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斯卡之外,我们期待哪些新电影 | 单读

 真友书屋 2016-02-29


在即将被奥斯卡刷屏的今天,单读推荐的是在第 40 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中出现的 8 部电影。我们的依据是,生活就是影像的构造,记忆本身是一个真实与虚幻的综合体,有许多惊人的电影作品,并不需要票房或者戏剧铁律的证明。


巴洛克时期意大利画家 Marco Liberi ( 1640 – 1687 ) 作品

摩涅莫辛涅 ( Mnemosyne ), 古希腊神话中的影像之神,是记忆的化身,同时也是缪斯之母。


电影是绝对不可替代的,它是我们自身独特的仪式,那种影像的特性,光的特性,神话的特性,从未远离我们。

—— 让·鲍德里亚



01《德昂》



导演: 王兵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 / 地区: 香港 / 法国
又名: Ta ' ang


欧洲难民潮的余波未了,欧盟内政部对于移民体系崩溃的恐慌尚未抚平,生活在苦难中、挣扎逃离故土的边缘群体所引发的地缘、人权、政治等社会议题还在继续。而《德昂》的镜头把视野从西方喋喋不休的关于自由迁徙、包容争议等引向了发生在中缅交界处、渴望逃离缅甸战乱进入中国的山地少数民族——德昂族。老人、妇女、孩子、炮火、食物、起居……一切都是由事实生活状态铺叙构成,而少有艺术化的解体、构造、组合与创造。这次香港国际电影节上的展映将是这部曾入围柏林电影节论坛单元的纪录片在亚洲的首次放映。如果你对导演王兵的拍摄还存有质疑,他的另外两部纪录片作品《疯爱》《铁西区》或许能给你答案。


02 《女人熟睡时》


导演: 王颖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又名: 女人熟睡时(港) / 女人沉睡时 / While the Women Are Sleeping


这是已经 68 岁的北野武 12 年来第一次接受其他导演电影中主角出演的邀请,从小就有“人格分裂”而能在野兽与温情之间转换自如的北野武,与自嘲拍摄文艺片状态就像“被释放的精神病人”的导演王颖,他们合作的悬疑片让人多少有些期待。情节中那些偷窥和被偷窥中人性的隐秘之处、 60 岁的男人和 18 岁的少女的纯净爱情、长达 10 年的等待、看似精神契合的爱情与中年危机、写作中的虚幻与生活的真实、杀手与陷害、过去和现在……这两个“神经质”的男人到底是怎么把这部出自哈维尔·玛丽亚的西班牙小说放在荧幕上呈现?至于片中窥探他人的“犯罪”欲望,我们大多都摆脱不了干系。


03《长江图》



导演:杨超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 / 地区: 中国大陆
又名: Crosscurrent


1974 年出生,《长江图》的导演杨超在中国诗歌“实验主义时代”结束后的 1993 年进入电影学院学习。“自诩”为失败的文学青年和诗人,杨超把他最熟悉的那群的文艺青年们想象中惊惶的爱情安置在长江之上。船长在诗集和航线中疯狂的追踪一个女人在不同码头出现的逻辑,寻找存在于江河交织中时间的秘密。但自称“魔幻现实主义”的《长江图》最值得观看的诗意恐怕还在电影的镜头语言,《聂隐娘》《最好的时光》《太阳照常升起》的摄影师李屏宾诗化的空间叙事让《长江图》在 2 月 21 日刚收获了第 66 届柏林电影杰出艺术贡献银熊奖。至于 “魔幻现实”的最终落脚点——对山河变迁、社会现实的艺术化拷问,说白道黑者各执一词,隐喻包装的好坏还得归于观看者度量。


04《萨拉热窝之死》



导演丹尼斯·塔诺维奇

制片国家/地区: 波黑 / 法国
又名: 萨拉热窝大酒店(港) / 塞拉耶佛之死(台) / 死在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之死 / Death in Sarajevo


