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汉末年名将关羽之女

 三国知识 2016-03-01
     以三国为题材的游戏中有不少游戏都设定了一个名字为关凤的武将,那么,这个被称为关凤的武将是谁呢?三国的历史上有关凤吗?   关凤是谁 关凤是以三国为题材而设定的游戏中的人物之一,如三国群英传、胡莱三国、梦三国等游戏。 
      命名为凤名最早起源于日本的动画电影三国志完结篇·遥远的大地,当然,当时关羽的女儿并不叫关凤,而是被称作是凤姬。 
       在这最早出现关凤的电影中,凤姬并非是关羽的亲生女儿,而是在废墟中发现的孤儿。在刘备讨伐袁术时,关羽发现了这个废墟中还在襁褓的孤儿,看到凤姬圆溜溜的大眼睛,甚是可爱,并将其收养,从而成为了关羽的女儿。

       三国的历史上有关凤吗 
       三国的历史上是没有关凤这个人的,但是历史上有关凤的原型,她就是关羽的女儿。民间传说这个关羽的女儿名叫关银屏,因为史书中没有关于关羽女儿的名字,因此我们想在常把关羽女儿的名字定为关银屏。   据史书记载,关羽有一女,但史书并未记载其名,只道是“虎女安能配犬子乎”一句中,可见关羽是有女儿的。 
       三国时期,孙权想要为自己的儿子求娶关羽的女儿,与关羽结为亲家,但是被关羽一口拒绝,以自己的女儿配不上孙权的儿子为由拒绝了这门亲事。   同时,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也提及这个内容。   关银屏简介 
        关银屏是河东解县人,即今日的山西运城人。按照关银屏云南澄江的墓来看,关银屏在关羽的四个子女中排行老三,因此,人们也称关银屏为关三小姐、关氏三姐或者是关羽三小姐。 
       这是没人质疑的,但是关于关银屏的生平事迹,就有了四种说法,且都是传说中的故事,史书中并没有详细记载。但是四种说法都表明关银屏最后嫁给了李恢的儿子李遗。 

 同时,四个传说故事中都表明,关银屏随诸葛亮平定南蛮。因此可知关银屏能文能武,而且武力值相当强,军事能力也不赖。 



传说之一

关云长的三女儿叫关银屏,关银屏生得美丽聪慧,十八岁就学得一身武艺,东吴曾派人向关家求过亲,关三
游戏《三国群英传7》 关银屏形象游戏《三国群英传7》 关银屏形象
小姐不同意。后因荆州失守,关云长被害,关银屏怀着为父报仇、为国雪恨的志愿逃到成都,住在刘备身边。过了几年后,南方的地方势力作乱,抗拒蜀汉,诸葛亮南征时,启用了俞元(今澄江)的李恢共同南征平叛,同时亲自作媒,把关银屏许配给李恢的儿子李遗为妻。关银屏想到平叛是为了巩固国家安全,便答应了这门亲事,并随李恢父子南征。
关银屏随李恢父子南征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战争结束后,在俞元住了下来。一直和俞元人民相处得很好,还亲自教俞元人民纺织、耕种,教俞元人民读书识字。大家都很敬重她,都称她为 " 关三小姐 " 。


传说之二

桌游《三国杀》关银屏形象桌游《三国杀》关银屏形象
澄江·阳宗镇还有关于关银屏的传说。相传关银屏是关羽的女儿,民间称她为关三小姐,她嫁给李恢的儿子李遗。南中雍叛蜀时,诸葛亮派李恢率兵讨伐,并命关索、李遗、关银屏为先锋。关银屏将关索的妻子鲍三娘王桃王悦、花中秀(即花鬘)等都编入自己带领的女兵营中,从建宁(今曲靖)一直打到盘江之西,攻下了俞元(今澄江)。在攻打俞元时,关银屏用了诸葛亮教她的“七星阵”“叮当阵”打了胜仗。占后,她在俞元练兵并教耕植、烹调。县城南边有金莲山,上有关银屏与李遗的合葬墓,城东有“三组塘”,塘畔有李氏祠,是李恢的家庙。澄江人民每年都要在三组塘边唱戏,在李家祠敬香。



