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三板挂牌前规范财务操作实务

 鹏鸣 2016-03-02

新三板挂牌前规范财务操作实务

 

 

 

新三板工作启动前,公司财务在尚未规范情况下常会出现的财务问题,例如:没有依法纳税、对现金流不够重视、账务处理不干净、内部控制问题以及手工帐等问题,某些企业对依法纳税不够重视,那么这就可能会出现不规范计税的情况;某些企业的应收账款在不断地增加,回款的速度非常的慢,那么就会导致盲目的投资出现资金断裂的情况;企业一般都会有两套账,一套内账一套外账,某些客户不需要发票那么就会出现毛利率高的情况,账务处理的不干净到最后还是体现在税务当中;内部控制问题,例如某配件为3000元,直接计入同定资产当中,折旧年限不符合实际就会出现年限大于同定资产的的情况,报废、购置、盈亏等问题都由个人决定,没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内部控制不够规范;有些企业因为是刚起步所以依旧采取传统的手工帐方式做账,那么它的出表速度较慢,如果出现了差异那么将很难找出问题。

  企业挂牌前需规范解决的财务问题

  1.企业会计政策以及基础

  在企业的会计政策使用当中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使用不当或错误,一种是随意变更会计政策。会计政策使用不当或者错误,例如:收入的确认方法不精准、资产减值损失计提折旧不规范、长期投资收益确认不规范、合并报表特殊事项处理不当等;随意变更会计政策,例如:随意变更折旧年限,随意变更坏账计提的比例,随意变更收入方法等,当会计政策使用不当或者是错误的时候我们应该对其进行调整,当随意变更会计政策时候要注意会计准则的坚持使用。会计的财务规范基础我们应该要重视起来,像会计记录、原始凭证、会计报表应该要规范的处理,企业多套帐的存在一旦暴露将会给企业带去致命的打击,会让企业的形象大幅度下降,影响企业以后的发展,所以说企业挂牌前应当解决和规范会计政策和基础。

  2.企业盈利规划

  虽然新三板挂牌条件中并没对企业财务指标有什么硬性的规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没有做出硬性的规定,但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企业盈利的稳定性、持续性和成长性都很重要,所以说企业盈利应当要提前做一个规划,根据市场、费用以及成本核算等等方面,盈利规划包括了三个方面,分别是规模、能力、增长速度,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盈利规划应当要贴近实际不要浮夸,为以后的合理性以及后阶段潜力的保持。

  3.资产负债结构的改变

  会计当中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非别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结构当中主要的问题有四个,他们分别是权益和债务的构成、股权的集中和分散、负债的控制和期限、负债的风险和收益等等,其中以资产负债比率为例子,资产负债比率太高就会被认为企业的偿债能力不高,抗风险能力低,不满足企业挂牌的条件,所以说合理的负债有利于减少代理成本和约束代理人的道德,资产负债机构的改变在挂牌备案前进行合适的重组将有力于企业的挂牌审核以及企业后续的发展。

  4.税收统筹

  一直以来企业挂牌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税收的问题,无论中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基本都采用两套账,一套是内账一套是外账,这样利润可以不完全显现,但是在挂牌前就必须要进行税务的调整和补足,一般涉及的税种有土地增值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以及个人所得税,一般如果企业在挂牌前能够自己调整好税务问题就不会影响挂牌,但是如果企业无法自身处理税务问题那么这个企业就有可能无法挂牌上市。

  5.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能够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内幕交易、利润的转移、税负的回避以及市场的垄断,关联交易的审核对新三板挂牌非常的严格,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避免发生或者是减少发生关联交易,但是关联交易的不发生有可能会使得企业的正常经营受到阻碍。

  6.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包括融资、投资、费用、盈利、资金以及分配等等,从途径来看有两个控制类型,一个是集权另一个是分权,一般情况下来说中小型企业采取的是集权控制类型,规模型的企业采取的是分权控制类型,并且都要有一个完整健全的制度,分别有部门监督和执行且分别记录下来,不然的话有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挂牌。

