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姐在自助餐厅里写诗① 佚名
你如此娇小,我 简直不能肯定 你果真存在。
我知道,对你来说,我 根本不在这里,你正 心醉神迷地在写一首
格律诗,关于 那些高大巍然、 装饰华丽的圣诞树。
你将把诗寄回 中国,给家中, 他们会担心
你独自在这样 奇特的风俗中怎么生活。 你扳着数你那纤细的
竹枝般的手指;一、 二、三——直数到五, 可是,噢,你发现
多了一个字。 你沮丧地摇摇头, 抬起眼睛重新
看看树,琢磨 是否还有 别的一个词儿
能够用来 描写这高耸、 金光闪闪的象征
的可怕。啊……现在 你找到这个词了!你 匆匆写下,跳起来,瞧瞧
我,格格地笑了起来。
① 译注:此诗译者在一本美国诗选中读到,因感觉把在美华人的生活写得颇有情趣,顺手译出。
(李文俊译) * 朗诵配乐 Xavier Cugat 文 / 诗皎 在李文俊先生翻译的《外国诗选65家》中,有这样一首风格独特、简单明快的小诗,作者不详,截然区别于一大群名家熠熠生辉的金句华篇,显示出有如休止符般的自得其乐感,如今在节日将至的欢闹中读到它,只觉十分应景。
诗句里,一个娇小的中国女人,在美国的自助餐厅里写一首寄给中国亲人的格律诗。技法上纯粹白描,却有不少可以玩味的小细节。
周小姐或许是自助餐厅的女招侍(毕竟极少有自助餐厅的食客愿意将宝贵的用餐时间用于写诗),她代表着格格不入的异乡来客,面对圣诞树的辉煌,她首先生发出与家人分享新奇西方节日习俗的渴望,随即又感到自己成了那些文学作品中的流浪者,身处纸醉金迷的世界中,只能接受这侵略性文化的震撼,面对一切都不属于自己的迷茫。
而作者饶有兴致地注视着这名神游的女招侍,揣测她的一举一动,她胸前的名牌上写着“Miss Zhou”,其余的外形细节均已隐没在城市的华彩中,唯有竹枝般纤细的手指具有筷子那样强烈的东方韵致,她要把这陌生国度里浮华荒唐的意象,嵌入温婉典雅的东方体格,仿佛这样一来,美国这台闪耀着冷峻金属光芒的社会机器,就同她步履柔和的家乡有了联系。
最后,一个翩然而至的灵感使两位不知名诗人相视一笑,两种社会文化的天差地别瞬间消解在了神秘的默契中。
回想起一年前的新年,我正好独自在纽约旅行,偶遇同样来旅行的同学加老乡,便一起去了当地一家颇有名气的川菜馆,回想起来真是场有趣的经历。
我对纽约最深的印象是行走街头,随处可见从地铁口升起的团团白雾,它们是迅速被冻僵的地下温暖气流,不会即刻消散,而是带着些茫然无助又随遇而安的慵懒,化作在地面漫步的云。
由于行程放松,我并没有强烈的羁旅之思,但我有每逢传统佳节就写一首古诗词为亲友道贺的习惯。于是在纽约过早将临的夜色下,以时代广场纷飞的灯盏和跃动的雪花作背景,我隔着餐厅玻璃观赏着等候跨年的激动人群,构思把这里的霓虹、炉火、人潮、星河以及地面的云填入一首《苏幕遮》。我忽然成为了诗中的“周小姐”,不同之处在于,我是将文字输入iphone备忘录,想必不会有美国民间诗人注意到这个正在使用他们的技术的中国游客——
苏幕遮
软云升,温火曳。 欲问行人,能饮霓虹雪? 栋里繁星歌冗悦。 谱色江天,橙月煨青碣。
朔风残,更鼓烈。 一任红尘,岂惧霜花血? 笑泪朝明临暮灭。 潋滟浮生,逆旅尤堪别。
春运的大潮已然开始翻涌,祝愿每一个在异国他乡抒情的旅人都能回到家的怀抱,即使实在无法实现,也可以把自己写进信里,寄回那暖意氤氲的天涯一隅。 「我要给你声色的极致,给你高潮,也要给你梦幻,给你空灵,给你吞梅嚼雪的一身傲骨,但我不会趋避现实的隐痛,更不会拒绝世俗的有趣。留俗,但绝不流俗。」 ——栏目编辑 诗皎(个人公众号:迷幻蘑菇) ■ 你孤独得尚不足够 ■ 「留俗」发刊词 ■ 爱的自戕尤为美丽 点击标题直接阅读 ? * 【 来聊 】 诗皎岛君首次献声!大家喜欢听诗歌朗诵吗? 节假日你习惯宅家里还是出远门, 说说你在异乡漫游的经历? ▽ 本篇图文资讯由“诗歌岛”编辑制作,版权所有,转载请与本微信号后台联系。 最新活动详情点击?:“诗的”巡展现场全曝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