1914 年 6 月 28 日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和妻子在熙攘的民众、记者的簇拥中被普林西普持枪刺杀,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开始。发生在100 年后同一天的虚构故事《萨拉热窝之死》改编自贝尔纳·亨利·莱维的舞台剧《欧洲酒店》。电影发生在萨拉热窝豪华饭店里,政要、记者、哲学家等角色共同构成了 100 周年纪念日这天发生的讽刺寓言,并已获得柏林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银熊奖。当然,如果你真正查找现实的 2014 年 6 月 28 日,你会发现,诸国政要出席了在萨拉热窝国家图书馆举行的一战百年纪念演出,而没有出席的波黑的塞族人对普林西普的纪念活动同在这一天举行。即便是战后百年,历史复杂的是非对错在现实中仍得不到百喙如一的评判,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关于战争伤痛根源反思的寓言和讽刺故事,仍旧值得一看。


05《不是家庭电影》



导演: 香特尔·阿克曼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比利时 / 法国
又名: 无家电影 / No Home Movie


《无家电影》在去年的洛迦诺电影节公映两个月之后,去年 10 月 5 日,65 岁的阿克曼在巴黎自杀。阿克曼深受戈达尔以及存在主义引发的新浪潮影响,自我意识的探索从第一部自我反省的长篇《我你他她》中三个女人的“日记”片段中早已开始。这部纪录片中那些房间的构造、门窗、庭院,不同角落的局部片段拼凑出“家”的完整,而母亲在空间中的走动、出现、离开在这部“家庭电影”中更似不显著的模糊印象,成为难以捕捉的记忆一般。40 个小时的素材被剪辑成不足 2 小时的影像看似略显乏味沉闷,却带着仪式感的告别,既是对去世母亲的追念,也是自我的心灵自述。对于已逝者,除了扼腕和叹息,观看——或许是悼念的唯一方式。


06《在杰克逊高地》



导演: Frederick Wiseman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又名: 纽约巴别塔(港)/ In Jackson Heights


所谓全世界最繁华的城市之一——纽约,曼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斯、斯坦顿岛和皇后 个区域各据一方,杰克逊高地坐落在移民者天堂的皇后区的来往稠密的交通枢纽。土耳其、南亚、韩国、日本、拉美、中国,不同的种族在这里生息,167 种语言在这里被使用,它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文化最为多样的社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保留着来自故土的传统,也在新旧价值观的冲突中适应生存。2014 年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讲奖获得者——导演 Frederick Wiseman  80 岁高龄执导这部纪录片。值得一提的是,与大陆译名不同,该片在香港的译名为《纽约巴别塔》,“巴别塔”的隐喻似乎预示着,生活在这里的各色外来族群在联合共筑那条通往完美天堂的高塔时,不同语言的沟通障碍让人们处在精神困境的悖论之中,让他们各散东西。


07《悲伤秘密的摇篮曲》



导演: 拉夫·达兹 ( Lav Diaz )
制片国家/地区: 菲律宾
又名: A Lullaby to the Sorrowful Mystery / 革命英雄安魂曲(港)


一贯以“马拉松式”影片让观影者叫苦不迭的菲律宾电影导演拉夫·达兹刚获得 2016 年柏林电影节 Alfred Bauer 奖。这部影片导演用多线条的叙事方法让三段故事相互穿插,真实历史中曾创建过反西班牙殖民统治的革命组织领袖——博尼法西奥——在电影中遭到革命军谋杀,阴谋的殖民者的诗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斗争。人们对于被谋杀的革命领袖博尼法西奥死亡真相的争执演变成一场人与时间的斗争……这部长达 485 分钟的时代剧,沿着菲律宾殖民历史、文学、神话的线索,寻找发生在 1896 年菲律宾独立战争的真相与本质。


08 珍珠纽扣


导演: 帕特里克·古兹曼

类型: 纪录片
又名: 深海光年(台) / The Pearl Button


关于人类历史的一切——宇宙、天文、考古、人类学、海洋、政治,智利纪录片大师帕里西奥·古兹曼把海里发现的两颗扣子作为窥探人类奥秘的切片,南美原住民殖民史、来自欧洲的疾病和死亡、种族灭绝、70 年代的独裁专制——奥古斯托·皮诺切特……文化和历史的线索都从两个海里发现的扣子开始,被无限放大。从帕塔哥尼亚冰川浮冰的万年循环,回溯智利 2670 英里的海岸线,从自然到人文的切入,从细微到宏大,重新论述 20 世纪智利的国家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