西晒太阳。

青藏高原

青稞

羊肉

酥油茶

高寒地区适合种植青稞、放牛牧羊;酥油茶有驱寒、去腻、充饥、解乏、清醒头脑、补充维生素等功效,适合高寒地区人们所需。

陕西

窑洞

黄土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而窑洞正是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好建筑。

山西陕西

面食

当地适合种植麦子。

湖南四川

吊脚楼

地形多山,减少占地,干燥通风,有利健康。

四川贵州

辛辣的川菜

川、贵潮湿,辣可以排除身体里面的潮湿。

内蒙古

蒙古毡包

可以随意拆卸,适合游牧生活。

东北地区

饺子

杂粮

地处寒温带,适合种五谷杂粮,喜欢吃饺子是因为喜欢吃面食,而且认为“饺子”即“交子”,有辞旧迎新的彩头。

福建

客家土楼

土楼有防卫御敌的奇特作用,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土墙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适合和睦共居的大家族。而这一切正符合客家的需要。

 

三.出题竞赛,展示倾听记忆水平

教师:请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出2-5道题目,考考别人,看看咱们倾听记忆的水平。规则是:出题目每道得10分,答对题每道得10分,老师视情况出5道抢答题,答对每道加30分,答错每道扣20分,最后以积分定胜负。

教师准备的抢答题:(星越多表示题目难度越大)

1.什么样的黄土适合建造窑洞?

2.为什么人们认为饺子有“辞旧迎新”的含义?

3.为什么早期的客家人要设计有防卫御敌功能的土楼?

4.酥油茶驱寒去腻富有维生素,这三种功能为什么适合藏族人民?

★★5.今天所接触的民居、饮食风俗的产生与什么有密切的联系?

★★★6.藏族同胞在穿藏袍时,往往是只穿左袖,而右袖却空着,并从后面拉到前面搭在右肩上;有时,连左袖也不穿了,将两只袖子褪下来拉到前面围系在腰间。这种穿法除历史的传承外,还有什么原因?

(藏族同胞居住在青藏高原,那里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即使在一天当中,也经常有风雨雪晴的变化。因此,藏胞常用“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来形容当地的气候变化。他们所穿的藏袍,袍袖宽敞,当气温升高时,可以方便地褪去一只袖子,以调节体温,同时有利于起居、出行。另外,藏袍腰肥襟大,白天当衣穿,晚上则可以当铺盖,和衣而眠。除此,藏胞在放牧、耕作中,遇到天气多变而需要调节体温时,褪下袖子就行了。而把袖子褪下来系在腰间,弯腰干活也十分方便。由此,慢慢地形成了穿着习惯,也就是在气温正常时,藏胞们穿藏袍时,一般只穿一只袖子。)

★★★7.请举本地的例子,说明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使得本地的饮食、民居等呈现出怎么样的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的风俗?

(吃葱包桧儿和东坡肉——江南人民自有爱憎;白墙黑瓦的淡雅民居——江南多草木花;依山傍水的建筑——江南多丘陵小河)

四.总结延伸

教师:因地制宜、因传统文化的差异而形成的,丰富多彩的饮食、民居方面的民风民俗,既适应了人们的需要,同时也带给人们许多快乐,而且它们还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发挥着作用。(播放采访五常文化站站长的视频,其中反映了划龙舟缓解了紧张的人际关系,增进了人们的团结一致。)

教师:你明白了什么?

预期:积极的民风民俗润滑了人际关系,增进了人们的团结友爱。

 

附:板书——即“《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探究性学习任务表格”

 

 

3.家乡民风、民俗小论坛

一.本课目标要求:

1.知识:知道民风、民俗文化有其积极、健康的方面,也存在迷信现象和陈规陋习等不良因素,这些迷信和陈规陋习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2.能力:能初步判断优良传统和陈规陋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摒弃糟粕、抵制各种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的情态价值观。初步具有社会责任感,为净化家乡民风、民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课时安排:二课时

三.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指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正确对待各种民风、民俗文化现象。

难点:引导学生如何积极地为净化家乡民风、民俗尽自己的义务。

四.课前师生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搜集迷信和陈规陋习带来严重后果的典型案例材料,教师积极寻找音频视频案例,学生搜集的最好是本土化的材料。

五.教学方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辩一辩:“抓周”科学吗

教师:你知道什么叫“抓周”吗?你小的时候,家长有安排你“抓周”吗?当时的情况和结果是怎样的?

