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专业的技术文,或者说测试试验,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直接说结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看看测试的报告。 2、在一些高机油消耗的车辆,建议使用较高的粘度指数(SAE类),如原来使用SAE 5W-40机油,建议使用下一个粘度等级SAE 10W-40。并且机油损耗比较大的车辆,换油周期不应该拖延太长时间。
我们发现了一个烧机油车的共同特征就是,高压缩比、高动力。我们知道,要实现高压缩比、高动力,就必然会都会燃油和机油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国内陆沟油似的燃油和机油品质,很难满足这样的需求。 对于国内燃油质量的问题,车友基本能达成共识,比如标号的差别,美国的汽油标号大约与中国差6号左右。美国常见三种汽油标号:87、89、93号,换算成中国标号则相当于93、95、99号。去年轰动网络的《穹顶之下》调查也揭秘了国内燃油品质的问题。
为了揭示这两个问题,我们决定选取了三大品牌的机油样品发往玛蒂德国总部实验室,以实验数据分析证明:“烧机油”的根源到底在哪?国内的机油品质达标吗? 样品收集 为避免采购到假机油,我们于2015年4月7日选择在天猫商城嘉实多、美孚、壳牌官方旗舰店购买了7款机油,分别是嘉实多5W-30全合成机油、嘉实多极护0W-30全合成机油、嘉实多极护5W-40全合成机油、金美孚1号0W-40全合成机油、银美孚1号5W-40全合成机油、壳牌蓝壳10W-40半合成机油、壳牌灰壳5W-30全合成机油;见下图: 三大品牌在天猫商城的采购情况 约一周的时间,7款机油全部到货,然后我们联系国际货运公司,于2015年4月18日从国内发出,德国于2015年4月23日签收后进入检测。
经过检测,玛蒂德国总部实验室给我们出具了以下检测报告: 1、三大品牌新机油的检测报告:
与欧洲标准比,中国壳牌10W-40机油主要问题:1、高温粘度值低;2、添加剂中钙、硼、硫成分严重超标。
与欧洲标准比,中国美孚1号0W-40机油主要问题:1、低温粘度值太高,高温粘度值略高,粘度指数范围偏低;2、添加剂中钙、硫成分严重超标,硼、锌、磷、钼含量不足。
与欧洲标准比,中国壳牌5W-30机油主要问题:1、低温粘度值略低,粘度指数范围偏低;2、添加剂中硫成分严重超标,钙、硼、锌、磷含量不足。
与欧洲标准比,中国美孚5W-40机油主要问题:添加剂中钙、镁、硼、锌、磷、钼、硫含量略高;这款机油各指标相对其他,差距略小。
与欧洲标准比,中国嘉实多5W-30机油主要问题:1、粘度指数范围偏低;2、添加剂中钙、锌含量超标。 检测结论 很显然,许多发动机油样品中,粘度值明显不在正常范围内。这表明,在中国,发动机油具有较低的粘度,并且不符合欧洲标准,无法与之相媲美。通过品牌润滑油:壳牌、嘉实多、美孚之间的比较,中国油企与欧洲标准明显(甚至极端)不同,他们没有达到同样的质量标准。在一些车辆(高机油消耗),我们建议使用较高的粘度指数(SAE类),如在SAE 5W-40的下一个较高的粘度等级使用建议SAE 10W-40。机油损耗比较大的车辆,换油周期不应该拖延太长时间。 总结 从德国实验室的检测报告和结论来看,同样品牌的机油在国内生产的,跟国外生产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这造成国内机油品质差,再加上众所周知的燃油品质问题,这必然造成燃烧室积碳横生,这才是造成烧机油的根源。 燃烧室的积碳会沉积在活塞的凹槽内,导致活塞环粘在一起,这样导致活塞环无法完全密封,“黏住”的活塞环大大降低了刮油密封能力,另外,油泥也会堵塞回油孔,机油无法正常回流,导致机油消耗量的增加。积碳还会加剧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磨损,造成间隙过大,导致机油进入燃烧室。 燃烧不完全的燃油在高压情况下,也会穿过活塞环进入曲轴箱而污染机油,造成机油稀释,影响机油的品质,造成发动机更大磨损,加剧烧机油。 机油品质差,不仅不能将发动机工作时吸入空气中的灰尘和燃烧后形成的积碳清洗掉,而且自身氧化形成的胶质和其他杂质结合会导致更多积碳的生成,这会造成润滑不良,磨损加剧,油耗增大,功率下降,严重时还会堵塞油道,造成拉缸等后果。 而机油品质差,其自身的清洁、润滑、控温效果差,必然加剧油封内增塑剂的丢失速度,油封很快收缩,变硬,失去弹性,密封不严造成机油泄漏。 奥迪宝马等德系车都在国外的汽油和机油品质基础上设计的,但到了中国,遇到这样的油品,水土不服也就不难理解了,再加上中国经常走走停停的拥堵路况,“中国特色”的群体烧机油现象也就再所难免了。 文章来源于:车商邦 点击【阅读原文】看免费《轮胎经销商》杂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