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总结 | 只有5%的家长才知道的阅读关键

 毛毛虫ER 2016-02-29

?


阅读的力量——必不可少的理书环节


分享总结


第十六期微信讲座于昨晚展开。这次老师带来的是“阅读的力量——必不可少的理书环节”主题讲座。想要具体了解老师讲的内容,仔细阅读下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大咖讲座 VOL.016


阅读的力量——必不可少的理书环节


孙莉



讲座要点

实录内容由轻松爸妈研习社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讲座开篇


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非常感谢轻松爸妈研习社的平台,能够给我们这样一次机会跟大家分享关于“阅读的力量——必不可少的理书环节”的话题。


讲座实录


我就是辜霞老师口中那个7岁男孩子,Charlie的妈妈。我们的亲子阅读还在继续,每天孩子都在成长,也在给我持续不断的惊喜和麻烦。阅读就是播撒想象力的种子,想象力是无法自己养育自己的。儿童心智的成长不仅需要面包,还需要更多丰富的养料。一旦孩子学会了阅读,爱上了阅读,那些一排排印在纸上的黑体字就会在他们的脑海里幻化成奇迹般的景象。我将今晚的分享主题定位为《阅读的力量》,是因为我渐渐地感受到了大量阅读确实是可以养育孩子的想象力。分享前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1817年2月,Fred诞生于美国马里兰州塔尔波特县的一个种植场。母亲是一个黑人奴隶,在马里兰州另外的种植场里干活儿。父亲是一个白人。他生为奴隶,从未见过生身父母,是在马里兰州的一个种植园中由外祖母带大的。直到他7岁左右的时候,有一天,外婆牵着他的小手,无奈地把他送到了一个种植园里便离开了。从此,Fred开始了他的奴隶生活。没有外婆在身边,他的心都碎了。之后的两年他为种植园的主人打理家庭杂物,每天日出前起床,夜黑后才能入睡,瘦弱的身体一直都处于饥饿和疲累的状态。不到十岁的时候,他被送往植物园主人的亲戚家干活。他为终于离开种植园而感到欢欣雀跃。他的新主人是Auld先生,太太以及小儿子Tommy,他们都待他如普通孩子,并没有把他当作奴隶。每天下午,Fred陪Tommy玩好回家,都会拥在Mrs Auld的身边听她读圣经故事。Fred特别喜欢一个个发音组成单词,再构成一个个神奇的故事。他突然开始渴望自己能够阅读,有一天他询问Mrs Auld是否可以教他阅读。于是夫人每天下午给他上一堂阅读课。很快,这个小小的奴隶认识了字母,并且能够拼出短小的单词。Fred每天盼着下午的课,他从来没有感受过如此的愉悦。一天晚上,Auld夫人告诉他丈夫,Fred的阅读学地如何如何得好,他的丈夫一听大发雷霆说你必须立刻停止教他阅读!难道你不知道教奴隶读书是违法的吗?Auld夫人委屈地回答:“我不明白为什么教奴隶读书是一件不好的事情。”Auld先生于是解释道:如果你教他读书,他将再也不适合做奴隶了。知识对一个奴隶没有任何用处,但对我们奴隶主却是带来了大量的坏处。“ 从此以后,Auld夫人不仅不教Fred念书,而且一旦看到他在读书读报,就会立刻抢过来拿走。Auld夫人自己也变得不快乐起来。她现在虽然是一个合格的奴隶主,但她再也不能做一个快乐的女人了。Fred也被深深地伤害了。他从这件事里深深地明白了两个道理:一、他的主人希望他永远只做个奴隶;二、只有知识可以让自己摆脱奴隶的枷锁。如果奴隶会读路标了,那么他们就会逃跑;他们一旦发现美国的有些州是没有奴隶制度的,他们就会想办法逃到那个州。如果他们会数数,他们便会用钱来买火车票和食物。之后,Fred下定决心学习读书和写作,最终成为了废奴运动中的巨人。试想,如果没有Mrs Auld的启蒙阅读课,自由的翅膀一定不会插在Fred的肩膀上。联想到我自己的孩子,如果没有我坚持给他的亲子阅读,他的想象力的翅膀也不会煽动得如此有力。