 

 

一、在新三板挂牌应注意哪些财务问题

在备战新三板的过程中,企业不仅要考虑主营业务重组、历史沿革梳理、治理结构规范、持续盈利保障等关键问题,还得重视财务问题。根据新三板挂牌的要求,参照拟上市企业IPO被否的原因分析,结合拟挂牌企业的普遍性特点,主要有以下财务问题需要企业提前关注并解决:

一、会计政策适用问题

拟挂牌企业在适用会计政策方面常见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方面是错误和不当适用,譬如收入确认方法模糊;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合规;长短期投资收益确认方法不合规;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时点滞后;借款费用资本化;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年限;合并会计报表中特殊事项处理不当等。

另一方面是适用会计政策没有保持一贯性,譬如随意变更会计估计;随意变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随意变更坏账准备计提比例;随意变更收入确认方法;随意变更存货成本结转方法等等。

对于第一类问题务必纠正和调整,第二类问题则要注重选择和坚持。

二、会计基础重视问题

运行规范,是企业挂牌新三板的一项基本要求,当然也包括财务规范。

拟挂牌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会计基础方面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是有“规”不依,记录、凭证、报表的处理不够规范,甚至错误,内容上无法衔接或不够全面;

另一方面是“内外”不一,由于存在融资、税务等多方面需求,普遍存在几套帐情况。这不仅让企业的运行质量和外在形象大打折扣,还势必影响好企业挂牌,当然更会影响企业今后的IPO。

建议严格执行相关会计准则,充分认识到规范不是成本,而是收益,养成将所有经济业务事项纳入统一的一套报账体系内的意识和习惯。

三、内部控制提升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是主办券商尽职调查和内核时关注的重点,也是证券业协会等主管备案审查的机构评价的核心。

从内部控制的范围来看,包括融资控制、投资控制、费用控制、盈利控制、资金控制、分配控制、风险控制等;

从内部控制的途径来看,包括公司治理机制、职责授权控制、预算控制制度、业务程序控制、道德风险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等。

一般来说,内部控制的类型分为约束型控制(或集权型控制)和激励型控制(或分权型控制)。通常情况下,中小型企业以前者为主,规模型企业可采取后者。

另外,内部控制不仅要有制度,而且要有执行和监督,并且有记录和反馈,否则仍然会流于形式,影响挂牌。

四、企业盈利规划问题

虽然新三板挂牌条件中并无明确的财务指标要求,对企业是否盈利也无硬性规定,但对于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客观需要来说,企业盈利的持续性、合理性和成长性都显得至关重要。

因此,要对企业盈利提前规划,并从政策适用、市场配套、费用分配、成本核算各方面提供系统保障。

盈利规划主要包含盈利规模、盈利能力、盈利增长速度三个方面,必须考虑与资产负债、资金周转等各项财务比率和指标形成联动和统一。

从真正有利于企业发展和挂牌备案的角度来看,盈利规划切忌人为“包装”,而是要注重其内在合理性和后续发展潜力的保持。

五、资本负债结构问题

资本负债的结构主要涉及的问题有: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构成;股权结构的集中与分散;负债比例控制与期限的选择;负债风险与负债收益的控制等。

以最为典型的资产负债率为例,过高将被视为企业偿债能力低、抗风险能力弱,很难满足挂牌条件,但过低也不一定能顺利通过挂牌审核,因为审批部门可能会认为企业融资需求不大,挂牌的必要性不足。

因此,适度负债有利于约束代理人道德风险和减少代理成本,债权人可对当前企业所有者保持适度控制权,也更有利于企业挂牌或IPO融资。因此,基于这样的考虑,对企业的资产、负债在挂牌前进行合理重组就显得格外重要。

