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开学,高三学生便来了一个开门考,《大教育联盟高三期末考试》。 其中有一道题的得分率特别低,才16%,是30道选则题中第二低的。其实难度不大,但是自己做这道题的时候也差点上当了。 题目是甲处的地形是( ) A.鞍部 B.山脊 C.盆地 D.谷地 自己差点上当的原因是:瞄了一眼选项,直接选了A,后面三个选项根本没看,就往下看题了。全部做完后,再来仔细分析下各道题,各个选项,才发现,自己被坑了,赶紧改为D选项。 改完学生考卷后,发现被坑的学生实在太多了,尖子班的得分率反而还在16%以下。自己在星韵网求助的原因是,自己会做,但不知和学生怎么解释,或者说怎样解释会让给学生更理解透彻。 星友皖余鹏飞34806采用分析法和排除法,提示解释后,我有研究了一下鞍部的实际地形,在网上搜索了几幅关于鞍部的图片,终于认清了鞍部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了。
我反思了一下我自己对鞍部的认识不足原因是:我学习鞍部时,通常主要是只认识鞍部是地形当中两山之间比较平缓的部位的指称。而漏了这么一句重要的话:“鞍部是山谷线的最高处,山脊线的最低处。”如下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鞍部也比较容易识别,因为鞍部在地形体系中形似马鞍,所以命名鞍部。如下鞍部景观图: 通过这个具体的图片,和鞍部名字的来源,可以清晰地知道,鞍部的真正形态:那就是相对附近两山之间比较低平的部位;相对于两侧山谷之间比较高的部位。立体的图形如下: 我们再来看看鞍部的剖面图: 讲评试卷时,我提问了几位做错的同学,发现他们的错因是仅仅从鞍部的表面形态去认识,认为只要符合“两山之间的低地”就是鞍部,从而错选。 学生们没有考虑河谷,或者没有去理解河谷与鞍部的联系与区别。和我一样漏了那句重要的话:“鞍部是山谷线的最高处,山脊线的最低处。” 星友皖余鹏飞34806指出“山谷顶部就是鞍部”后,我认真分析鞍部和河谷的联系,发现自己平时看图真的是浅尝辄止。 希望以后做事要认真仔细,更要学与思同步进行,发现事物内在联系。认真仔细的老师,才能教出认真仔细的学生。 这篇文章从上周四开始写,写了三分之一,有学生过来,就搁置了。周五(26号)晚上继续,又打断了,周六又接上,电脑竟然坏了,WORD不能编辑。一直拖到今天(29号),才断断续续,勉勉强强完成。 感觉自己思绪都是乱的。下次找个安静的时间再修改一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