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得不到的都想要,得到了又忍不住作

 汉青的马甲 2016-02-29





文/简书作者:安乔Lily


坠入爱河是一种危险的误称,我们不是坠入什么,而是在他人那里认出自己。


有人说爱情的本质是悲剧,只有爱到痛了,才算真爱。觉得爱情里一定要经过歇斯底里的,死去活来的,百折不挠的,生死相依的热烈,才觉得是“轰轰烈烈”爱过,缠绵而感伤,情深而真切。


为什么得不到的都想要,得到了又忍不住作?


1.


张德芬说过:“我们喜欢透过爱的人给我们肯定与关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存在。可在选对象时,我们有时偏偏会找那些给不了我们肯定和关爱的人。”现实生活中常见两种恋爱状态:一种是简单平淡,是过小日子的一日三餐,是偶尔电话短信的嘘寒问暖,是许下承诺的携手未来;另一种是歇斯底里,犹如过山车似的惊险刺激,劈腿分合大战,分分钟都是“爱我请证明给我看”的戏码……仿佛后者在茫茫人海里总能很“准”地给自己物色一个难搞的爱人,甚至,擅长导演一场悲情之恋。


世界如此平淡,爱我的人我不爱,我爱的人不爱我,那份内心里蠢蠢欲动的作劲儿,渴望刺激是为哪般?


每个人的感受性不一样,同一刺激源引发的大脑反应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也不一样。日常生活中,我们接受外界刺激信息,大脑的开关一直处于ON的位置;但在平淡生活的反复刺激下,大脑接受新鲜刺激的开关就会逐渐关闭OFF。这时就需要一个更强烈的刺激源,来继续打开大脑的开关,使它被感知并处在一个新的兴奋点。这就好比,一个天天给你发早安、晚安短信,你召之即来呼之即去的ta,未必能激发你的爱意;而一个对你爱理不理,不按常理出牌散发神秘气息,甚至带有一点诱惑、危险意味的ta,势必会对你产生致命吸引,从而激发你的占有欲。


所以,当你沉醉在刺激的兴奋中,或激情似火或柔情蜜意,请保持最后一丝警觉,也许你只是饮下了一杯叫“刺激”的烈酒为自己制造了爱的幻觉。


2.


在爱的幻觉里,丘比特的箭具有某种魔力,不但让两个相爱的人动情,还会让他们变得像小孩儿,爱撒娇,说甜言蜜语,也任性骄纵,渴望立刻被满足,好像婴孩时期宝宝对妈妈的依恋。


约翰.鲍尔比(Bowlby)曾提出依恋理论,在此基础上Hazan和Shaver(1987)研究认为,成人亲密关系中的情感互动也遵循依恋行为系统。安全依恋的人能够信任自己的伴侣,各自独立活动;而焦虑—矛盾依恋型的人则会对伴侣过分依赖:他们常担忧伴侣是否爱自己、是否珍惜自己。所以,短信微博微信秒回是一种浪漫;没钱买不起机票,站二十多个小时只为见一面,是一种牵挂;夜夜煲电话粥白天再顶着黑眼圈上班,是一种幸福;不顾父母反对,偷偷联络见面,是一种勇敢……我像个孩子般地依恋着你,天真而傻气,因为有个人值得我去傻,有个人会陪我一起犯病。


正如李宗盛在《领悟》里写的:“当我看到我深爱过的男人,竟然像孩子一样无助,这何尝不是一种领悟,让你把自己看清楚。”人们在恋爱受挫时,也会变得更脆弱,更任性,更有杀伤力,心理学上称之为退行(regression),放弃成人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幼儿时期的某种行为方式。


我们不分场合撒泼打滚,要求这个那个,好像对方依了我们就是还爱的表现;我们天天质问对方:你爱我吗,有多爱,会爱多久;我们偷偷看对方的手机,跟踪ta的出行,检视ta的网络平台,看看有没有和谁互动频繁;我们会和对方玩心计,耍阴谋,力图证明那无可取证的爱情……我们焦虑纠结,吵架冷战,像个孩子似的想要大吵大闹博得关注,又害怕连架都吵不起来时,是不是意味着ta真的不在乎了。我们幼稚又无助地爱着,仿佛无计可施,又不惜无理取闹。


3.