六、税收方案筹划问题

税收问题是困扰拟挂牌企业的一个大问题。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多采取采用内外账方式,利润并未完全显现,挂牌前则需要面对税务处罚和调账的影响。

主要涉及的有土地增值税、固定资产购置税、营业收入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股东个人所得税等项目。如果能够通过税务处罚和调帐的处理解决,还算未构成实质性障碍,更多的情况是,一方面因为修补历史的处理导致税收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却因为调整幅度过大被认定为企业内控不力、持续盈利无保障、公司经营缺诚信等,可谓“得不偿失”。

因此,税收规划一定要提前考虑,并且要与盈利规划避免结合起来。另外,在筹划中还要考虑地方性税收政策和政府补贴对企业赢利能力的影响问题。

七、关联交易处理问题

关联交易的正面影响反映在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降低交易成本,负面影响在于内幕交易、利润转移、税负回避、市场垄断等。

因此,无论是IPO还是新三板挂牌,对于关联交易的审查都非常严格。从理想状况讲,有条件的企业最好能够完全避免关联交易的发生或尽量减少发生,但是,绝对的避免关联交易背后可能是经营受阻、成本增加、竞争力下降。

因此,要辩证的看待关联交易,特别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清楚认识关联交易的性质和范围;二是尽可能减少不重要的关联交易,拒绝不必要和不正常的关联交易;三是对关联交易的决策程序和财务处理务必要做到合法、规范、严格。

八、员工激励衔接问题

员工激励,既是一个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问题,也是劳动关系方面的法律问题,更是一个财务问题,主要体现在:股从哪里来?股价如何定?钱从哪里来?股往何处去?业绩如何考评?行权价可否调整?会计如何入账?税收怎么征收?

这些问题在企业发展初期多不被企业家所重视,或者无暇被顾及,但到了挂牌需要改制时,就自然会蜂拥而至,而往往这个时候的处理难度将瞬间加大。

我们主张,企业在团队相对稳定后就应该考虑这个问题,并阶段性的设计相关法律方案和财务结构,并且预留出股份空间和资金周转余地。

另外,还应该把员工激励与与业绩考核、收益预测等因素有机结合起来。

九、素质意识提高问题

在与拟挂牌企业接触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企业较为规范,人员配备较为齐整,现代化财务意识相对先进,大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一类是行政兼管型(即由办公室主任等行政人员代为处理日常帐目);

二类是亲信操作型(即由企业老板的亲属和关系方担任财务人员);

三类是简单执行型(即虽由专业财务人员担任,但实际财务决策均由老板掌握)。

这里面有重经营轻管理的思想在作怪,更有老板紧抓财权和人权的意识在起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这些想法都无可厚非,但如果长期以往,专业意识、现代意识、独立意识这三个财务工作的命脉将荡然无存,诸多财务问题将逐渐显现,因此,要真正解决财务的规划问题,还是要从财务人员的素质抓起,从老板的意识培养起。

 

 

 

 

二、关于申请新三板挂牌上市申报期财务核算进行规范工作思路

只要接触过新三板的人,可能都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对于新三板过程中一些问题的把握标准到底是怎样的。

尽管新三板挂牌企业的透明度和公众性远低于上市公司,同时股转中心也是一直在强调新三板挂牌企业遇到的问题一切都可以商量,但是在一些核心问题上如何在将挂牌企业成本降至最低的情况和满足挂牌企业公众公司基本要求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同时,这也就是解决了中介机构与挂牌企业之间最根本的矛盾。

对于中介机构来说,对于问题的解决自然是越到位越彻底,最好是不惜一切代价解决得清清楚楚,这样中介机构做项目不仅没有风险并且成功率自然也会高。显然,挂牌企业肯定不会这么想,敢情不是花你的钱,对于企业来说最好是付出最小的代价能够完成挂牌的目标。

如果按照上述拟上市公司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解决问题,那么挂牌企业很可能是主观上我宁可不上新三板我也不解决问题了,或者客观上就是我想解决,但是你打死我我也解决不了。

