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信公众号的开发路线图

 海绵虫 2016-03-01

老鹰前言:有假日存稿就是爽。

这篇文章是假日期间写的,本来想放到邮件列表里做收费阅读,每个读者收费200元的。但是实在太懒,就索性当今天的文章发了得了。


反正:

  1. 能耐心看懂的人不会超过百分之一。

  2. 真看懂了觉得有用的人,也不会吝惜赞赏。


来吧。真正的干货都是这么枯燥的。




微信公众平台的API体系是我所见过最复杂的,某种程度上,复杂意味着混乱。


首先,公众号分为服务号、企业号、订阅号。我们今天不讨论企业号,说实话我个人也不看好这玩意儿。公司内部试用了一下企业号,发现并没有什么用。所以今天只讨论服务号和订阅号的应用开发。


服务号和订阅号在功能上的区别,直观感受就是允许的群发次数不同。另外有折叠和不折叠的区别。事实上,在接口上,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比如,推广支持接口,包括『带参数的二维码』、『长链接转短链接』接口;『微信支付』接口;『卡包』接口;『设备功能』接口;『微信小店』接口等等;都需要服务号才能获得。而订阅号是不可能获得这些接口的。


所以在策划一个微信应用的早期,就应该考虑清楚自己的应用场景。如果有特定的业务场景需求:比如需要根据用户在应用中的数据变化,推送模板消息给终端用户。那么这就需要用到模板消息接口。而这个接口,目前订阅号是无法取得的。


再比如,长期来看,你需要通过微信公众号完成公众号内的支付交易,那么可能订阅号就不太适合。


除了服务号和订阅号的区别,认证与否也是接口权限的一个重要指标。很多高级功能接口,只能通过微信认证的方式获得。


但是认证这里有个坑。如果你的公众号早期是通过个人身份注册的,也就是用身份证完成的注册,那么微信目前是不支持个人公众号进行微信认证的(早期曾经有一段时间允许过)。


所以当你真正开始进行微信应用功能开发的时候,你会发现早期没考虑好的地方,处处是陷阱。可能会让你在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订阅数的情况下不得不推倒重来。


那么现在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途径:微信开放平台。


网址是:https://open.weixin.qq.com/


这个开放平台的账号是需要单独注册申请的,不要和QQ开放平台搞混淆了(QQ开放平台用来投放广点通要用到)。很多人会被这些复杂的东西搞混淆。那么这么理解就可以了:如果你需要程序员帮你开发应用功能,给多个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使用,甚至给其他公众号的运营者使用,那么这个开放平台账号是必须的。


目前微信公众号的一些高级功能,比如微信登录,是只有微信开放平台的开发者才能够使用的。


有了开放平台的开发者账号之后,可以为最多10个微信公众号开发功能应用。这个时候能够调用的接口,取决于微信公众号本身的接口权限。


还有另外一个强烈推荐的办法,就是把你的微信开放平台开发者账号进行资质认证。这个认证过程和微信公众号的认证其实是一个流程,花300块钱就好了。但是一旦通过,你就可以通过这个开发者账号开发『公众号第三方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公众号第三方平台』拥有的权限,是独立的。大部分特殊的功能,即使公众号本身并不能申请到(没有通过认证),但是依然可以通过『公众号第三方平台』,获得这些接口的功能。


注意下微信公众号后台最近的一些公告:


  • 自定义菜单接口和素材管理接口向第三方平台旗下未认证订阅号开放

  • 公众号第三方平台更新,支持摇一摇周边

  • 公众号第三方平台支持JS-SDK接入

  • 开放公众号登录授权,让开发者帮助公众号完成垂直行业需求


可以看到,第三方平台的地位越来越高,能够获得的权限会越来越多。而且出于扶持和培养生态圈的角度考虑,微信甚至倾向于把接口权限下放到经过授权的第三方平台,让第三方平台去为公众号服务。


目前注册微信开放平台的开发者账号,并且通过资质认证的门槛并不高。可以说和通过一个公众号微信认证的成本持平。但是可以获得的资源却大幅度提升了。


别说我没提醒过你。


总结一下,在微信接口权限这件事情上,大体上:


微信开放平台的资质通过开发者开发的第三方平台

>

微信开放平台的普通开发者开发的应用

>=

认证服务号

>

未认证服务号

~>

认证订阅号

>

未认证订阅号


最后补充一点,微信很多自己的应用,比如微信小店啥的,其实没啥大用。有的可能还有点入口优势,但是在使用场景功能性易用度可能还远不如第三方开发者。微信就好好把API接口权限做好就成了,别自己去搞那么多东西。让第三方平台来好好帮你做应用不就好了。


这个领域,目前已经孵化出类似『有赞』、『微店』之类的一些比较成功的第三方平台,未来应该还有更多才对。


衍生阅读:


微信公众号如何变现

别错过微信的末班车(上)

别错过微信的末班车(中)

别错过微信的末班车(下)

微信依然还是被技术人员低估了



后记:

几个月时间,我对微信公众号的研究基本可以告一段落,剩下的就是实践了。

能分享出来的,基本是我的真实经验和感悟中的一部分内容。最后这几篇明显是忍不住说了一些原本不该说的东西。接下来会转换方向,不再多写关于微信相关的文章了。如果感兴趣,可以私下交流。


每一波浪潮到来时,总有先知先觉的大智慧贤者;也有误打误撞被浪潮卷上潮头的幸运儿;还有一批后知后觉但是眼光精准执行力超强的人;更多的是随波逐流每次都在浪尾感慨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