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存在一种错误的偏见,即建筑绝热的作用知识增加围护结构的热阻,使得其传热系数减小、房间的能耗降低;还有人认为。外墙外保温只适用于我国寒冷的北方。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 许多人都有如下的一些体会:当您站在房间冰冷的外墙内侧时,即使这面墙没有设置窗户,您仍会感觉到有一股冷风从您的衣领颈子处沿着脊椎下沉(俗称“穿堂风”);有很多人在安装了采暖系统后感觉房间不暖和,总认为是设计的问题、是设备的问题或者是安装的问题,而测量所得的房间中心温度为20℃,埋怨到:‘房间温度应该达到25℃,我才不感到冷’,因此业主在安装了空气源热泵地暖后说仍然感到脚冷。 1、穿堂风的形成 一个建筑构件的表面温度,例如墙面或窗玻璃的表面温度,尤其依赖于内侧室内空气温度、室外温度和建筑构建的传热系数。热的室内空气在冷的外墙和窗户内侧处变凉,因此变重和下沉。墙体绝热越差时,墙体附近的空气冷却就越厉害,其下降速度则越大。室内的空气是在运动的。在一定的温度时,当空气速度超过某一定量,人体感觉就不舒适了。在夏季,对电风扇的高速空气流和在自行车上感受到的迎面风,人体感觉是很舒服的。在空气温度低的时候,有一点空气流动的干扰就觉得不舒服了。 保健专家确定,在20℃-22℃的空气温度时,人还能忍受的空气速度是0.15至0.2m/s。气流的感觉严重地干扰了舒适性。从热工学角度看,窗户是所有房屋构建环节中最薄弱的。 2、“冷湖”与脚冷 变凉的空气下沉后,分布在地面附近,这个冷的空气层不但形成了导致脚冷的“冷湖”,而且也形成了对散热器的空气流动(即使空气温度问26℃,”冷湖“使人感觉也不舒适)。之所以将这个冷的空气层称为”冷湖“,是因为冷空气沉在那里成为一个层面,并能像水一样在地面流动。 如果增加空气源热泵地暖加热管的密度(即增加其长度),一方面增加管材的消耗量,另一方面增加了水的容积;如果提高水温,一方面使人体感觉不舒适,另一方面也会使PE加热管的寿命缩短。 3、人体的热平衡和房间空气的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温差 我们人体在进行理想的新陈代谢的作用时,在变化的外部影响下试图保持其体温的恒定。所以,我们必须在体内产生热量、在过剩时也排出热量。这个事实对于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人们感觉供热舒适的地方,当然是既不加速也不妨碍体温调节的地方。 如果我们假设现在您在阅读本文,您周围的空气温度是21℃。空气几乎没有流动,您是普通的穿着。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您发出的热量大约相当于两个60W普通白炽灯泡所放出的热量。 这个热量的一部分,约三分之一,通过人体热的皮肤放出、直接热辐射到围护结构的面上和家具上。 您第二个三分之一的热量通过对流损失掉,即通过热传输散发到室内空气,以及通过身体与其他物体表面的接触发生的热传导散发热量。 通过水的汽化,即通过呼吸和出汗,将您剩下的三分之一热量散发到周围环境中。 经科学试验发现,当房间采暖的空气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温差≤3℃时,人体向外辐射的热量与接受围护结构与家居辐射的热量基本达到平衡。而档期温度>3℃时,这个热平衡就被破坏掉,或者人体辐射的热量大于或小于围护结构与家具辐射的热量,前者环境下感觉冷,后者环境感觉热,人体感觉就不舒适。 如果通过提高采暖系统热水的温度来提高空气的温度,去抵消因冷的围护结构表面引起的舒适性的干扰,会增加较大的能耗。这是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家庭和公共建筑所采用的不得要领的措施。 因此,这个人体热平衡过程对于热舒适性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们感觉供热舒适的地方,必然是既没有加速、也没有妨碍身体温度的自然调节。 人们感觉不舒适的地方,一定是由于外部的意外状况大大的加速或降低了身体热量正常的散发,干扰了热平衡。 觉得不错,请在页尾点赞哦... 免责声明:本文原载于hvac8,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暖通吧500人微信群即将满员,如需加入请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添加小编微信号 拉你进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