教师:(出示“抓周”图片以及“抓周”概念)旧俗小儿周岁时,陈列各种玩具和生活用具让他抓取,以为可预测其一生性情和志趣,叫“抓周”,又称“试儿”。

教师:认为有道理的举手。认为没有道理的举手。大家来辩论一下。

教师引领:

《红楼梦》里记载了贾宝玉的一次有趣的“抓周”。宝玉的父亲贾政为了测试一下儿子将来的志向,便在宝玉周岁那天“将世上所有的东西摆了无数叫他抓”,谁知他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伸手只把那些粉脂钗环抓来玩弄……贾宝玉以后果然混在脂粉堆里,不思上进,但他天性聪明,《红楼梦》的结尾说,贾宝玉终于醒悟过来,考试得中。其实,贾宝玉从小混在脂粉堆里,与他的生活优裕长辈宠爱等都是有关系的,仅仅以抓周为依据判断贾宝玉不成大器,从而丧失了培养他的决心信心才是大错特错的,假设贾宝玉生活在一户一穷二白的人家,他又怎么可能混在脂粉堆里呢?

抓周往往具有迷信的色彩,现在大部分的父母当然已不会相信这些会有如此神妙的功能。但如果作为一种富有童趣的习俗和游戏,玩一玩,笑一笑,倒也可以为家庭增添一些乐趣。

教师:经过这一轮辩论,你对民风民俗又什么新的看法?

预期:(小结)民风民俗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其中有积极健康的一面,也会有迷信愚昧落后的因素,要注意分辨。

二.想一想:数字“喜”和“忌”

教师:“抓周”这样一个小小的民间风俗活动,处理得好,给家庭带来快乐,给人们带来积极向上的一面,这好像是硬币的那个正面,一不小心,硬币会翻到反面,它带给家庭的是悲观、烦恼、消极,甚至会伤害人的信心,影响人的健康成长。风俗的利弊,不可小看。

教师:同样的情况表现在对数字的看法上。你最喜欢的数字是几?为什么?不喜欢的呢?为什么?

教师:人们为什么有这样的喜忌?出发点是什么?

活动:播放视频。老师在新加坡采集的关于许多人对数字喜忌看法一段视频:。

谈谈感受。

教师:这个事情,老师也有烦恼。老师的妈妈相信“七不出,八不归”,她也说不出这是为什么,但是她认为这是老辈人传下来的规矩,必须遵守。遇到初七这一天,没有紧急事情还好,一旦单位啦、朋友啊,有什么急事召唤,与她商量,她就不高兴。但我一直坚持这样做。有一次,我的车在换道的时候,被公交车檫碰了。我妈妈马上把责任归到我不相信“七不出,八不归”的事由上。我怎么跟她说,她就是不听。请你谈谈对这件事的看法,帮忙出出主意。

教师:相信数字的喜忌,有好处和坏处吗?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请自学49页教材,说一说。(三六九,出门走,导致许多人在火车站滞留,最终影响了自己。)

二.论一论:风俗利弊谈

教师:今天我们在这设了二个民风、民俗利弊小论坛,欢迎同学们分小组从中自选一个,合作撰稿、排练,准备踊跃参加论坛。

论坛一:我看清明习俗

论坛二:我看节日爆竹

预设: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并发现可以交流的学生,帮助组织一下思维层次和具体语言。准备10分钟。之后请学生交流。

三.想一想:禁放或准放

教师:燃放烟花爆竹禁止令为何解除,改成“定时、定点”燃放呢?说说你的看法。

预期:合理地通过燃放烟花爆竹表达辞旧迎新、欢庆心情是对的,但不能建立在引发事故、造成公害的基础上。事实上,不合理地燃放烟花爆竹确实引发了很多事故、造成了很大的公害。改成定点定时燃放也许是目前比较好的折衷方式。

四.总结:师生阅读书本45页“民风民俗经过了千百年的大浪淘沙……”一段。

 

第二课时

一.看一看:悲剧的背后

教师:上堂课我们进行了辩一辩论一论想一想三个版块的活动。这堂课,我想请大家来看一段视频,说说你的感想。看完之后,请谈谈看法。

活动:教师播放浙江电视台“观点”栏目之《厚葬之风盛行,死人逼死活人》。学生观看思考。

交流:学生发表看法。

教师:你怎么看待逼着吴乐杰大办丧事的族人?