所以,我们需要特事特办,以特定的思维来判断和解决新三板挂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我们在判断问题时,要以挂牌主体作为重点的核查对象,只要挂牌主体保证能够有完整的资产边界、明确有效可行的业务发展模式以及可以预期的未来发展前景就可以了。

2、至于股东控制资产是否全部都纳入挂牌主体以及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存在一些瑕疵,如果判断这些瑕疵并不会必然影响挂牌企业的运行或者影响有限,那么我们认为不一定要把这些问题全部解决。

3、关于挂牌企业是不是要把全部业务纳入上市主体,这个同样需要尊重企业历史的发展轨迹以及目前企业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如果目前解决成本太高或者根本不可行,那么我们应该允许企业一边发展一边解决(比如关联交易或者某些情况下的同业竞争)。

4、对于一些小的瑕疵问题,我们应该用一种尽量宽容的问题去看待,如果问题通过时间可以解决,那么我们就等待时间去解决而不是目前强硬解决;如果这个问题是历史原因造成的,那么我们还要尊重历史问题(比如出资问题和业务重组问题等)。

新三板的市场定位毕竟是小微企业或者是刚起步的企业,那么这些企业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发展或者是怎样让自己好好活下去,企业只有活下去才能期许更好的未来。企业挂牌新三板只是试水资本市场所迈出的小小的一步,不要让这一步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经营和发展,更不能人为地把这一步无限放大。我们说的更实际一些,这些小企业每一分钱都挣得不容易,每一分钱也都要仔细去花销,所以能不花的钱不花,能不付出的成本就不要付。切记,新三板是来帮助企业的,而不是来祸害企业的。

基于成本便捷以及最大限度支持企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在企业挂牌新三板的条件方面,我们应该体现出最大的容忍性和宽容度,对于一些问题如果不会影响到挂牌主体基本的生产经营和未来盈利,或者一些问题可以通过时间就可以消化,那么就不建议企业在现有情况下付出较高的成本来解决问题。

有问题可以商量,但是这里也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商量,凡事都要有一个底限。至于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底线和红线到底是什么?

1、挂牌企业不能存在纠纷

挂牌企业需要资产权属完整、股权清晰稳定以及业务明确、持续,最核心的要求就是公司的资产或者股东与挂牌企业相关的资产不得存在瑕疵或者明显的争议,比较常见的问题是股权可能存在争议、资产可以存在第三方提出权利归属、甚至存在股东或者企业存在立案调查的情形等。如果存在这些情形,如果没有解决到位且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那么是不符合基本的新三板挂牌条件的。

2、挂牌企业不能存在造假的情形

新三板不管怎么说,不管怎么爱护或者宽容,我们首先要定位挂牌企业是一个公众公司,公众公司基本的要求就是真实,对公众公司管理层基本的要求就是诚信。这里的造假,可能最能够想到的是业绩造假,本来新三板对于挂牌企业的业绩要求就不是很高,如果这种情况还要造假实在是说不过去。当然,财务造假不一定就是业绩造假,还有可能是资产造假。此外,除了常见的财务造假,可能还会存在资质造假、专利造假等其他一些情形。

3、挂牌企业不得存在出资不实的情形

新的公司法明确了对公司注册资本放开监管的理念,同时我们也一直在强调新三板挂牌标准的多样化,于是很多人认为新三板挂牌企业注册资本可以存在虚增的情形,这显然是不对的。注册资本是股东投入企业的资产,同时也是企业发展运营的基本“口粮”,如果这个资产存在虚构的成分,那么企业运行的根基是不稳健的,甚至企业的股东也存在诚信问题。当然,目前政策规定,股东补足出资不需要运行时间。

