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金奖盆景欣赏 赏析“瑰宝奖”作品《高山流水》

 陕西西安熊先生 2016-03-02


赏析“瑰宝奖”作品《高山流水》

盆景醉翁  陈洪奎[转载]金奖盆景欣赏 <wbr> <wbr> <wbr> <wbr>赏析“瑰宝奖”作品《高山流水》

 

张志刚先生是较年轻的盆景艺术家,其水旱盆景《高山流水》荣获“中华瑰宝奖”,可喜可贺! “水旱盆景”是中国的特产,在国际展览中更能代表中国盆景的艺术特色。

这件盆景作品有色有声,景观是“高山流水”,人弹奏的也是“高山流水”。贴切的题名,巧妙的摆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更好地奉托出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意境,更好地寓意出 “友情”、“知己”的主题。

作品树木的自然造型和动态变化,特别引人入胜。以直干、高干树木素材创作丛林式盆景,特别适宜、特别正确,符合自然真实。这几棵松树,是被山风吹歪斜后,又反转挺起的定格造型,树木大小、高低、正斜有别,相依相联,共同抗风凌雪。处于林边沟崖的那棵,因受风吹得厉害,树干斜出,别具风姿,其树干左侧的丰满枝叶,既符合科学的上方生长优势和生理平衡,又适合艺术需要,连接、填空、重心平衡;树干右侧的探枝,指点高山、流水,关顾弹琴人物,又气贯远方,可称神来之笔!。

作品仅仅以四棵简单、普通的树木,就创造出生动养眼的景观,得力于巧妙的组合布局。在中国盆景的三大分类中,水旱丛林式盆景,是景观视野上的“中景”,主要看树木群体形象和山水的状况,一般不需要单个树木的近景“特写”。作品树木两单一双,或三聚一散,三直一斜;中间主树高大,两侧副树矮小,副树又分出了左二右一,两近一远;另外,树木的方位也具对比变化:左、右、前、中、后、近、远------

作品的山水和树木的布局,有些黄金分割律的美感。“开合式”山水地貌,加以“偏重式”的比例布局;人物摆件正处于分割点上;树木三聚一散的栽种位置对比,很有韵味;右边树木的倾斜角度约在60多度,若即若离,似倒又立,同样很美------

作品整体具有动态美、方向性,气韵和谐统一的优点。山高、水低、树摇、人演,动态丰富;风啸、水响、琴音、鸟鸣、人语,声音多种;但其基本方向,是由树木朝向、人物朝向的气韵和东方广阔空间来显示的,这既是形式的,也是内容寓意的。“高山流水遇知音”:仰慕高山,聆听江河,热爱自然,襟怀光明,淡泊志远------

我初见张志刚先生,是10年前,他30岁,正担任黄山市鲍家花园盆景园主任。常言道:“三十而立”,而他二十多岁时,其风吹式树木盆景就获得过金奖!十几年来,他发展比较全面,理论和实践都有建树,树木盆景、水旱盆景(树石盆景)、山水盆景皆可为之,多次获奖。此次的“中华瑰宝奖”,是对其“不惑之年”的献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