预期:很不好,明知他家里穷还逼着他家这样做。

教师:可是,我相信他的族人并不是这样想的,他们会怎么想?

预期:母亲死了,要把丧事办得隆重一些,如果办得不隆重,感觉丢了自己的面子,被人看不起,至于欠下一屁股债,以后日子将过得如何艰苦,好像并不重要。

教师:其实,子女有责任让父母活着的时候生活得更好一些,至于死去以后,出于感情,适当地通过一些仪式表达悲痛和怀念,也是无可厚非,但是表达感情是最重要的,一味攀比,过分注重形式排场,拖累了活人不说,还扭曲了情感。可是这样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事,在那些只顾面子不顾他人死活的人面前,却是理直气壮。这真让人悲哀。好在媒体和政府表现出理性和责任心,使这件事成为一个反面教材,但是无论如何,这种命的代价,实在过于高昂。

二.倡一倡:共同来倡导

教师:面对各种陈规陋习,我们没有理由坐视而不作为。我建议,让我们行动起来,积极分辨民风民俗中合理健康的因素以及其中的迷信、愚昧和落后,别看我们不大,但我们背后有家庭,有亲友,我们的小手和真挚的心灵,也能为净化家乡的民风民俗出力。

教师:请阅读书籍51页,小组起草声明。

交流:1.全班交流声明,师生评价。

2.评选出最佳声明。

3.斟字酌句以后共同宣读。

4.将声明打印成大张,张贴,另择时间举行签名仪式。

5.将声明打印成小张特,请学生带回,请家人亲友签名并在家中张贴或带回学校张贴。

 

 

 

 

 

 

 

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活动设计:

 

一、导入课文

1、听鸟叫声感情朗读《鸟声的启迪》

画眉的啁啾何等婉转悦耳,可惜那娓娓歌声只能供人闲来赏玩。而当它无休止地唧唧喳喳时,那啼鸣便成为一种令人生厌的聒噪了……

2、听了《鸟声的启迪》你受到了什么启迪?

二、学习寓言故事:《蚂蚁与屎壳郎》

1、交流讨论:严寒的冬天,蚂蚁与屎壳郎的境遇有何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

2、小结: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像屎壳郎那样懒惰,最终

会沦为乞丐,被社会唾弃。——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三、游戏活动(配乐《为了谁》):幸福生活哪里来。体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创造美好生活

每人抽签一次,对着签上的要求想想这个职业或劳动者创造的美好生活用美好的语言来赞美,或写出创造了什么美好生活,用简短的话概括,四人小组讨论。

(签上内容应该函盖各行各业)

例如:农民——换来丰盛的食物;            播音员——传递天下事;

园林工人、环卫工人——城市美容师;  老师——人类灵魂工程师;

文艺工作者——丰富精神生活;        解放军——钢铁长城;

科技工作者——改善生活质量;        医生——救死扶伤;

护士——白衣天使;                  电工——光明使者;

保姆——上班族的定心丸;

管道工——疏通管道,畅通无阻;      送水工——送来“及时雨”;

牛奶快送工——营养生活每一天;

邮递员——千里送佳音,亲情、友情尽在其中;

建筑工 ——城市华丽外衣的裁缝;

美发师——美丽人生从头开始;

银行服务员——管好你的钱,办好你的事;

车子修理工——解决燃眉之急;

记者——天下大小事,无所不知(为你装上千里眼、顺风耳)……

3、过渡:美好的生活是谁创造的?是劳动者。在我们的周围,无数劳动者正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在各自的行业与岗位上,为创造美好的生活而默默地工作着。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但知道他们为了谁。他们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4、联系实际说说你平时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特殊情况,是谁帮你解决了燃眉之急,你当时有什么感受。比如:停电了、管道堵塞了、停水了、闭路电视线坏了、屋顶漏水了、空调坏了……

5、小结:如果说我们的社会像一台精密的机器,那么,每个职业就像这台大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一个都不能少。如果少了某个职业的劳动,就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危及社会的正常运转,甚至使整个社会出现瘫痪或混乱的状态。

过渡:我们的社会需要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都能取得出色的成绩。

四、学习故事,明白道理:

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劳动者受到人民的尊重。

(一)、故事一:《掏粪工人——时传祥》

1、出示课文中刘少奇和时传祥的插图:你们知道图上的两个人是谁吗?国家主

席怎么会和一个掏粪工人紧紧握手呢?