上述三个方面可能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底线,可能还有其他一些方面的问题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重点关注,比如常见的财务不规范问题。一个企业可以说我没有造假,但是我就是财务不规范,相当的不规范,账实不符或者凭证不完整。当然,我们可以要求企业曾经存在财务不规范的历史,也可以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内控不可能达到上市公司的要求,但是挂牌企业至少要建立基本的财务核算制度并且严格执行。

一、申请新三板挂牌申报期的理账(内、外账处理)的基本思路

(一)尽职调查

(二)确定目标

对内、外账合并,假设按财务核算进行规范做,主要考虑销售、采购开票加税点及补计相关税费、折旧、租金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模拟编制2012年、2013年度利润表、资产负债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预测编制2014年度利润表、资产负债表。

初步了解实际的毛利率、利润率、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资产(负债)比重以及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的情况,有利于企业盈利规划。

虽然新三板挂牌条件中并无明确的财务指标要求,对企业是否盈利也无硬性规定,但对于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客观需要来说,企业盈利的持续性、合理性和成长性都显得至关重要。因此,要对企业盈利提前规划,并从政策适用、市场配套、费用分配、成本核算各方面提供系统保障。盈利规划主要包含盈利规模、盈利能力、盈利增长速度三个方面,必须考虑与资产负债、资金周转等各项财务比率和指标形成联动和统一,要注重其内在合理性和后续发展潜力的保持。

另外,税收规划也要同时考虑。

(三)差异原因分析和拟定操作方案

1、对于2012年、2013年财务核算进行规范(账务整理),以2012年、2013年外账(对外报表)为基础,同时,考虑到2014年1月1日后不存在与内、账同时并存,对照2014年1月1日起规范后(按照《企业会计准则》预测编制2014年度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可能的常规情况(毛利率、利润率、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资产(负债)比重以及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对于2012年、2013年外账与2014年1月1日起规范后可能的常规情况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或矛盾,对2012年、2013年外账(对外报表)做适当的调整,最后整理成申请新三板挂牌上市的规范后的2012年、2013年账务(对外报表)。

从2013年11月份起到2014年(申请新三板挂牌前),找个时间点,逐步调回至实际情况,2012年、2013年、2014年的财务数据,特别是2013年、2014年的财务数据,尽量不要出现明显差异或矛盾,如有差异或矛盾,应有合理的解释。

11、对财务核算进行规范,不是简单的考虑销售、采购开票加税点及补计相关税费、折旧、租金等,要找到相关原始单据或者证明材料,需视具体情况分析。

12、提供《申请新三板挂牌上市申报期(2012年、2013年)财务核算进行规范操作方案》。

(四)可行分析

与公司相关人员讨论《申请新三板挂牌上市申报期(2012年、2013年)财务核算进行规范操作方案》的可行性。

(五)确定操作细则

根据与企业进行可行分析后,提供《申请新三板挂牌上市申报期(2012年、2013年)财务核算进行规范操作细则》。

二、外账情况

(一)利润表情况

2012年、2013年1-9月,各月的。

(二)资产负债表情况

2011年12月31日、2012年12月31日、2013年9月30日明细表.

(三)货币资金情况

1、开户情况(包括与公户有往来的私户)

2、分析发生数情况,存在什么问题,特别是公户与私户的往来,是否存在同样金额进、出没有入账的情况。对2012年1月1日-2013年9月30日期间,银行对账单大额发生的情况是否合理,进行了解分析。

3、记账凭证,支付款项时的手续存在那些不完善(如没有审批单手续)。原始凭证是否齐全,大额的或者性质比较重要的(如关联方的、或者开票部分的)原始凭证之间是否能勾稽一致。

(四)采购情况

1、供应商与品种情况

填写如下表,详见附表,格式如下:

(2012年、2013年1-9月,按月填列)

主要:分析品种与实际采购的品种差异,包括品种数、占采购的比例等,对规范有什么影响。

2、采购记账凭证,了解是否有采购合同以及采购流程等(了解采购模式),手续存在那些不完善(如没有验收手续等)。

3、其他情况(注意采购付款整个流程,合同、发票、付款单位是否一致)。

(五)销售情况

1、客户与品种情况

填写如下表,详见附表,格式如下:

