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城迎春晨曦

 朝花夕拾1020 2016-03-01

 
 
 
 

 
 
 

 

    军山为海中岛屿时,相传曾为秦王屯兵之地,因形似伏象,又名象山。俯瞰军山,山水相依自然构成一幅八卦图。明代山西高僧法空驻锡军山,创建普陀禅院,狼山总兵题榜出门,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撰写了《军山普陀别院碑记》,认为于浙江普陀山相比不减珞珈真境。寺庙、宴堂曾多达百余处,为昔日东南佛门胜地。山上古迹有:燕真人洞、白云泉、四贤祠、包公祠、董其昌碑刻及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民办气象台等。 重修后的普陀别院,坐北朝南,依据山形梯次式结构。圆通宝殿供奉着的是千手观音。

 

 
 
 
 
 
 
 
 
 
  
 
 
 
 
 
 
 
 

 
 
 
 
  
 
 
 
 
  
  
 

 
 
 
 
 
 
 
 
  
 
 
 
 
 
 
 
  
 
 
 
 
 

 

     19世纪末期,中国著名救国实业家张謇先生吸收西方城市规划理念,进行系列城市建设,探索地方自治途径 ,开创了基于中国理念,自觉地、创造性地、通过较为全面的规划、建设、经营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城市之先河。被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建筑学家和城市规划学家吴良镛先生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为了更好的沿承南通历史人文、提升文化产业,崇川区打造了一座新的“近代一城”,取名“南通壹城”。其意也是对当年“近代一城”历史的一种传承。整条商业街以老照片及历史资料作为参照,将南通历史上的桃坞路、南大街的老建筑完美还原,重现近代南通一城的繁华景象。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美籍医生雷登夫妇受美国教会基督会上海传教站委派,来通购地建堂(中式砖木结构),定名为南通南大街基督教堂。民国19年(1930年),美籍传教士高诚身、浦尔淇将临街平房改建为当时的现代化楼房——益群社大楼,作为服务社会的活动用房,礼拜人数多时可达200余人。

 
 
 

    南通城墙始建于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在宋建隆三年(962年)通州城初设戌楼,宋代大观四年(1110年)知府朱彦重在城南建南城楼,称海山楼,高三层,可远眺狼山、长江。清朝晚期改名为“江山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