李家同在《大量阅读的重要性》里说:书是永远读不完的。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永远都会有新知识出现,也永远都会有新发掘和考证出来的历史、新出版的文学小说、新发明的科学技术、新诠释的观点和理论,或是世界各地新发生的新闻。当这些各种各样的信息普及之后,就成了一般人生活中的普通常识,而这些常识仅靠学校的教科书是不够的,教科书的内容属于最精华和基础的部分,学校的教材也无法编出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包括生存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作技能、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社科知识等。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奠定生活常识的基础。所以爱上读书,才能懂得生活。



第一点分享:7岁的孩子何以写英文魔幻小说?孩子的阅读量要跟上。


7岁的孩子可以写一手好文章的不在少数,经常会看到或听到身边的孩子写过小诗哥,散文,故事等等。但一个没有出过国,没有上过任何培训班的孩子能用英文写小说的还是不多见的。他为何能写英文魔幻小说呢?7,8岁应该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我带大家来看一下新课程标准里对小学生英语的要求:



一级是对小学3-5年级学生的要求,而二级是对小学毕业后的要求,我们来看一下小学毕业后,孩子的英语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那么课标对中学生英语的要求呢?



6-8万词是个什么概念?拿我们用来启蒙的Oxford Reading Tree来说,0-9级共360多本,0-4级的字数较少,从5-9级的100多本,按平均每本300字的话,读完5-9级已经会有四五万词的阅读量。Magic Tree House这套章节书供44本,每本100页左右,每页按200词算,这套书就是100*200*44=88万词;A-Z mysterious这套书,共26本,同样按刚才的数据来算就是100*200*26=52万词;Who was系列人物传记:60*20000=120万;Harry Potter前四本的量是124万6千个词,如果再加上其他各种阅读材料,我的孩子一年多完成了1千万字的书籍阅读。再来对比新课标对中学生的6-8万词的要求,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阅读的力量是必须通过量变才能达到质变的。如果说阅读量的达到是使孩子具有语言使用能力的保障,这句话一点都不为过。但是能够将阅读中获得的常识融进自己的写作中,仅有阅读量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适时温故,适时整理。这一点,我会在理书这方面详细讲。


