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文章是怎么写成的(图)

 善读斋 2016-03-01

原标题:好文章是怎么写成的(图)

——本次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谈写作心得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访小学一组一等奖获得者王沫萱

写作感悟:多读、多看,反复看。

9岁的王沫萱身材瘦小,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10月20日上午,当主持人宣读了获奖作文《落叶的故事》,并有请作者登台领奖时,这个娇小可爱的小姑娘登上了领奖台,她沉思片刻告诉大家,写作的诀窍是“多读、多看,反复看”。现场读者和观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感叹着这个弱小的身躯里迸发出的巨大力量。而在座位后侧,王沫萱的母亲常江坐在人群中激动得鼓掌。她一边点头一边说,“沫沫,妈妈替你骄傲。”王沫萱,是太原市沙河街小学四年一班学生。

从小培养读书习惯

“王沫萱是那种放在孩子堆里不会显眼的人。”常江说,可能受天性和家庭教育双重影响的缘故,王沫萱从小乖巧安静,性格沉稳内向。“她小时候身体不太好,我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提高她的身体素质上,学习方面却没有刻意要求。”常江在介绍王沫萱的学习经验时,反复提到几个字眼:顺应孩子的天性,因材施教。

说到写作方面的特长,常江说,女儿从小对文字比较敏感。这大概源于婴儿时期家长们经常给襁褓中的她讲婴儿画报、读绘本积累开始。可能是自己比较喜欢看书的缘故,女儿出生后,我们订阅了大量婴儿读物,每天都会定时定量地给她阅读,讲解图片中有趣的形象。这原本是家长“无心插柳”的习惯,却在王沫萱9个月大时带来了惊喜。

9个月大的王沫萱,给她一本画册,她能辨别正反面。到四五岁的时候,王沫萱给了家长一个更大的惊喜:常见的幼儿读物,已经不用家长念了,她可以自己看着读出来。

顺应孩子天性

进入小学后,王沫萱在阅读方面的天赋表现得更突出。她看书比较快,一本200多页的书,她大概一个小时就可以看完。非但如此,她看书爱琢磨而并非囫囵吞枣,经常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运用到写作中去。“我觉得孩子的天性是快乐成长,家长如果在成绩方面过多要求,而不去引导她树立健全的性格,反而会因小失大。”常江说,当家人发现王沫萱性格内向、不爱吭气后,就有意识地增加跟她沟通交流的机会。为了遵循孩子的意愿,在四年级之前没有给她报过任何形式的课外辅导班。“这次的作文大赛,也是我们跟她商量,知道她非常感兴趣后,才报名的。”

在总结女儿的经验时,常江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就如同在这次作文大赛上获奖后,不少同学家长、亲朋好友都来向王沫萱讨要秘诀,王沫萱只是忽闪着大眼睛,“不知从何说起”。颁奖典礼现场,她告诉记者:“我之所以写《落叶的故事》,是因为参赛前晚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片落叶,在风里飘荡。醒来后,我很惦记它,就模拟了它和泥土的对话。”

且行且珍惜

访小学二组一等奖获得者郭佳思

写作感悟:“读、读、读,读书能开阔一个人的视野,会读书才能写出好文章。”

“很意外,很兴奋!”20日,颁奖盛典上,来自太原和平南路小学的郭佳思难掩喜悦之情。这名短发小女孩,看起来文静秀气,谦虚内敛。

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

郭佳思说,写作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每天,看到新鲜的事物,聊到开心的话题,想起久违的朋友,或者受了小小的委屈,她都喜欢写下来。最初接触写作,她是在家长引导下记一些简单日记。“虽然现在翻出来看时觉得幼稚可笑,但也算是我写作的起点吧。”“上学后,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很重要。”郭佳思表示,她经常会把自己的新作请老师指点,这样,自己的写作水平就渐渐提高了。用她自己的话说,“开始有了自己的立意和想法”。总之,持之以恒,加上多请教学习,才是练好作文能力的关键。“读、读、读,读书能开阔一个人的视野,会读书才能写出好文章。”郭佳思表示,“我热爱写作,希望能用自己手中的笔和文字带给别人感动和温暖。”

“窗外风景美丽”

窗外,一看到这个题目,郭佳思就想起一句话,“人生是一列列车”。“生活是一路风景。即使车内的人不去看,窗外风景依旧美丽。又何必因为匆匆的脚步错过了美好与幸福。”她说,自己很自然想到了和父母的一次旅行,然后又很自然地将“列车”“窗外”“人生”串起来,随后,又自然成文。“通过描写自己与父母在旅途中的故事,错失窗外美景,而思考人生的意义——人生像行走的列车,要一路找寻幸福,不要错失窗外的春暖花开,一路美景。”评委老师说,文章叙述较平实,却在简单的文字中传递出孩子对人生的思考,这是难能可贵的。

颁奖盛典上,当主持人朗读完这篇佳作后,满座来宾为之热烈鼓掌。

读书要细细咀嚼

一个小学生,怎么能练就平实和动人的文字?

