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绛好读书

 抹搭花 2016-02-29

杨绛好读书

2015-10-27 11:26:42 大公网 易湘壬

  概括杨绛的志趣和生活,用“好读书”三个字,简明而中肯,应当属八九不离十。我想,抑或杨先生本人也会同意。

  杨先生最本初、最纯粹、最持久的信仰是读书。她自小受父亲杨荫杭之读书启蒙,在父亲的引导下,她迷恋书里的世界。一次父亲问她:“阿季(杨绛原名杨季康),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青年时期,她以读书为挚爱兴趣,读翟孟生的《欧洲文学史》、梁宗岱的《法国文学》、吴宓的《中西诗比较》、吴可读的《英国文学》等。她与钱钟书因共同喜欢读书结为连理、终生不弃。她在艰苦岁月中因有书籍相伴而内心强大、能苦中取乐,及至百岁之年,也始终钟爱读书。

  杨绛曾将读书比作“隐身”地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另请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论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论他讲正经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

  钱钟书同样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钟书”之人。杨绛说钱钟书读书纯粹出于喜爱,似馋嘴佬贪吃美食:“食肠很大,不择精粗,甜咸杂进。”如此“杂食”的钱先生,其著作便会呈现多种味道:《管锥篇》、《谈艺录》的作者是好学深思的钱先生,《槐聚诗存》的作者是“忧世伤生”的钱先生,《围城》的作者则是幽默睿智的钱先生。

  2001年,杨绛将钱钟书和她自己的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以此奖励好学上进、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的清华学生。杨绛说:“有钱人家的子女上学很容易,贫苦人家的孩子往往好读书而且有能力,但是他们上中学都困难,就更不用说上大学了。希望奖学金能帮助贫寒人家的子弟如其所愿。”曾有人开玩笑,说杨绛喜欢清华两个“书”——一个是读书,一个是钱钟书。而设立“好读书”奖学金,不仅体现了杨绛爱书的品格,更寄寓了她让更多穷孩子也爱读书的美好愿望。

  据统计,“好读书”基金在过去的十馀年里,一共积累了逾千万元的助学奖金。这不是一笔小数目,这些钱,杨绛没有用来个人享用,而是全都拿出来捐赠,令人钦佩。迄今,得到“好读书”奖学金资助的清华本科生和研究生,已达数百位。

  前不久,清华大学新任校长邱勇看望杨绛,并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就是今年“好读书”奖学金的所有获奖学生分别写给先生的信。当看到其中一名获奖学生撰写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时,杨绛高兴地说,我从小就会背诵。

  杨绛曾告诫年轻人,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是不好的。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要做笔记。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



(责任编辑:赵海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