其次,孩子的阅读范围应包罗万象。(先给大家看几张照片。)英国哲人摩尔曾说:“一间没有书的房子,犹如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 爷爷的书房里整整一屋子的书的印象从小就深深地刻在孩子的脑海里,以至于家里的客人来参观时,孩子会说:我爷爷说以后这里的书都是我的。我自己的家里的藏书量也达到了2000本左右。很多家长喜欢借鉴别人的书单,而我一直都认为,别人的书单是别人家的。我们应该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书单,包括孩子的和我们自己的。在生活中,什么常识都得具备一些。孩子四岁的时候,有一天,我在Google上寻找食物金字塔的图片,小家伙特别好奇地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这是food pyramid,食物金字塔。最底层的是每天都要吃的食物,随着金字塔的高度升高,食物的摄入量应该越来越小,这样对身体才健康。四岁的孩子,你说他懂不懂食物摄入量的这个概念,我并没有去检测。直到有一天居委会大妈来家里发宣传册到的时候。他说妈妈:有人来发食物金字塔了。我在生活中给孩子解释某个事件或某个原理的时候,无论用英文还是中文我都尽量做到使用书面语言,这样的语言输入,孩子在自己书面表达的时候直接就可以输出使用。读书首先是为了乐趣,Reading is for fun!我给孩子选书的原则,就是他感兴趣的事物,我就想办法找到相关的书籍。比如他对口香糖感兴趣,我就给他读口香糖的历史‘The history of chewing gum’才有了他的小说里的苏打口香糖。他喜欢吃巧克力,我就给他念The story of chocolate,也会有了他小说里的兔子巧克力,他看Henry and Mudge系列里面有一本书讲到Sleepover,孩子们自由自在地看电视吃零食把他羡慕地流口水,我就给他买了一本,sleepover cookbook,每天都翻翻看看说要准备哪些食物,也请小朋友来自己家里。我教育他打喷嚏要捂住嘴巴,Inside you这本科普读物里面的内容最适合给孩子讲生活习惯方面的常识了。他没事在身上挠,我就给他看尘螨放大后的图片,然后告诉他这个东西就住在他的床上,专门吃他挠下来的皮屑,他挠的越多,螨虫长得越肥,他再也不挠了。他对别人脸上的青春痘感兴趣,我就给他读青春痘的形成,我挤脸上的小红点时他会叮嘱我难道你忘了青春痘是不能挤的么。人类疾病的四个基本种类,哪些可治哪些不可治,形成原因是什么?极限运动有哪些?超级跑车有哪些?什么构造,什么特点,每个超跑都有哪些系列?阿兹特克Aztec就是古墨西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候以为自己到了亚洲,秦始皇为了追求永生却死于49岁,他的弩比当时欧洲的相同武器的威力还要强5倍。脱氧核糖核酸怎么说,葡萄球菌,链球菌,真菌,病毒等各种微生物的英文怎么说?所以在他的小说里,他写出了蝎子喝下多巴胺可乐的话会反吞噬自己的白细胞这样的内容。世界上几大宗教及起源,基督教的诞生,耶稣的故事,圣经里的故事,孩子的祷告词也是我们经常念的内容。有一次,因为书写不端正,我说你自己给英语老师承认错误,他对着英语老师的微信情不自禁地说:“Please help me,and still love me”这是chlidren prayer里面的一句祷告词。我很讶异他在此情此景会使用这句话,我想老师应该会帮助他爱他的。在魔幻小说第7章,他写道查理去了天堂,我想也是和我们一起共读这些宗教类书籍的关系。古代历史,如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古墨西哥、古印度等等甚至再久远到原始人的生活,也是我们读过的内容。古代中国就交给了爸爸。小说第八章里,写查理坐上兰博基尼从时光隧道里离开居然到了中国近代林则徐销毁鸦片的现场。我问他,小说的主人公查理为何跟林则徐闲扯上关系,他说,他跟林则徐要鸦片抽,因为他需要多巴胺,而抽一口鸦片就可以让大脑产生这个物质。这应该大脑将所有读过的内容进行整合再造的过程。而林则徐销烟的历史是爸爸给他读过的。我们读过的书还包括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艺术作品的欣赏。英国历史上的各个王朝,诺曼底登陆,安茹王朝,都铎王朝,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君主制度,海上舰队,内战,二战等等;相关人物有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他对古罗马的角斗士maximum也很感兴趣,美国的奴隶制度,南北内战,大宪章的制定,独立宣言,相关人物包括马丁路德金、林肯、约翰逊、废奴运动中的领袖道格拉斯等等举不胜举…朗朗上口的诗歌,童谣,以及充满温情和智慧的绘本故事也是陪伴孩子长大的必不可少的养分。越例举读书的内容越发现书真的是永远读不完的。到目前为止:孩子念过的书除了日常必备的诗歌、名著、散文、科幻、漫画、历史、科学、自然,人物传记、绘本等等家庭常见书籍,我还为孩子准备了很多“重口味”的书,因为他感兴趣。比如说仅兵器系列就含有枪械篇、战舰篇、战机篇、战车篇、二战中的坦克、刀具的制作、武器和装甲、现代英国武器等等。重口味的书还包括世界上最毒最致命最恶心的昆虫、海洋生物,陆地动物甚至是人类。最最重要的是各种大百科的储备,天文,地理,国家,历史,孩子的问题,怪诞的世界,秘密历史等等。


