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昨天都已经被小李子刷屏,也已经转发过无数送口红送三斤李子的微博,但我们还是要照例庆祝一下。奥斯卡预测分析也看过许多,这个奖似乎拿得毫无悬念,同样毫无悬念的还有最佳纪录片奖项。关于英国女歌手 Amy Winehouse 的纪录片《艾米》( Amy )在去年让许多人重新爱上了她——包括一个曾经甚是嘴硬偏说不喜欢她的音乐的单向街的小姑娘。 曾经,许多人印象中的纪录片似乎要不是死板的人物传记,或是伴随着赵忠祥老师慈祥的声音的动物世界,后来 BBC 还有日本的 NBC 的纪录片也让好多人大呼开眼界,不过现在的好纪录片,涵盖了从电影到自然到真实故事再到社会批评的方方面面,讲起故事来甚至比很多电影还要有趣—— 《一封关于父亲的信》 Dear Zachary: A Letter to a Son About His Father 美国,2008 “听我的,带上很多很多纸巾,肯定会用上的。”Time Out 杂志的影评人 Hank Sartin 在评价这部电影的时候之简单地这样说。 电影制片人 Kurt Kuenne 为了缅怀自己被杀的好友 Andrew Bagby,开始制作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在过程中却发现他的前女友——也就是那个杀死他的女人居然怀着他的孩子,而且已经为了逃避加拿大的法律飞去了纽芬兰。
Kuenne 一个人扛着摄像机穿越了整个大洲甚至穿越世界去追寻那个女人,追寻着还在她腹中的 Bugby 的儿子 Zachary 的脚步。他俩从小一起长大,因此 Bugby 也出现在了他拍下的所有影像中,他手术刀般精确地将这一幕幕剪辑在了一起,让这个似乎缺少一些作为电影的严谨或者深刻的私人纪录片充满了回荡的悲伤和对体制的控诉。这部纪录片把柔软和冲突交织在了一起,一拳打在了所有观众的心口上。 《鲶鱼》 Catfish 美国,2010 年轻的电影导演 Henry Joost 和 Ariel Schulman 记录下了他们的摄影师朋友 Yaniv Schulman 的一段浪漫的 Facebook 恋情,还认识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可是很快事情有了惊人的转变...... 因为故事的结局实在精彩,所以也有很多人在质疑这是假的。但是,绝对好看,因此,绝不剧透。 《人生如戏》 life Itself 美国,2014 这部纪录片的主角是美国殿堂级影评人 Roger Ebert,电影的名字也来自他的自传。拍得就像教科书一样规整,让人看尽这个老人的暴脾气、无人可及的才华、几乎可以写成电影的爱情,还有六万部的观影量所带来的一切。当他在最后癌症最严重,自己的整个下颚不得不被移除的时候,他的幽默感也会从那个霍金同款的发声器里毫无保留地溢出来。
这是他最爱的歌,他在病床上都可以哼着这歌和自己的妻子眉来眼去,把她还有屏幕前的我们都弄得又哭又笑。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Jodorowsky's Dune 美国,2013 想象一部电影,原著是科幻史上里程碑式的巨著《沙丘》,由拍过《圣山》的智利 Cult 大师佐杜洛夫斯基执导,演员包括奥尔逊·威尔斯甚至达利,而原声来自平克·弗洛伊德,大概有十五个小时长...... 结果是这部电影根本没有被拍出来。 当佐杜洛夫斯基去看了 1984 年大卫·芬奇版本的《沙丘》的时候,他开心地直拍大腿:“拍太烂了,高兴死了。” 而这部纪录片讲的就是这背后的一群天才作死的故事。 《一部没有正式中文翻译关于两个美国独立摇滚乐队的纪录片 又有豆瓣网友把它翻译成 挖梗 》 DiG! 美国,2004 两个乐队 The Brian Jonestown Massacre 和 The Dandy Warhols 的创始人 Anton Newcombe 和 Courtney Taylor 本来就是好朋友,然而前者在毒品和自毁中愈陷愈深,后者慢慢地却在主流视野中变得成功,然后两人慢慢疏远甚至——就像所有不嫌事儿大的搞音乐的人一样——互撕了起来。