传说之三

东吴孙权曾派人为子向关帝求亲,就知关帝有一女,其名叫银屏(娥)。传说关帝将女儿托付刘备,刘备临终时,还特别要诸葛亮善待银屏。诸葛亮把她当作自己女儿,成年後将她许配给李恢之子李遗。後来诸葛亮南征,李恢父子同行,平定南中後,留下李恢父子坐镇,银屏即随夫在南中俞元住下。传说,云南澄江县还有她的坟墓和「梳妆台」遗址。


传说之四

游戏《真·三国无双7》关银屏形象游戏《真·三国无双7》关银屏形象
有一年,关羽家生了个三姑娘。张飞去贺喜,见孩子眼睛晶晶亮,简直会说话;小嘴殷殷红,吐音似弹琴;面孔粉嫩嫩,活象刚出水的芙蓉。张飞十分喜爱,乘兴给取了个名字,叫银屏,还把自己一颗珍藏多年的珍珠送给了她。这颗珍珠来历不凡,原来缀在吕布戴的紫金冠外,有馒头那般大(馒头一词源自诸葛亮南征孟获,度沪水时祭奠亡灵而来,馒头被当做代替人头的祭品,所以最初的馒头应当是人头大小,所谓“蛮头”是也。),珍奇非常:黑夜会放光,平日能辟邪;冬天可取暖,夏天能避暑。张飞战吕布时夺了这颗明珠,一直把它当作传家宝。原想传给儿子,怕人家说他自私;又想送给阿斗,嫌他有点稀里糊涂;今日看到关羽的姑娘,心里一喜,就给她了。
关银屏得了这颗明珠,果然越长越好看,越来越聪明。成人之后,不光模样儿更俊,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远近的人们哪个不是既爱她的才貌双全,又慕她家门高户大。所以上门求婚说亲的,从早到晚没有断过线,门槛都要踏平了。
孙权正要给儿子选媳妇,自然也首先想到了关银屏。他让人带上厚礼,到荆州去拜见关羽,要求结成亲家。不料想竟是火炉碰到水缸,关羽说:"虎女焉配犬子!"一怒,把来人赶走了。
孙权丢了脸,岂能甘心,发誓说:"破他荆州城,夺来关银屏!"关银屏听到这个消息,暗暗责备父亲不该意气用事,恶语伤人,引起刀兵。可是却又不便说出口来,只好在背后叫苦。她想赶早让诸葛亮知道此事,请他帮忙想个好办法,免得出什么事。于是便借口要探望刘备和张飞,匆匆离开荆州,入川去了。所以后来关羽失荆州,走麦城,全家遭难,她却独独幸免了。人们都称赞她聪明、果断,说:"尽管破了荆州城,还是走了关银屏!"
没有爹娘的孩子特别叫人疼。刘备把关银屏当成亲生女儿,留住在宫里边,餐餐都摆满了山珍海味,让她吃。银屏望着这些东西直流泪,说:"家仇未报,无心享福。"硬是谢绝了,只肯吃糠咽菜度光阴。
张飞也把银屏当成亲女儿,三天一去看,五天一去瞧,经常送些绫罗绸缎让她穿,银屏望着这些东西直流泪,说:"国恨未消,无心装扮。"硬是谢绝了,只肯穿粗棉大布做的衣服。
刘备、张飞都心酸,强忍着流泪规劝她:"死人无法再活了,活人还得往前过,年轻人的日子多得很,你要强打起精神来,读诗书,做针线!"银屏却说:"诗书难报仇,针线难雪恨啊,我要弃文习武弄刀枪!"
刘备、张飞都很感动,便答应了,请来赵云做她的老师。老师教的认真,学生学的刻苦,她早晨披星星,练出一身汗;晚上戴月亮,滚得一身泥;冬天练三九,哪怕天寒地冻;夏天练三伏,不避酷暑炎热。到底功夫不负有心人,毕竟名师出高徒,不久,关银屏就练出了一身好武艺
这一年,诸葛亮准备亲自领兵南征,但是他心里明白,强龙难压地龙蛇,单凭武力固然可以威震一时,却不能长治久安。
朝里有一个大臣,名叫李恢,原是南中俞元(即澄江)人。他识大体,顾全局;过去,和家乡人相处很和睦;如今,把那里的骚扰看作鱼翻塘、马炸群,痛心疾首,茶饭无心。诸葛亮看中了他的品德和见识,举荐他随自己一道领兵南征。又知道他有个儿子,名叫李遗,也是百里挑一的好人才,便亲自出面做媒,与银屏成亲。风声传出去,朝廷内外都成了一锅滚开水,纷纷劝阻银屏说:"蛮夷之地很荒凉,太苦寒,凤凰可不该落到刺巴林里边呀!"
银屏心里咚咚跳,当时心里也乱成了一团麻,可是她梳子梳,篦子篦,终于理出了头绪,回答说:"医病就得吃苦药。国难当头,我能袖手旁观,只顾自己吗?"
人们又提醒她:"嫁鸡随鸡飞,嫁狗跟狗走。要是在俞元安了家,千里迢迢,山阻水隔,你只有梦中才会重返家乡,哪里还能去报自己的家仇国恨呀?"
"原来的家仇国恨,好像前宅失盗,眼下的南方骚扰,好比后院起火。把火扑灭了,再化敌为友,不是更有利于捉强盗吗?诸葛丞相看得清楚,想得周到,这门亲事我认了。"
人们听了她的话,越发敬佩她。在她出嫁南去的那天,举国上下张灯结彩,男女老少齐来送行。
后来,银屏和李恢、李遗父子,帮助诸葛亮南征,立下了汗马功劳。诸葛亮回蜀以后,她就随着李恢在俞元住了下来,一直和当地百姓相处很好。她亲自教他们耕种、纺织、读书,和他们常来常往,亲如一家。大家都很尊敬她,称呼她为"关三小姐"。
她有时也很想念故乡,却又舍不得离开当地的百姓,便每天赶早起床,登上金莲山的山坡,一边朝北方远望,一边梳理晨妆。后来这个地方,就叫做"梳妆台"了。
她死了以后,远近的百姓披麻戴孝,把她同那颗随身携带了一生的明珠,一起埋葬在梳妆台附近。还在关三小姐墓的墓碑上,刻了一副对联:
有骨人间藏,万古香馨金莲土;
谁请天上去,一家同在斗牛宫。
据说那颗明珠至今还深埋在金莲山,所以山头上常常闪闪放光。

