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子某村为何5次改名?

 大海810 2016-03-01

无论您在哪里、无论您走多远、飞多高,只要您的根在长子,“长子老乡俱乐部”再点击即可成功加入长子老乡俱乐部。让我们一起为宣传长子文化而努力!


长子某村为何5次改名?


在《山海经》中记载的“精卫填海”的发祥地,有一个传说是两晋时期西燕国皇帝慕容永葬身的地方,因墓建村的村落,在历史的烟云中走出了一条追求和谐、向往美好、走向幸福的新路子,今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千年古村的面纱。


传说,慕容永死后,停殓于此地的丘寺岭,慕容部下坚持为慕容永守陵,时间长了,这些看墓人就定居下来,形成一个村落。叫什么名字呢?看墓人忠心不二,按祖先法制,所活动必须在墓的写下方,当地人叫“下首”,时间长了,所定居的地方在墓的下方,既然在下方形成村落,就叫“墓下村”。


墓下村背靠丘寺岭,面对精卫湖,村子逐渐大起来,在当地的方言中,“墓下”谐音“墓穴”,既然村里有墓,当地百姓就第一次改叫“墓穴村”。


在后来的叫称中,特别是在文字材料中,村民很避讳“墓”字,写个证明什么的,说是你是墓穴村的,大家觉的不雅,又取谐音,第二次改名,把“墓穴”改为“慕穴”,取慕容永之坟穴之意。


第三次改名,村里人改“慕穴”为谐音“慕学”,取向慕容永学习之意。


向慕容永学习,本来已到了很高的境界了,可村民仍觉得带一个“慕”的音,“慕”与“墓”经常混淆,公元1998年经民政部门批准,第四次改名,叫“晋容村”。取慕容永的故事发生在两晋时期和山西(简称晋),各取一字,合成“晋容村”。


时光流水,老百姓在小康路上阔步前进,在2008年,这个大运之年,富裕的百姓乘奥运成功、神七上天、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东风,一致要求改“晋容”为“慕容”。2008年10月,长子县人民政府在慕容永陵遗址建起“西燕帝慕容永陵亭”、“西燕帝慕容永陵壁”,勒石纪念,使子孙永志不忘。[来自长子文史吧]

长子老乡俱乐部
连接全球长子人

长子老乡点下面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