吴尔芙在《我们应当怎样读书?》(1926)说:当趣味贪婪地、无节制地吞食各种各样的书---诗歌、小说、历史、传记,然后停止阅读,久久地凝望着这多姿多彩活生生的世界,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趣味已经有所改变:它不再如此贪婪,它变得更富于思考。



当孩子看到一块普通的石头时,他会凝视良久,因为那块石头在他的眼里是一块满载时间痕迹的化石,石头上的纹路就是昆虫的肢体;也有可能是外星人留下的痕迹;或者是一块贵重的矿石,敲一敲,还能敲出金粉。当孩子吃一块巧克力松饼,吃着吃着就吃成了澳大利亚的形状。当他拿个游泳镜去模仿林肯,还很惟妙惟肖的样子,你会感叹太有想象力了;当孩子看到电视上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就立刻跑去拿另外一本书打开其中的一页,尽管那是法国的一景,但建筑的相似及欧洲的风情理应如此。而小家伙虽没有去过欧洲,书本却已经把他带到了远方。


他也经常提出一些我无法立刻就能回答的问题:“有没有地方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我会想想说说那应该是人间。“那有人50%好人,50%坏人,他应该是进天堂还是进地狱?”我会对他说“再在人间历练一阵,等待上帝或魔鬼的选择。”“身体变小了,时间会不会缩短”“对于一个细菌来说,一片游泳池是不是一片海洋?”对于类似的问题,有时我会语塞,我只能把他引向书本,并和他一起平等地探讨。


最后就是温故而知新了,这点我放在最后整理的部分来讲。



第二点分享: 健康的亲子阅读模式


很多家庭把给孩子念书的责任都压在母亲身上。但我认为,健康的亲子阅读模式,应该是爸爸妈妈共同合作,给孩子均等的阅读体验。


亲子阅读在我家是全家的事情,爸爸是义不容辞的。没有融洽的家庭关系,怎么能创造良好的亲子阅读的环境呢。我每次出去做讲座,台下的老师和家长们似乎对我怎么把爸爸拉到亲子阅读的队伍中来更感兴趣。他们都问我:“爸爸要参加吗?”那当然了。我给孩子读了半小时后就会口干舌燥了,而且在情绪上可能也不那么饱满了。可孩子这会儿不依不饶,那么必须改由精力旺盛的爸爸继续。所以我通常会给孩子读前半小时或45分钟,以英文为主,爸爸接着读15-20分钟的中文,内容包括科普或历史地理等内容。爸爸读历史的时候,有种百家讲坛的感觉,特别吸引孩子。我们在做教师培训的时候,要求老师要像个演员,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带到课堂上,同样爸爸妈妈读书的时候也一样。也要能演。对于孩子来说,爸爸的声音磁性而富有力量,妈妈的声线柔和而富有温情,爸爸阅读跟妈妈的阅读带给孩子的完全是两种享受。所以我们每晚读书到一半的时候,爸爸都会主动询问:“轮到我了没?”孩子也会亲昵地对着爸爸说“爸比,中国历史!”图片中没有我,因为每次我都是作为老师,把爸爸陪伴的身影拍了下来。一个春夏秋冬,又一个春夏秋冬。我家的爷爷是个爱书之人,一辈子只有一个习惯就是买书,看书。


爷爷的书房满满地陈列着书,一直到现在,70多岁了,腿脚走不动了,还学会了在亚马逊,当当买书,同时感叹时代的进步。老人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就是:想想,爷爷以后不在了,这些书都是你的。有一次,家里的客人回去后跟我说,你儿子说那一书房的书以后都是他的。书香是最好的家产。


有时,孩子对某一本书特别感兴趣的时候,全家会变成演员来配合他一起表演,爷爷奶奶做道具。比如,4岁的时候,牛津阅读树里有一个Magic show的小故事,我们就在家里演了无数遍。现在孩子7岁了,演讲与复述时,他需要认真倾听的观众及热烈的回应,爷爷奶奶,我和爸爸永远是孩子忠实的粉丝。所以说亲子阅读一定是全家的事情,至少是爸爸妈妈共同的事业。