2、了解时传祥:他是我国著名的劳动模范,他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为首都北京的美丽作出了贡献。他受到了国家主席的亲切接见。

3、读刘少奇的话: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即: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

4、教师补充讲述他的儿子、孙女接班的感人事例。

5、感情朗诵《怀念时传祥》

6、小结:在我国,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无论你职位高低,只要努力工作,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贡献,都能受到人民的尊重。(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劳动者受到人民的尊重。)

(二)、故事二:《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

自读故事《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说说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徐虎被

誉为“晚上九点钟的太阳”。

(三)、补充介绍李素丽、杨怀远等劳模的先进事例。

五、学生实践活动反馈。

1、只要是为创造美好的生活付出自己的努力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人。

在我们的周围,有着无数平凡、普通的劳动者,他可能是种菜的农民,造房的工人,从事买卖的小商人;他可能是你的父母,你的邻居,或者是你不熟悉的人,你能用善于发现的目光去寻找这些平凡的劳动者身上的闪光点吗?

2、交流采访身边的劳动者的情况,看看他是怎样创造美好生活的。

3、说不如做,,你用怎样的行动来表现出你也是一个值得大家尊敬的人呢?

交流自己的劳动体会。

4、小结:无论是著名的劳动模范,还是普通的劳动者,他们都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创造着我们美好的生活,他们都是值得尊敬的人。

六、辨析:彩票中奖、麻将赢了等没有劳动,不也有人过上好日子了吗?

七、学习格言、总结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鲁迅曾说过:

出示: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齐读。

正是由于无数劳动者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在各自的行业与岗位上默默工作,才创造出我们今天这么美好的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说:劳动者,向您致敬!

 

 

 

劳动需要知识

活动设计:

一、导入课文:

1、出示:袁隆平在田间的照片:

让学生描述一下这个人物

2、教师简单地介绍一下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做出的贡献。

3、为什么这个像普通的农民一样的人,竟然成了全世界注目的人呢?

二、学习袁隆平的故事,激发崇敬之情

1、你想进一步了解他吗?阅读课文62页的内容。

袁隆平为国家、为世界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他还被评为CCTV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我们来看看他的获奖理由。

播放视频资料

3、现在,你又有什么想法?

1、诸如袁隆平这样的科技工作者的工作与我们的幸福生活有哪些联系?

2、 小结:劳动需要知识,只有掌握现代化科学知识并加以运用,才能创造社会财富,才能对人类、社会有更大的贡献。

三、学习比尔.盖茨的故事,  

1、介绍故事:软件巨子比尔.盖茨。

2、说说计算机的发明及软件的开发对整个社会有什么影响?

四、体会科技发明创造带来的变化

科学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它拉近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我们来看看20世纪的一些发明创造。

空调——这里四季如春;

洗衣机——解放劳动力;

磁悬浮列车——会“飞”的列车;

霓虹灯——不夜的明珠;

拉链——天衣无缝

……

 

五、讨论课前调查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与从前相比,我们身边的生活用品和劳动用具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将来可能还会有哪些变化呢?)

过去                     现在                   将来

(列一个表格)

 

 

六、参观或观看“中萃食品生产线”后讨论

和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将来呢?

 

七、选择有代表性的职业,深入汇报

过渡: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工作岗位都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课前,同学们也访问了身边的劳动者现在来汇报。

(一)小组内汇报。

(二)选择有代表性的职业,深入汇报。(汇报前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汇报:应具备哪些知识?体会各行各业都需要知识。学生可能会比较偏激地谈到以下职业,教师一定要抓住契机,结合生活实际把问题谈透。例举:同样是卖肉,一般的排骨10元一斤,康康冷鲜肉的排骨15元一斤,而且供不应求)

1、农民。

2、解放军:

3、清洁工:

4、卖菜的生意人:

要求学生说说感受:

 

小结:各行各业都需要知识,只有掌握现代化科学知识并加以运用,才能创造社会财富,才能成为对国家、社会有贡献的人。知识和技能并非是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的“专利”。特别是在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的增长与更替速度在大大加快,不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劳动者,要想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求得生存、发展和成功,必须迅速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存量进行整合利用,从外界及时获取信息和知识,使自己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应变能力和适应力,否则就会被市场、被社会淘汰。

 

八、模拟实践活动——志愿者行动。

大家知道:西部穷,是因为缺乏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他们缺的就是知识呀!