有趣的是,这部纪录片的旁白就是 Courtney Taylor,虽然他已经尽量保持客观,但是在他的描述中仍能隐隐感觉到些什么。对于摇滚世界真实的样子,这部片子的镜头毫不留情。 然而在这里也必须要补一句,Brian Jonestown Massacre 的音乐也是真的很棒。 《魔鬼诗篇》 The Devil and Daniel Johnston 美国,2005 另一个关于音乐人的故事。Daniel Johnston,Kurt Cobain 最崇拜的人之一,被 Wilco 和 The Flaming Lips 翻唱过,一个患有狂躁症和抑郁症的天才歌手、创作人。 △ Daniel Johnston △ 他自己画的专辑封面 很难想象假如没有音乐的治愈能力 Daniel Johnston 会变成如何,然而就算有了音乐,他也有时在台上一边演出一边流泪,有时在不成功的演出之后仓促地逃离现场的时候。这部纪录片主要由 Johnston 巨大的家庭影像组成,间接地加入了一些访谈,在克制的叙述下就像一场没有停息的梦境,一直交织到现在——是时候再去听一些音乐了。 《画廊外的天赋》 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 美国,2010 不管是真是假,是确实的记录还是这个大名鼎鼎的街头艺术家班克西对这个世界的另一种嘲讽,无论怎样,这片好看,没看的抓紧。 《独立游戏大电影》 Indie Game: The Movie 美国,2012 首先不要被这个奇怪的翻译给吓到。 单向空间最近还介绍过《一个艺术家应该玩什么游戏》,其中的大部分都是独立游戏。现在除了独立电影人,独立音乐人,还有许多独立制作游戏的人,那些游戏中的艺术含量以及为之付出的心血完全不输前两者。
在拍摄的过程中,不管是其中的三个独立游戏制作团队,还是纪录片的制作团队,都不知道游戏最后发行了会是怎样的结果。大红大紫或者湮没无闻,都会给这部片的意义带来一些微妙的转变。幸运的是,这些游戏最终都得到了广泛的好评——然而,这也绝不只只是幸运。 赶快去看片然后在 Steam 上买了这些游戏支持他们吧。 《科伦拜校园事件》 Bowling for Columbine 美国,2002 迈克尔·摩尔是美国很知名的纪录片导演,他的片子主要关注的都是社会大事件,比如这起 1999 年在科伦拜中学发生的校园枪击案,两个十几岁的少年 Eric Harris 和 Dylan Klebold 手持机枪回到学校杀死了 13 人,伤了另外的 24 人,继而自杀。这起事件还启发了加斯·范·桑特拍了那部著名的《大象》。 这部纪录片也同样精彩,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讽刺中带出了一些黑色的滑稽效果。片中不但插了一段极其有趣的美国简史动画,还采访了南方公园的主创 Matt Stone 和玛丽莲·曼森。无论你同不同意导演在片中传达的讯息,画面中的残酷依然会在结束后刻在你的脑海。 《大急救》 Deliver Us from Evil 美国,2006 假如你已经看了《聚焦》,受到很大震撼,那一定要看这部片,讲了一个类似的真实故事。2014 年的时候有一部同名恐怖烂片上映,但是这部《大急救》却比恐怖片还可怕,记录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北部一个神父 Oliver O'Grady 在超过二十年内猥亵了几十个幼童的故事,其中最小的只有九个月。然而教会一开始就知道这个事实,而一直袒护着他。 导演 Amy Berg 花了整整四年调查这个事件,在电影里还包括了对神父的直接访谈,让人不寒而栗。
《影片未分级》 This Film Is Not Yet Rated 美国,2006 当我们还在抱怨着国家管得严的时候,作为“开放”的代名词的好莱坞却在十年前就在批评美国电影协会 ( 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缩写为 MPAA )的分级制度了。首先不妨来看一个短篇感受一下美国的分级制度到底是什么意思——
《沉默之像》 The Look of Silence 丹麦,2014 继 2012 年大受好评的《杀戮演绎》( The Act of Killing ) 之后,导演 Joshua Oppenheimer 又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印度尼西亚。 在 1965 的大屠杀中,一个有共产主义背景的男人被无辜杀害。这几十年,凶手就住在街对面,被捧为英雄,然而他的家人却只能沉默...... 《灰熊人》 Grizzly Man 美国,2015 其实上一部片《沉默之像》的制片就是灰熊人的导演沃纳·赫尔佐格,他自己也拍摄了许多精彩绝伦又无可理喻的奇怪电影。 比如这部纪录片,讲述了 Timothy Treadwell 的故事,这个狂热的野生动物保护者花了十三年在野外观察研究灰熊,却最后和自己的女友一起葬身在一头冬眠醒来的灰熊腹中。 赫尔佐格的作品绝不仅仅是一部自然纪录片,他在镜头前慢慢地塑造起了一个活生生的人,从疯狂的人类社会中逃离,却逐渐把自己裹紧了另一种自洽的知名的疯狂,不停地在矫作的自怜和毫无道理的自证中摇摆。这种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最终有没有找到自己的乌托邦,留待观众决定了 |
|
来自: 真友书屋 > 《影视 戏剧 综艺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