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按安装地点分 可分为公共充电桩和专用充电桩。公共充电桩是建设在公共停车场(库)结合停车泊位,为社会车辆提供公共充电服务的充电桩;专用充电桩是建设单位(企业)自有停车场(库),为单位(企业)内部人员使用的充电桩,以及建设在个人自有车位(库),为私人用户提供充电的充电桩。充电桩通常结合停车场(库)的停车位建设。 1.3按充电接口数分 可分为一桩一充和一桩多充。 1.4按充电方式分 充电桩可分为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和交直流一体充电桩。 1.5按充电速度分 有常规充电(慢充)和快速充电(快充)两种充电方式。根据不同的车辆电池、环境温度等,充电时间各不相同。慢充一般在5-10个小时充满,快充可以在20-30分钟充满80%,1个小时完全充满。 2、充电桩的产业链,主要分为设备生产商和充电运营商。 2.1充电桩设备本身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标准统一,兼容性好,质量稳定,施工得当就可以。竞争差异主要体现在所生产设备的稳定性、成本的控制、品牌口碑和招投标能力。 2.2充电运营则关系很多方面。 充电运营的基本盈利模式有:服务费、电力差价、增值服务,还有即将出台的国家补贴。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又是涉足国家管控的电力行业,服务费和电价都受到国家指导,无法自由定价,补贴几何也未见具体数目,增值服务的空间和各种商业拓展依然在摸索中,所以虽然大量的充电桩正在快速建设中,但这个充电运营这个行业本身却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 目前有四种建设运营模式:政府主导、企业主导、混合模式、众筹模式。 1)政府主导是由政府投资,运营。优点是推进力度强,缺点是财政压力大,运营效率低下,不一定适应市场化。 2)企业主导是由企业投资运营,与电动车销售,充电桩生产搭配。优点是运营管理效率高,缺点是缺乏统一管理,可能产生无序竞争。 3)混合模式是由政府参与扶持,企业负责建设。优点是能使政府和企业产生互补,更快推进产业发展,但缺点是受政策影响较大。 4)众筹模式是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优点是能够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适应市场,注重用户需求,缺点是各方利益整合有难度,最终还是要靠政策的引导。 我们很容易发现,就当前的充电桩产业来说,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非常大。国家层面的精神和文件比较明确,但在地方的政策细则出台前,实际上我们还无法做出量化的分析和精确的判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