我们在来看看西部边远地区的情况。(可结合徐本禹的事迹进行介绍)。

今天,无数的有志之士正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开发西部。如果你是“西部大开发”的建设者,你最想从事什么工作,为什么?

这个工作岗位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

你现在有什么学习计划?

九、总结

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财富   

格言:在世界的进步中,起作用的不是我们的才能,而是我们如何运用才能。——布雷斯福德.罗伯逊

 

 

 

 

 

 

 

 

 

 

 

 

劳动成果要珍惜

 

 

活动设计:

一、指导学生进行调查活动、写调查报告——体会劳动的艰辛

(一)食堂的工作人员

1、课前一周有意指导学生观察食堂的叔叔阿姨为学生挑菜饭桶、收拾碗筷、擦桌子、扫地、洗碗的情景,并作记录。

2、安排一次看师傅们怎样洗菜或烧饭、抄菜,向食堂叔叔阿姨师傅了解一餐饭必须要经过的工序和每道工序要花的时间、精力等。发放一张调查表,分组调查。(调查营养师、采购员、洗菜工、切菜工、厨师、洗碗工、清洁工……)

1、            根据调查写出“一餐饭的来由”的调查报告。

2、            体验一次:帮食堂的工作人员分一次水果,并搬上楼。

(二)家里体验一次,从考虑一天的菜谱开始、到买菜、洗菜、切菜、烧菜、洗碗……必须亲自完成。并写出“今天我当家”——“一餐饭的来由”的报告。

(三)其他的:注意观察或调查自己周围其他劳动者的劳动:老师、交警、工厂的工人……

(以上活动可以分组进行)

 

二、交流调查报告,激发珍惜劳动成果之情

1、首先进行食堂的工作人员“一餐饭的来由”的调查报告。

2、再汇报“今天我当家”——“一餐饭的来由”的实践报告。

3、最后进行其他劳动者的劳动调查报告。

4、你有什么认识和体会?

5、小结。劳动成果凝聚着劳动者的心血和汗水,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这也是尊重劳动者的具体表现。

 

三、学习名人故事,感受中华传统美德

1、司马光告戒儿子节俭的故事,想:

司马光为什么告戒儿子要节俭?你是如何理解“俭素”的?

2、陈毅的“吾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的故事,想:

陈毅元帅战功赫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他为什么依然保持简朴的生活作风?从陈毅元帅教育子女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听了名人故事和同学们 的调查报告,那怎样做才是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呢?

例如:夏日炎炎,酷热难挡,农民伯伯还在田间劳作,所以我要——————

无论刮风还是下雨,警察叔叔都要维持交通秩序,所以我要——————

老师每天辛勤工作着,所以我要——————

食堂的工作人员每天辛勤工作着,所以我要——————

————————————,所以我要——————

 

五、联系实际反思,懂得奢侈浪费之耻

1、出示“哈哈镜”图:对照自己平时的行为,说说自己有无以上行为。

(穿名牌、找失物、刻桌子、帮家长分担家务)

2、根据班级情况将有关的不良现象提出来讨论。说说理由,提出整改意见。(注意,不要变成批判会)

例:过生日,讲排场;压岁钱买赛车、玩游戏、请客……

 

六、辨析:节约与拉动消费之间的关系。

七、学习格言或谚语:例如“爱饭有饭,惜衣有衣”

八、课外作业:

1、爱讲故事的你,讲一讲名人珍惜劳动成果的故事;

2、爱观察的你,找找身边珍惜劳动成果的好同学,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做个“珍惜劳动成果”的专题记者。

3、爱思考的你,想一想生活中还可以怎样做是珍惜劳动成果的,告诉大家,做个“珍惜劳动成果”的策划员。

  

 

 

 

1、             我家住在新农村

目标要求:

1、了解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

2、知道与城市相比,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在文化、教育、卫生、医疗、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方面仍比较落后。

3、知道政府正在着手解决三农问题,决心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4、展望农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渗透建设新农村,服务新农村的思想。

教学重点:

1、了解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

2、展望农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渗透建设新农村,服务新农村的思想。

教学难点:

1、什么是三农问题?

2、解决三农问题对建设新农村有什么帮助?