第三点分享:容易被忽略的环节—理书


我是如何带着孩子来整理书籍的呢?主要是从两个大的方面,对图书的摆放整理和对已阅读书本内容的温故与整理。


1.对图书的摆放整理



房房有书,处处有书


日常生活中,我在家里做到房房有书,处处有书,让孩子对书本是触手可得的。我直接把书房变成了孩子的卧室,让他就住在“图书馆”里。客厅,客房,卫生间,沙发扶手,地垫,茶几,汽车后座椅上都摆放了书,孩子自然而然地便会捧起一本书来翻翻看看。早上起床,如果早餐还没有做好,小朋友便会在茶几上选择一本,坐在沙发上安静的看。出门的时候,让孩子的包里也会放几本书,这样在等待的状态下,保证他可以有书看,而不是玩iPad或手机。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很多等待的状态,比较出外就餐,医院就诊,且一等就是很长的时间,随身摆放的书就是最好的陪伴。



2. 按照图书馆的方法将书本进行整理与摆放


家里有了大量的藏书后,如何摆放也是帮助孩子发展阅读习惯的关键一步。比方说,这会儿孩子在学校看到了大鲨鱼的故事,回来也想找关于大鲨鱼的书。爸爸妈妈却怎么翻也找不到那本曾经给孩子买过的DK Reader-Sharks。再比如孩子当下就需要查找关于蜘蛛的结构图;或者说学校要求学生回来阅读爱因斯坦的传记等等,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最好办法就是将家里的书房打造成小型图书馆,哪怕仅仅只有一个书架的书。图书馆里书的摆放是一种系统,也是一门科学。整理图书是为了阅读时选书的简易和便捷。我家里的藏书应该在1500-2000本之间,如果不按类别来整理摆放的话,想迅速找到某一本书就会费时费力,很有可能还找不着。于是每过一阵,我都会整理书橱,将新购的图书放进相应的类别中。我将客房里的书橱作为我和先生的图书馆,将整个书房的书架全部留给了孩子,我希望他住在图书馆里。孩子的书品种繁多,仅从语言上就分为中文,英文,甚至还有一些法语或日语的书;从文学体裁上来分,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从书本内容来分的话,有历史、政治、宗教、绘本故事、童话、歌谣,科普,自然,化学,物理。无论怎样分类,这个分类的标准得让孩子知道并参与分类。前一阵子,我在客厅茶几上的展示是按照国家主题进行摆放的;第二个月的读书主题是宗教,那么茶几上的书一律是和宗教有关。这一个月考虑到孩子刚开学需要一个良好的心理过渡,我选择了一些有趣的并且能够深入心灵的绘本作为展示书籍每天和孩子朝夕相处。父母创造出一种轻松的环境,让孩子对书本的注意度是在无压力无焦虑的状态下产生的,这样更有利于孩子自然地拿起一本书来读。





