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湘:赶着毛驴找河曲民歌

 雨神2014 2016-02-29
2015-12-30 



金湘(右)与作曲家施万春




金湘(右)与张存亮



河曲民歌的第一代搜集者、参与完成音乐学名著《河曲民间歌曲》,并与河曲有深厚感情的我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金湘,12月23日在北京去世,享年80岁。

金湘1935 年出生。1953年,只有18 岁的金湘,作为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的一员,在老一辈音乐学家的指导和带领下,来到山西搞民间音乐调查。这是新中国第一次组织大规模的音乐采风活动,成员一共七个人。除了领队晓星已结婚外,其他都是年轻人。而年纪最小的金湘,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拉大提琴,还没升入本科。

到了太原,他们打听:“哪里民歌比较多?比较好?”回答说:“听说河曲民歌不错。但我们也没有去过河曲。”于是,他们决定去河曲。但河曲太偏僻,交通不方便。采风团队坐火车到了阳曲,下了火车就没有公路了。大板车上走了一天,大板车也不能走了,只能赶着毛驴走。金湘一行坐在毛驴上,行李拴在毛驴背后。走了三天,终于到了河曲县城。


1960年出版的《河曲民间歌曲》

当地老百姓非常欢迎北京来的采风团队。老百姓说:“中央来的,北京来的,毛主席派来的!”金湘因为第一次到北方农村,误以为储存土豆的地窖是茅厕,还闹出了笑话。

当年河曲县文化馆工作人员、而今82 岁退休在家的张存亮电话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我出生在河曲县唐家会村,我们村是民歌村,从小我就唱。当时上了‘一完小’就算我们河曲最高学府了。我在学校宣传队就有了名气,小学没毕业就分配到文化馆工作。金湘他们一行到河曲采风的时候,我既是向导,又是翻译,还是歌头儿!”那时因为民歌多数是酸曲,河曲老百姓不愿意在外人面前唱。所以,需要有人带头唱起来。

张存亮唱了,大家一起唱。当年的热闹景象,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张存亮却很回味。当年采风时,大家在一个炕头上,妇女们唱,北京专家记录,妇女们都不好意思和北京客人面对面。采风队没有拿录音机,因为当地没电,或者电压不稳不能使用录音设备,所以,大家都是手写。

金湘根据采风材料,与苏琴合作完成了调查报告《河曲民歌与河曲人民的爱情生活》。文章说,这次在河曲县搜集的民歌有两千余首,百分之八十是反映农民爱情生活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是两三千年束缚人民的绳索,在河曲自然也不例外:它一方面造成人民婚姻生活中的种种痛苦,一方面使人民利用民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金湘作为一个18 岁未入大学之门的学生,能够对河曲民歌有这样认识,显示了他的卓识和远见。1960 年,音乐出版社公开出版了《河曲民间歌曲》,收入了金湘撰写的这篇文章。金湘参与完成的这本书,成了中国自己音乐学建设的经典,不仅对河曲民歌研究、整理、传播发挥了无法估量的作用,而且带动、影响了对全国民歌的调查,成了此后民歌调查的样板。

金湘大学毕业后被打成“右派”流放新疆。调回北京后,因创作歌剧《原野》、《日出》等一系列作品,成了当代优秀的作曲家。他还是中国音乐学院资深教授。1986 年,他在给河曲张存亮的书信中深情回忆到:“五十年代初期我们在晋西北黄土高原上结下的友情是难忘的,尤其是经历了这些年崎岖、坎坷的人生道路,想起当年在河曲的种种往事,真使人仿佛又回到了那最纯真的时代,我是十分珍视这段令人神往无比纯洁的一切,听唱民歌,一起在黄河边看那奔腾的黄河……”

听说金湘去世的消息,河曲县文联主席岳占东说:“我们河曲人都感谢金湘老师,他是把河曲民歌推向全国的功臣!”张存亮老人也在电话中深情地回忆起金湘。他说:“他们到河曲采风时,金湘年纪最小,才18 岁。我那年20 岁,所以,我们两个特别有缘。2003 年我带队到北京演出,金湘还设宴招待我们。”

在京的山西籍音乐记者刘红庆说:“我应金湘老师邀请看过他创作的歌剧《原野》和歌剧《八女投江》。无论我对前者赞赏,还是对后者提出批评,金湘老师都非常诚恳和大度,表现了一个创作者的博大情怀。”

2010 年起,刘红庆接手创作中国音乐学院“国乐传承与创新丛书”,并先后完成了《咬定青山——董维松传统音乐研究之旅》《歌行天下——耿生廉民间音乐研究与传播之旅》《耀世孤火——赵宋光中华音乐立美之旅》《百磨成鉴——冯文慈音乐史学研究之旅》《俯首鼎和——李凌中国新音乐事业开拓之旅》《惊日响鞭——施万春音乐民族化探索之旅》。本来,想金湘这样的音乐大家,是在丛书计划中的,尤其是一年前,当金湘老师查出癌症后,丛书主编谢嘉幸、作曲系主任高佳佳都和刘红庆联系,希望尽快写出“金湘口述史”,但是因各种原因,刘红庆未能更细致地和金湘谈往。而今成了一件憾事。

在一篇文章中,金湘说:河曲民歌《三天路程两天到》是我艺术观“民族魂”的核心。可见,18 岁在河曲采风对一个作曲家的影响有多大!刘红庆对笔者说:“河曲民歌《三天路程两天到》唱道:‘水有源头树有根,我丢不下村村丢不下人;水流千里归大海,人走了千里折回来。’金湘去世了,但他的作品留下了,他那么热爱黄河,会魂归黄河,永远活在爱民歌、爱黄河的河曲人心中……”

(本文来源:忻州晚报 )


近期精彩好文推荐:

㊣__只是平常的一夜在河曲:西口古渡

②__我向你伸手,你跟不跟我回河曲?

②__舌尖上的美食:来了河曲该吃点什?

②__舌尖上的美食:来了河曲该吃点什?(二)

②__失笑死蓝,纯河曲味的方言笑话!

㊣__在河曲,十户人家有九户每天早起吃这个!!

㊣__最纯正的河曲话,最接地气的嘱咐说给亲二六人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