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学科普】啦啦“突聋”那点事儿

 岚韵 2016-02-29

【医学科普】啦啦“突聋”那点事儿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又称为暴聋。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往往会觉得耳朵像蒙了一层纸,感觉声音很遥远,这类患者可以明确说出具体何时何地出现了耳聋症状。一般情况下,突发性耳聋患者经过电测听力检查,得出的结论是感音神经性聋,听力下降以高频为主,有时则是一侧听力全部丧失。

    耳朵“罢工”,中年人群易发

  数据显示,近年来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一万人中约有10.7人发病,占了耳鼻喉科初诊病例的2%。根据临床显示,性别、左右耳的发病率并没有明显差异,不过该病发病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多,患者年龄超过40岁的占所有患者人群约四分之三。

  突发性耳聋来势十分凶猛,患者听力可在瞬间、几小时或几天内损失,也有的在晨起时突然觉得耳聋。有的患者则是症状逐渐加重,数日后症状才稳定下来。大多突发性耳聋患者是单侧发病,双侧皆发病的仅占4%左右。从耳聋位置来看,可能是耳蜗聋,也可能是蜗后聋。一般来说,患者在发病前会有以下症状:耳鸣,约70%的患者在耳聋前后伴有耳鸣,多为嗡嗡声,可持续一个月或更长时间;眩晕,约一半的耳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其中10%为重度耳聋,恶心、呕吐等症状可持续4至7天,轻度眩晕的感觉可存在6周以上;耳堵塞感,这种感觉大多先于耳聋出现;眼球震颤,如患者有眩晕感,还会存在自发性的眼球震颤。

  治疗突聋,尽早尽快为宜

  多数突发性耳聋的病因不明,因此没有一种方法是特效的,只有综合治疗,才能起到确切疗效。目前医疗界已达成共识:突发性耳聋应作为急症处理,患者超过两个月,其听力会随着毛细胞的死亡而发生不可逆的变化,而且往往会留下难以治愈的耳鸣。为此,治疗突聋关键在于尽早,患者在发病一个月内治疗的效果最佳。一般来说,治疗突发性耳聋,应该在正规方案下坚持20天左右,患者必须联合静脉用药,仅靠口服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部分患者因工作繁忙,一边门诊口服药物,一边坚持上班,这样的做法完全不可取。我们建议,患者应保持充分的休息、调整情绪,暂时脱离工作。

  临床上,也有少数病例虽然经过正规治疗,仍没有明显疗效。有的患者听力一下子全部损失,同时伴有眩晕等,针对这类情况,应进行中内耳的CT检查,以排除其他病变可能;同时根据听力的损伤程度选择适当的助听康复手段。

  预防耳聋,避免过度劳累

  造成突发性耳聋的主要原因包括:感冒发烧,情绪异常波动,突发高血压或低血压等。为此,预防突发性耳聋也应有的放矢。对于普通人群来说,生活中要注意预防各类耳外伤和感染;慎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等氨基甙类药物,避免因抗生素滥用引起副作用;如果患有听神经瘤、梅毒等疾病,须及时加以治疗,防止疾病加重影响听力;对于高发的中年人群,平日则要稳定情绪,预防感冒,勿疲劳过度诱发疾病。如果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一侧耳聋没有痊愈,还应格外重视保护对侧耳的听力。具体的保护方法大致有:在家安心静养,避免接触噪声或过大的声音,保持家庭环境整洁,病人心情舒畅;饮食定量、起居有规律;预防中耳炎等。 (上图:“聆听世界的声音”,自2016年起,该标识将在国际爱耳日系列相关宣传材料上统一使用。其创意来源于国际社会对听障患者的关注。几何抽象化的地球代表了国际社会的对听障患者关爱的力量,极富动感的双线条代表了耳朵的造型,聚合的整体感加上耳朵双曲线的律动感,代表了国际爱耳日的主题理念——用耳朵聆听世界的声音。该标识采用了清晰的图示语言,具有听力和全球感召力两方面寓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