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有时分配给孩子来做,比父母自己做更能刺激孩子读书的意愿。在整理书籍的过程中,首先孩子会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少藏书,甚至会发现好久以前买的现在却被遗忘了的书,而且这本书还是当时特别期待的一本。其次,孩子对于分类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们会更想去翻看书本的内容,来决定自己的图书馆将有哪些类别的书,也就是说他们有权利自己决定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类。比如说他喜欢昆虫,海洋生物,那么他的分类可能就不是一大类简单的自然类,而是细分为昆虫类,海洋生物类,致命动物类等等。或者你建议他某一类书籍可以归为人物传记,他偏要分在历史故事里。再次,在分类的具体过程中,父母和孩子会产生无数的关于书本内容的火花。比如说“看到马丁路德金的故事书时这到底是放在人物故事类,还是放在历史故事类;看到杀人蜂的书时到底归为昆虫类还是归为致命动物类;看到食物类的书时该放科普类还是自然类?”有时我跟孩子会争得面红耳赤。可是,他一个小孩子能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据理力争,不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体现吗?我之所以和他较真,也是站在平等的角度说出我的观点。分类的依据,没有绝对清楚的界限。每个人对于每本书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暑假里,我带着孩子再次整理了一遍家里的图书。他收拾出空地,然后自己将书搬出书橱,再仔细研究大概分几类。在小标签儿上写上类别名称,然后开始整理。而我呢,在一旁拍照记录小伙子干活儿的瞬间。时不时告诉他人物传记的英文怎么说,魔幻小说怎么说,散文怎么说。我的角色仅仅是作为一名指导员和记录员,而孩子,正全身心地完成图书整理这么一件系统的工程。正像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你告诉我,我会忘记;你教我,我会记住;你让我做,我就学会了!”现在我们每晚读书都很方便。下午就商量好晚上的话题:“今晚魔幻类?科普类?人物传记类?”然后直接在相应区域取书就可以享受温馨的亲子阅读时光了。


除了按照常规的分类,也可以按照同一主题进行整理和摆放。记得在给他读二战的时候,读到美国向日本投弹的时间有所出入。比如纪录片上的美国向日本投原子弹的时候是9:14,而书上说的是8:15. 这个无疑又是告诉孩子,你需要去查证,去找到真相。因此,给孩子念书要立体,成环。所以我在给孩子准备某一个主题的时候会选择多本书相互对照着看。围绕的相关主题可能是一个时期,比如将所有都铎王朝的书放一起。


Victorian时代的



兵器方面的




宗教方面的



跟美国历史有关的



跟海洋生物有关的



跟食物有关的



ancient world,古罗马,古希腊,古埃及;也可以是围绕一个事件来分类,比如像下图这样整理历史类的图书



或者是围绕一种情感或一个人物形象的绘本,如围绕妈妈的:我妈妈、爱心树、我有多爱你;围绕爷爷的:我的爷爷是个幽灵、爷爷一定有办法、先左脚,再右脚等,围绕一个作者的更是也是一个特点鲜明的好方法。


3.用笔记录下孩子读过的书,以及瞬间爆发的灵感。


我准备了一本很厚的笔记本,每天给孩子读完书后,我会仔细记录下日期,书名,词汇句式,及孩子的提问,且提问一栏留出了很大的空间。因为我知道给孩子读书时,他会根据你给他阅读的内容迸发出一些奇思妙想,甚至是很多有创意有见解的思想。通过记录孩子阅读中的提问,家长可以事后再来慢慢琢磨阅读后的拓展。这也成为我们日后为孩子选择下一本书的依据。



除了我记录,孩子自己读完一本书后的写作也是对书本内容的再思考和整理。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看过不少书,但过一阵子就不记得读了些什么?为什么会不记得呢?因为我们没有抓住重点。所以我在带孩子读书或获得信息之后,我会要求孩子读完就写一写,哪怕几句话。因为思考的整理,质比量更重要,让孩子自己由客观上升到主观,沿着抽象的梯子往上爬。读后写一写可以抓住书的主要内容或核心部分,这样才是有效的读书方法。我们读完海洋里的某个生物,我会说:你自己挑个印象最深的来写。他会写箱水母、太阳星、蝠鲼、大章鱼等。读完爱因斯坦的传记后写爱因斯坦,读完成吉思汗就写了一篇成吉思汗,读完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与西班牙的海上之战就写了Francis Drake。写的东西越来越有味道,喜欢自己创造很带感的词汇和句字。阅读的力量让一个小小孩儿能通过思考和对过往记忆的整合,使用一个恰当的词或句来传神地表达他所想表达的概念。在《鸦片》一文中的结束语:“To the British, it's printing money. To the Chinese, it's empire-changing.”他认为历史的演变离不开武器(征服世界的工具),鸦片带来的摧毁效应直接决定着一个朝代的崩塌和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empire-changing一词就是这样来的。在《黑死病》一篇中,鼠疫带走了欧洲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在科学不发达的当时,人们根本无法觉察出是跳蚤和老鼠的合作传播了这种致命病毒,并且病毒还能升级成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播。于是他在脑子里就琢磨出了一个隐形杀手杀人于无形的画面。“A deadly killer was on the street, and wiped out Europe's one third population。”“wiped out”给人一种秋风扫落叶,势不可挡,彻底抹除了的感觉。在《秦始皇的弩》一文中,秦始皇,一统天下,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却还是败在疾病的脚下,四十多岁就死了。于是他以一句Disease is not defensible.来结尾表达了他对一代帝王的惋惜与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气势。就在此刻,我问他,这句话到底给你什么感觉?他说:“You cannot cheat death!”