第一课时

目标要求:

1、了解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

2、知道与城市相比,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在文化、教育、卫生、医疗、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方面仍比较落后。

教学准备:教师指导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三四人的合作小组,从农村的住房、交通等变化中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图片等资料,完成一份调查报告。根据学生的情况,切口可以小一些,如压岁钱、年夜饭等等。

教学过程:

一、            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

1、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响起,出示歌词以及农村变化的图片,教师朗读。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宅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一片高梁,十里河塘十里果香,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西村纺纱东港撒网,北疆播种,南园打场。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为她打扮,为她梳妆。

2、从歌词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3、是啊,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的变化日新月异。老师想请大家做一道数学题来感受一下。看教材80页中的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简表。

⑴ 自由读一读这些数据。

⑵ 小组合作算一算,从1949年到2001年,这些农产品的产量各增长了多少倍?

⑶可以用上能表现你心情的感叹词等来汇报交流。

4、  农产品的产量成倍甚至成几十倍增长,不少农产品,如粮食、棉花、油料、水果、肉类、水产品等的产量均位居世界首位。不过我国的人口众多,这些农产品平均每个人的占有量也就是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到底如何呢?

⑴      现在我们将请一位同学来担任新闻发言人发布有关信息。(读80页的下面一段话。)

⑵      教师即兴采访几位学生。

⑶      教师小结:正是因为农产品产量不断增长,所以我国仅有全球百分之七的耕地,却解决了全球半分之二十的人口的吃饭问题。

5、现在又有一条信息要发布,那位愿意担任新闻发言人?

出示:

 

1978年

1984年

2001年

2003年

2005

农民人均纯收入

133.6元

355元

2366元

2622元

3255元

⑴ 请一生读。

⑵ 什么叫人均纯所入?以每户家庭三口人计,在1978年,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的收入是?到2005年他们的收入是?增长了多少?

6、农民的收入增长了生活水平当然也提高了。谁想来发布一下相关的信息。(学生一一发布信息,教师随即提问,或请听讲学生与之交流。)

7、教师小结:听了大家发布的信息,我深深的感受到:农民的生活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

二.农村与城市相比还比较落后。

1、出示一组希望工程的宣传图。

⑴ 这是一组纪实的照片,叫做渴望,你知道他们渴望什么?

⑵ 虽然我国农村就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与城市相比,农村还比较落后,尤其是西部的农村,差距非常大。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1989年10月30日,希望工程在我国开始实施。

⑶ 请学生阅读“透视镜”。说说希望工程起什么作用?

⑷ 请一名学生读信息:截止1999年12月31日,全国希望工程共资助失学儿童2,296,476名,资助建设希望小学7,812所。

3、除了教育,在卫生、医疗、基础设施、公共福利、社会保障等等方面,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仍然相当落后。需要政府和富裕起来的人们去帮助他们。

第二课时

目标要求:

1、知道政府正在着手解决三农问题,决心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2、展望农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渗透建设新农村,服务新农村的思想。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家乡为解决三农问题制定了哪些有关的文件。

教师:奉化滕头村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            三农问题

1、出示:

 

1978年

1984年

2001年

2003年

2005

农民人均纯收入

133.6元

355元

2366元

2622元

3255元

这张表格大家还记得吗?从这张表格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其实这只是上半张表格,想看看下半张表格吗?

出示:

 

1978年

1984年

2001年

2003年

2005

农民人均纯收入

133.6元

355元

2366元

2622元

3255元

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

316元

607元

 

6860元

8472元

10493元

 

2、请学生仔细读读这张表格,看看有什么发现?算一算,城镇居民的人均年所入是农民的几倍?

3、是啊,农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生活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现实。我国政府决心改变这一局面。请大家看看课本84页的介绍。不懂得可以做上记号。(质疑问难时,教师担任新闻发言人)

预计的难点:⑴什么是三农问题?就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⑵小康社会是怎样的社会?

出示部分标准: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60%;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年;平均预期寿命75岁;森林覆盖率23%;
4、各地贯彻中央的精神,纷纷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我们浙江省为此出台了哪些政策,你知道吗?学生交流,教师随机补充知识窗的内容。

二、            展望新农村

1、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有些农村已经实现了由贫穷农村向现代化新农村的历史性跨越。有这样的一个农村:江泽民总书记称赞它是一个了不起的村庄。联合国副秘书长伊丽莎白·多德斯韦尔女士评价 “世上很少有这样整洁的村庄”,它就是滕头村。

2、图片出示:

3、你怎样评价,称赞他?