郭佳思说,这并没有什么秘诀,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在她看来,读书不是读一遍、两遍就可以的,对于喜欢的书,她总是反复读,细细咀嚼文章的用意、内涵。“若在某个时刻,忽然想起某本书的某个情节,我会马上把它找出来再认真读,深刻领会。”郭佳思常看的书有《儿童文学》及推荐书目、《少年博览》《红楼梦》《福尔摩斯探案集》等。“读书最怕草草看一遍,然后束之高阁。”她认为,已读完的书,应该想着去重读,这就是温故而知新。

写作一定要真

说起获奖的感受,郭佳思表示,能够获奖很高兴。她说,自己已是老选手了,上一届山西晚报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她也参加了。虽然没能获奖,但丝毫没减少她写作的热情,同时更加激发了她拿奖的动力。用她的话说,“我就是总结了去年失败的教训,知道了写作一定要真。”“这次能获奖,是各位评委老师对我的肯定,也给我增加了信心,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用手中的笔记录我成长的过程,抒发对生活的热爱。”郭佳思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正如获奖作文的立意那样,生活就是要将眼光放向车窗外,且行且珍惜。

将书中的内容融会贯通

访中学组一等奖获得者万卉英

写作感悟:勤于观察和思考,勤于读书和练笔,先拾人牙慧,再自我创新。

中学组一等奖作文《眼光》作文不仅深刻有思想,而且引用了丰富的材料,作者广博的阅读积累,让评委老师也大为赞叹。这篇作文的作者就是太原外国语学校的万卉英,今年17岁,读高二。

从小喜欢文字爱读书

“孩子从小就喜欢文字,小时候经常做成语接龙之类的游戏,那时我们还给她读古诗。”万卉英的妈妈说。也许是受到小时候父母教育的影响,万卉英对文字的喜爱和看书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而且她从小学到初中的班主任一直是语文老师,这更增加了她对语文和读书的偏好。从古诗到现代诗,从古典名著到现代佳作,从大部头到杂志、短片,她读书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她最喜欢的诗人是席慕容和扎西拉姆多多。“我喜欢席慕容文字的唯美也喜欢扎西拉姆多多诗句中的哲理。”万卉英说。

读书的习惯是摘抄

万卉英读书有自己的习惯,这是初中时老师教她和同学们的方法——摘抄。她有两个摘抄本,一本在看著作大部头的书籍时常用,主要用来摘抄一些名人名篇,篇幅较大。另一本常用于看一些短篇杂志时,摘抄一些句子、短语,甚至一个词汇。“有些词虽然很短,但是能让我灵光一现,联想起很多内容,有些词还可作为写作素材。”万卉英说。

书读百遍,不如手过一遍。万卉英无论读什么书都要把喜欢的内容摘抄下来,这个习惯她从初中一直坚持到现在。一开始万卉英在写作时会有意识地套用自己摘抄的语句,后来潜移默化,摘抄的内容就会不经意地在她笔下流淌出来,而且这些语句有了她自己的改动和创新。

同时,万卉英还有个经验,就是摘抄本要不断更新。“因为自己的文字功力和鉴赏水平在不断提高。我经常发现自己以前摘抄的内容没有那么精彩、优美了,因为我自己也能写出那样的语句了。”万卉英说。

此外,万卉英的经验是要多写,通过写作才能逐渐把自己读过的内容融会贯通应用自如。

多观察、多思考、多感悟

除了多读、多抄、多写,万卉英认为多观察、多思考、多感悟也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我认为写作也是艺术的一种,与书法绘画互通。”万卉英认为自己学习书法和绘画有助于锻炼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老师教过我大语文的概念,学习语文不能局限于书本,生活周围处处与语文相关。”万卉英说,在生活中她常常留意一草一木。比如在外出游玩过程中,她会看到很多让自己感动或触动的内容,然后将自己的真情付诸于笔端就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

目前,万卉英已经是高二的学生,尽管学习压力很大,但她仍然坚持读书。“现在我爱看《读者》《青年文摘》《视野》这些杂志,因为里面每一个短篇都贴近生活,而且有不同的思考,可以使我的思维保持新鲜。”同时,万卉英还分享了自己选择图书的小窍门,“从读得懂的书开始入手。”“勤于观察和思考,勤于读书和练笔,先拾人牙慧,再自我创新。这是我和大家分享的写作经验,希望大家都在下次作文大赛中取得好成绩。”万卉英说。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王芳 王斌 王也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武六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