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中有“钟”才有佛

 天地虚怀xia 2016-02-29

俗话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然而,“撞钟”也并非我们俗人所理解的那么简单或毫无意义。

据说,有一个小和尙每天撞钟时,都是简单重复,机械运作。

半年之后,老方丈便命他去后院挑水劈柴,原因是他难司撞钟之职。

小和尙不服气地问道:“难道是我撞的钟不准时不响亮吗?”

老方丈语重心长地开导说:“你撞得并非不准时也不是不响亮,然而钟声传出却空泛疲软,这是因为你心中无‘钟’呀!

要知道,钟声并非仅是寺院作息的准绳,更为重要的是,它要唤醒沉迷的芸芸众生;达到激浊扬清、心灵空明的境界。

故而,钟声不但要响亮,而且要圆闰、浑厚、深沉、悠远。

心中无‘钟’,即胸中无佛。不虔诚,不敬业,怎能担当神圣的撞钟之职呢?”

闻名于世的荷兰思想家斯宾诺莎,一生穷困潦倒,以打磨眼镜片維持生活(东宝注:可以这么说,荷兰的斯宾诺莎,就是中国的庄子;中国的庄子,就是荷兰的斯宾诺莎)。

白天,他在昏暗狹小的作坊里一丝不苟地淬炼、打磨、装配,每个程序都精益求精,几乎比晚上在灯下写哲学著作还要虔诚。

在他生活的城市里,没有人意识到斯氏这位手艺精湛的工匠,将会是影响人类精神领域达几个世纪之久的大思想家。

尽管他后来双目失明,英年早逝。但他认真对待劳动,认真对待生活,认真对待人生的态度,才奠定了他的伟大精神境界(见2016年1月11日《报刊文摘》----《为人所不肯为》一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