在爱里,人们时而脆弱得有颗玻璃心,时而又像只刺猬似的武装备战,好像只有这样,才表明内心还在乎,还在深深爱着。


这样有错吗?不,他们没错,爱得那么用力,爱得那么折腾只因人人都有一颗求关注、被认同的心,而不少人把爱当成了怒刷存在感的一种方式。


通常在一段良性的亲密关系里,对方的欣赏、关爱、陪伴会让我们获得归属和认同的心理体验,让我们认识到自己是怎样的人,进而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有存在感的人,ta的感情表达方式多是内敛而克制的。Ta内心坚定强大,不怨天尤人,不强求不将就;待人处事周到圆融,不矫揉造作,不张牙舞爪。Ta的爱情也含蓄冷静,适可而止,像是一束午后阳光,总能恰到好处地温暖他人。


而一个存在感弱的人,内心缺乏安全感,时时刻刻渴望从他人的行为举止中获得被认可、被关注的讯息。对方不回短信时就夺命连环call;要求公布双方的QQ、微信、微博、银行卡等密码;对方被公派出差,恨不能买张机票和他随行……希望对方事事把自己排在第一位,而自己为了讨好对方,也不惜耗尽财力和身心,自尊骄傲都可以践踏在脚下。如果不这么用力地爱你,我又有什么资格要求你以同样的爱来回馈我;即便你拿不出同等的爱来爱我,哪怕可怜可怜我,让我在你的一丝怜悯里感到自己的存在。


4.


人真是很奇怪的一种生物,谈一场恋爱非要惊险地像是在打一个通关游戏,通过的障碍和关卡越难越高级,就越发彰显自己的魅力,越发证明了这份爱情的牢不可破。


谈到深情,总会想起《苏州河》里,一脸不羁的贾宏声骑着摩托车,载着纯真少女周迅,背景是肮脏的苏州河,旁白道出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会像马达一样找我吗?”


“会啊。”

“会一直找吗?”

“会啊。”

“会一直找到死吗?”

“会。”


最爱的电影之一《两小无猜》里,朱利安和苏菲从小到大都在玩一个“敢不敢”的游戏,爱得像疯子。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但其实,我们要的不是对方真的为我们去死,而是ta有一颗向死而爱的决心,崇高得像一种信仰,you jump,I jump。


那些为爱牺牲,为爱痴狂的人们,看似爱得情真意切,却也在这痴狂的过程中速速消磨了彼此的激情与誓言,像烟花一样转瞬即逝。爱得委曲求全,爱得怕失去,爱到痛了,这种悲剧式并不是检验爱情的唯一真理。相比起过分深情,我更钦佩那些携手走过波澜不惊日复一日平淡无奇枯燥单调的人生爱侣,爱不单单是索取一句承诺,而是甘愿把这份信仰融于平淡生活,化成漫长人生中的陪伴与守候。


关于爱,我们存在一种误解,弗洛姆说:坠入爱河是一种危险的误称。我们不是坠入什么,而是在他人那里认出自己,然后,通过感情、尊重和责任,我们努力教自己去表彰这一结果。一旦你明白了如何去聆听、欣赏和爱自己,你就能爱上别人,在聆听自己的内心时体会被爱者的内心。


这让我想起红楼梦里有一回,宝玉黛玉又闹别扭,和解写下“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最后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顿悟,拼命地想要抓住什么,可能失去得越快。也许,当我们抛开得失心,毫无指望地去爱一个人,可能更接近爱的本质:灵魂的相遇。



安乔Lily简书原创作者。专栏作者。微信公众号:安乔(anqiaolily );微博: @安乔Lily


版权所属,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