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智慧 更是仁義道德

 海倫娜 2016-03-02
是智慧 更是仁義道德



唐太宗善待鄉巴佬


薛萬徹娶丹陽公主為妻,後來唐太宗曾聽人說:「薛駙馬太村氣(俗稱鄉巴佬),公主嫁給他,感到羞恥,不與他同席。」


過了幾天,唐太宗設酒宴召駙馬夫婦,宴席間與駙馬投槊(像古代投壺那樣的的遊戲),賭各自身上的佩刀。唐太宗假裝失敗了,便解下自己的佩刀,親自給駙馬佩戴在身上。

清·佚名《唐太宗像》


酒宴已罷,公主特別高興,還未等薛萬徹上馬,公主立即招呼駙馬稍等,一同載着她,歡笑着回府。


從此以後,公主對駙馬十分敬重,再也不像過去那樣了。


王守仁大義大仁 挽救危局


曠世大儒王守仁(1472~1528年),明臣、哲學家、軍事家。字伯安,浙江餘姚人。曾築室故鄉陽明洞中講學,故稱王陽明先生。弘治進士。歷任刑、兵部主事。


正德初年,劉謹被誅后,累遷南贛巡撫。以左都御史總督兩廣軍務。遷南京兵部尚書。《明史》稱「明代文臣用兵,未有如王守仁者。」

《王守仁》


王守仁治學提倡誘導,反對「鞭撻繩縛,若待拘囚。」「其文博大昌達,其詩秀逸有致」。著作有《王文成公全書》等。


有一年,宸濠(人名)謀反作亂。張忠、朱泰二人都想誘使皇上御駕親征,以便趁機綁架皇上。


但就在這時,王守仁擒住了宸濠,來到京城向皇上稟報。眾奸臣大失所望,立即大肆以流言蜚語中傷王守仁。


奸臣們又命令北軍,肆意漫罵王守仁,或者衝撞王守仁,以尋釁鬧事。


王守仁始終不為奸佞們的企圖所動。面對北軍,務必待之以禮。王守仁預先令巡捕官,曉諭市民:把家移到鄉村,而以老弱應門。以免青年男女被抓去充軍,或受其它傷害。


王守仁開始想要犒賞北軍。朱泰等人立即下令:禁止北軍與王守仁接近,讓他們一定不要接受王守仁的犒賞。於是,王守仁傳令遍諭百姓,說明北軍離家苦楚,居民當敬之以主客之禮。


王守仁每次出門,遇到北軍有喪亡的,一定停車,親自下去慰問,厚厚地賜給他們棺材等喪葬之物,誠痛哀嘆很久才離去。久而久之,北軍都敬服王守仁。


時值冬至節近,王守仁預先令在城市內舉行祭奠。當時剛經歷宸濠作亂,哭亡靈者、祭之以酒者甚多。哭聲聞之不斷。北軍因而無不思家,哭泣着請求歸去。奸臣們利用北軍以尋釁鬧事、作亂的陰謀終於失敗。


王守仁以大義之舉,以仁德之行,化險為夷,救駕護民,挽救了危局。


嚴養齋利民利官 皆大喜歡


嚴養齋相公名訥,計劃要在城中建一座很大的宅院。丈量地基等項事務已經就緒,唯獨有一間民房在其間,使整個建築難以得到預計的建築效果。


民房的主人是賣酒和豆腐的,而房子是他的祖輩傳下來的。負責建宅院的人用很優厚的代價請他搬遷出去,而這家的主人就是不搬。


管建房的人便憤怒地報告給嚴養齋相公。嚴養齋相公說:「不用趕他搬遷,可以先營建另外的那三面。」


已經動工修建了,嚴相公命人每日建房所需的酒和豆腐都到那家去買,並且先付錢。那家的夫妻因店小而建築工程所需要的酒和豆腐很多,故此忙不過來,每日都供不應求。嚴相公又出錢招募一些人來幫助他們造酒、做豆腐。


不久,隨着工程進展,工程量加大,招用的民工也大大增加,因此,那家小店也獲得更多的利潤,所積存的米和黃豆充滿在屋中,缸瓮一類的盛器都比原來增加數倍,狹小的屋子已無法容納了。這家主人,又感激嚴養齋相公的恩德,自愧當初抵抗搬遷,於是書寫了文書獻給了嚴養齋相公,表示願意立即搬遷。


嚴養齋相公用自己離此處不遠的一座房子,換下了這座民房,讓這家去居住。新換的房比原房寬大很多。這家的主人十分高興,不幾天便搬遷到了新居。


老百姓們提起此事,都稱讚嚴養齋會辦事。有個私塾老師說:「利民利官,皆大喜歡;利官損民,災禍頻頻!嚴養齋這樣的官,真是個明白官。」


(以上均據馮夢龍《智囊》)



分割线 - 伊人 - 在水一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