最近在写第一部魔幻小说,写小说的初衷也是想在阅读完Harry Potter后,对第一本书的内容进行整理。小说的主人公的设置和哈利波特都很雷同,可是你会发现写到现在第八章了后,他的小说里已经慢慢开始有了自己对大脑里所有内容的加工与整理。记得写到第二章的最后一句时“It was turned into a man named Dr. Monster. He was the Lord of Darkness.” 我说,这句话还挺有感觉的,让我有种想继续看下去的欲望,他回答道:“那当然,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这不就是爸爸每天晚上读完历史后必说的那句话么?这种抖包袱的写法我想一是他自己每天读两个章节,就有想往下读的冲动,加上爸爸读书的方法,都让他耳濡目染的在每一章的最后留个悬念。国庆期间看完《九层妖塔》第七章小说的内容就是围绕九层妖塔展开的。看完后的意犹未尽化为自己笔下的魔幻故事,这不是自己对某一部电影的最好的理解与整理么。随着孩子写的东西越来越多,他有时会对我说:妈妈,等一下,让我清空一下我的大脑垃圾,释放一些空间出来。瞬间我会觉得这孩子在整理大脑磁盘呢。在他的大脑磁盘中,我随便检索一个信息,如某个单词,某个人名,或某个概念,他能够立刻调给我,我想这应该是读完书后写一写的优势了吧。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要随手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字世界。



下面我挑选了一些共性问题来为大家解答:


1. 首先感谢来自上海的5岁男孩的布丁妈的提问,孩子今年5岁6个月,家里有好多书,但孩子挑选时总是挑选自己喜欢的,其他的书就自己看了下,也没让我们给他读,作为我们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读其他绘本呢?正如我前面所说,读书首先是为了乐趣。孩子更是没有功利目的的选择书本。家长想推荐有意义的书而孩子不喜欢就会干着急。这种情况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家长先读书,内化了以后,在合适的时机给孩子以讲故事的方式,说给他听,再推荐这本书。举个经典的例子,我想给孩子讲二战的历史,这太沉重了。我就先从南京大屠杀讲到波兰的集中营,讲到希特勒,再讲到二战,我一共阅读了8本书,才将这个环设计好。孩子生活中的任何感兴趣的东西你都可以用书本来告诉他。


2. 感谢来自江苏的的男孩Alex的妈妈的提问,孩子今年8岁,从小已建立良好的读书习惯,但是书读完后的理解却不能很好的概括,问一些问题,也不能完整的或有重点的回答,这个需要怎么帮助?我推荐你看一本书叫《说来听听》是怎么引导孩子提问和怎么和孩子聊书的,希望对你有帮助。书里一再强调的是和孩子聊书应该以温和的说来听听的口吻,而不是居高临下地对内容的检测。这样就失去了阅读的意义。