家族资料编辑

关三小姐墓关三小姐墓
曾祖父:关审
祖父:关毅
父:关羽
母:胡氏
兄:关平 【三国演义中为义兄】
兄:关兴
弟:关索
夫:李遗(因为“遗”是多音字又因民间传说的口头传承其名字被误传为“李蔚”)
公公:李恢

关银屏墓又称“关三小姐墓
关银屏墓关银屏墓
澄江坝子东山脚的旧城金莲山靠西南方向,有一冢看上去很平常的墓,墓前有一用大石围砌的平台,拾级上台阶,就可见墓上有一块高约四尺、宽两尺多的石碑,碑的两侧镌刻着一副墓联:
墓近圣人宫,父女相睽祗数武;
神游荆襄界,魂魄长恨于千秋。
墓碑中央镌刻有:"汉忠臣兴亭侯子李蔚(当为遗)、寿亭侯女关氏三姐之墓"的碑文。并有"宣统二年三月,阁邑士庶敬立"的落款。
据当地老人们回忆,过去墓尾还有一副墓联云:
有骨人间藏,万古香馨金莲土,
随君天上去,一家同住斗牛宫。
关三小姐墓关三小姐墓
这冢墓就是蜀汉兴亭侯、澄江人李恢之子李遗与汉寿亭侯关羽的三女儿关银屏结为夫妻,他们死后,家乡人民为他俩建立的合葬墓,但民间一直只称关三小姐墓。他们还有很多的英雄事迹一直流传在民间。
相关传说
拉弓不射回头箭,板上钉钉再回脚,自有昭君常作伴,喜唱苏武牧羊歌。
关三小姐在俞元也常常想念自己的故乡,但又舍不得离开爱她的俞元人民,便在每天早起登上金莲山,一边仔细梳洗晨妆,一边遥望故乡。后来这个地方就叫关三小姐梳妆台,至今此地地名一直仍叫"梳妆台"。
关三小姐在俞元逝世后,远近的人们都披麻戴孝,大家掉着泪水把她送到她喜欢遥望的梳妆台附近安葬。以后人们一代又一代地为她垒坟,每年清明节就来祭奠扫墓。直到现在关三小姐和李遗的合墓前,还有人烧纸,插香,表示永远的怀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