4、希望我国的农村在不久的将来都能成为这样家家小康的新农村。

三、            总结

1、音乐《希望的田野》响起,出示歌词: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宅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一片高梁,十里河塘十里果香,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西村纺纱东港撒网,北疆播种,南园打场。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为她打扮,为她梳妆。

2、这首歌写于上个世纪80年代,距今已有20多年了。现在再看歌词有些过时了,让我们拿起笔来改一改,赞美我们心中的新农村吧?

3、交流

4。配乐朗诵自己的歌词。

2、发展中的城市

目标要求:

1、知道营造绿色生态城市环境势在必行。

2、知道什么是城市规划,了解近几年来,我国绿色城市发展规划中出现的一些发展趋势。

3、培养儿童关注社会的意识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近几年来,我国绿色城市发展规划中出现的一些发展趋势。(也是难点)

第一课时

目标要求:

1、知道营造绿色生态城市环境势在必行。

2、知道什么是城市规划,初步了解近几年来,我国绿色城市发展规划中出现的一些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从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如今,我国已拥有的城市比20年前增加了3倍。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二、            知道营造绿色生态城市环境势在必行

1、出示城市环境恶化,能源短缺的图片

2、这些照片可否勾起了你的回忆?那些同学在生活中曾遇到同样的困扰?(激发学生对夏天停电,煤气、水、电都涨价,气温上升等的回忆)

3、城市在哭泣,环境在哭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问题主要出在城市规划上。

三、知道发展规划

1、什么是城市规划呢?有同学制定过个人计划吗?计划都有些什么内容啊?这份计划的有效期是多长时间?

2、一个人制定个人计划,然后严格按计划行事,必然能尽快达成目标。一个城市那么大,要发展,更要制定好计划。我们把城市的计划叫做发展规划。跟个人计划一样,城市的发展规划也有有效期,一般在5年到10年。

3、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过快,仅仅20年时间城市增加了三倍,所以估计不足,造成城市规划缺乏先见性,才会出现这些问题。由此可见,城市规划多么重要。

4、为了建设绿色生态城市,不少城市都制定了绿色城市发展规划。如今,这绿色城市发展规划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三、            记者招待会筹备

1.在不久将召开一个记者招待会,主题是绿色城市发展规划的新趋势。主办单位城市发展办公室把邀请我们班的同学参加。会议由主题发言与自由提问两个内容。我们不仅是介绍新趋势的新闻发言人,还将是现场提问的记者。最后将评出最佳发言人,最佳发言团,最佳记者等等,大家有兴趣参加这样的招待会吗?那就让我们马上进入状态,开始8这回的筹备吧?

2、读课文,找找有些什么新的趋势?

3.选择一个内容提提问题,你最想知道这个内容中的什么方面?

4.交流:教师注意引导问题的方向与深度,注意联系本市实际。同时,做好整理。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思考提问。

5.分组:请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内容组成发言团,收集资料,回答提出的问题,还可以自由阐述,每组有一个主发言人负责。

6.小组合作分工准备。

第二课时

目标要求:

1、深入了解近几年来,我国绿色城市发展规划中出现的一些发展趋势。

2、培养儿童关注社会的意识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教学过程:

记者招待会

1、一位同学担任主持人,教师担任自由人兼评委。

2、一组一组的交流,先主题发言,再自由提问。

3、(必须知道的知识点是以下内容,教师可以自由人身份参与,落实知识点。)

* 碧水工程:什么是碧水工程?我的家乡在污水处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 西气东输:什么叫天然气?西气东输是把哪里的天然气输送到哪里?沿途经过那些省、市?你的家乡也在其中吗?

* 大电网:为什么要建设大电网?你的家乡在建设现代化电网方面有什么举措?

* 安居工程:什么叫安居工程?你的家乡有什么安居工程?你周围的人中有卖经济适用房的吗?

4、城市规划金点子

①各位见多识广的记者,在听取了发言后对于你的家乡城市规划有没有什么建议?请各位出出金点子,我们可设有点子奖哦?

②可选择独立思考或私下讨论。

③交流:交流时注意建议的可行性,多鼓励,随机评出点子奖。

5、公布最佳发言人,最佳发言团,最佳记者等奖项。

6、绿色生态城市欣赏

①各位的介绍,为我国绿色生态城市的发展建设描绘了美好的图景。有不少城市已经这样在努力了。

②出示全国各地绿色生态城市的图片,在音乐声中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