3. 感谢来自北京的一岁孩子的xixi妈妈,孩子1岁3个月,特别喜欢小熊系列绘本,经常举着绘本让我讲,可我讲了几页之后就自己乱翻不好好听了,是我讲的不吸引她了吗?我需要怎么办?从小编收集的问题里,很多一岁妈妈提出的问题就是孩子根本不能好好地听妈妈读书,那么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共性问题,那么这就不是问题,而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了。一岁至两岁的孩子,我认为歌曲童谣会更适合他们。书本也应该是很大的地板书,洞洞书,翻翻书等适合他们触摸感受的书本为主。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该是感受书本的时候而非阅读的时候,当然也有例外。我推荐super simple songs或nursery rhymes。我自己的孩子三岁前都是听英文歌曲或歌谣,3-5岁原版动画片。5岁以后才开始进入阅读状态。


4. 感谢来自赣州的琪琪妈妈,孩子3岁半,英语启蒙有几个月了,现在慢慢有输出,相比句子,孩子很喜欢跟我学新单词,我的问题是要教孩子自然拼读吗,26个字母是不是现在让她会读,和她一起读了很多原版书,孩子会对单词本身有印象吗?她学单词是看图能说出英语,字母,单词,拼写,念句子我们怎么循序渐进。自然拼读是一定要学的,而且是学英文的第一步,不仅要学,还要学透了。达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程度是最好了。然后就直接进行句子的阅读,不建议单独学习单词,因为词汇的使用应该是在真实语境下进行的。所以阅读故事或篇章是提高词汇量的最好的方法。


5. 感谢来自上海的Anna,孩子6岁,每天要讀多久 English? How many hours should the kid read English? 每天至少得20分钟,我们5岁开始阅读,每天坚持1小时,到现在7岁多,每天也得半小时左右。


6. 感谢来自山东的木木妈妈,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现在19个月了,每次读书给他他都让把书合上,还一脸的烦躁,我们家长该做些什么?家长一定要把孩子的兴趣当成读书的首要依据,孩子平时对小汽车感兴趣,你就带他读小汽车方面的书,对火车感兴趣,就读火车方面的,对芭比娃娃感兴趣,依次类推。首先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就搜集这方面的书就可以了。


7. 这里是来自北京的佳佳妈妈,孩子4岁,2个问题:一是我家闺女看书喜欢看书里的巫婆、黑女巫、妖怪等恐怖的东西,对其他美好的内容不是很感兴趣,这样好吗?会不会心理有问题?需要怎么引导?二是一本书能看很久,不喜欢看新书,或者过了很久才换别的书,是不是不喜欢接受新生事物?是否需要给孩子一些帮助?第一个问题,孩子对神奇事物感兴趣那是太正常不过了,我的孩子也喜欢武术,及恶心的东西,我陪着他一起看,一起恶心。甚至装出很怕很恶心的样子,他就会特别兴奋,越要往后看。但家长要做的是抓住孩子的特点往后引导。比如我的孩子喜欢恶心的昆虫,我就给他找类似的书,然后找视频,让他一点点的深入进来。妖怪也有美好的呀,比如Winnie the witch里面的Winnie和她的猫,也很美好啊。一本书看很久,是她沉浸在这个故事里,不要打断我们的孩子,她们有自己的世界。如果你真想推荐另一本书,也该是不动声色的影响。比如我想推荐孩子图Louis Pasteur 这本书,我就在他喝牛奶的时候给他讲巴氏消毒法,再推荐巴氏消毒法的发明者Louis Pasteur的传记。


今晚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各位的聆听,祝大家晚安。



轻松爸妈研习社


轻松爸妈研习社是北京几个教育人发起的“轻学习联盟”,在时间碎片化的大时代,一次联结就能改变潮水的方向。某个教育灵感的来源,某种教育方式的习得,也许就出现在这周讲座的某个一分钟里。

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全球校友诚信行动联盟亲子家庭群”,“啊呜创想”,“育智国际儿童之家”,“瓦力工厂”,“豌豆花园”,“游学圈”,“极客营”,“当兔教育”以及“人人趣学”联合发布。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下载人人趣学客户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