(2012年、2013年1-9月,按月填列)

主要:分析品种与实际销售的品种差异,包括品种数、占销售的比例等,对规范有什么影响。

2、销售记账凭证,手续存在那些不完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大额的或者性质比较重要的(如关联方的、或者开票部分的)原始凭证之间是否能勾稽一致。

3、了解销售模式,收入确认方法,特别是与香港大丰国际、境外客户的货款结算,存在什么问题。简单描述一下相关情况。

4、其他情况(注意销售收款整个流程,是否有签合同,合同、发票、收款对方单位是否一致)。

(六)固定资产(包括模具)

1、落实购入时间,2011年、2012年、2013年1-9月发生数。

2、记账凭证:了解购置合同、发票、入账手续等情况,存在什么问题。

3、是否可进行盘点,与实物资产是否可对应。

4、了解模具的使用寿命(取得相关证明资料)

(七)期间费用

按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填写2012年、2013年1-9月发生数。(按月填列)

注:费用里面是否存在非正常费用,如佣金或其他走账用的项目,具体说明情况。

(八)纳税情况

特别是出口的计税。

(九)分析往来账(除实物资产外)明细余额情况

了解2011年12月31日、2012年12月31日、2013年9月30日往来账(除实物资产外)明细余额情况,要一个一个落实,那些是真实存在的,那些是实际不存在,那些可发询证回函确认的。特别是其他应收款或其他应付款要一个一个落实其真实情况。实际不存在的是什么原因形成,对方单位是什么情况,与本单位是什么关系,有无与本单位产生过实际交易,非实际交易手续是否齐全?

(十)水费、电费情况

填写2012年、2013年1-9月水费、电费发生数(入账数)。按月填列

(十一)了解原始报表和申报税的报表

原始报表和申报税的报表,了解、分析相关情况。

不是关注重点,只要不因此出现重大异常,或牵扯重大问题,能解释就可以。

(十二)其他情况。

三、内账情况

(一)利润表情况

简表2012年、2013年1-9月

详见附表,2012年、2013年1-9月,按月填列。

(二)资产负债表情况

暂时取得2013年12月31日明细表。 

(三)采购情况

1、供应商与品种情况

实际采购发生数情况(内账包括全厂的采购)

(2012年、2013年1-9月,按月填列)

主要:分析实际的采购的品种,包括各品种占采购的比例等,对规范外账参照作用。

(四)销售情况

1、客户与品种情况

填写如下表,详见附表,格式如下:

实际销售发生数情况(内账包括全厂的销售)

(2012年、2013年1-9月,按月填列)

主要:分析实际的销售的品种,包括各品种占销售的比例等,对规范外账参照作用。

(五)期间费用

按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填写2012年、2013年1-9月发生数。

注:费用里面是否存在非正常费用,如佣金或其他走账用的项目,具体说明情况。

四、实物资产在用情况

2013年9月30日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模具等实物资产在用情况。

1、对2011年12月31日、2012年12月31日、2013年9月30日货币资金余额,了解是否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一致。

2、分别按一厂、二厂、三厂反映:

对2013年9月30日存货、固定资产(2000元以上的)、模具等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包括租用的(如房地产),对未在外账反映的资产要作简单的估值。并统计一下哪些已取得了合法凭证的,那些没有取得合法凭证的等信息。

 

 

 

三、会计基础问题

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准备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主营业务、治理结构、持续盈利等关键问题,还得重视财务问题。拟上新三板的企业需要提前关注并解决哪些财务问题,才能成功挂牌?

 

1会计环境和会计核算基础

1财务独立

▌常见问题:

(1)企业未设立独立的会计部门;

(2)财务人员从事与岗位相冲突的职务;

(3)企业会计主体不清,财务核算范围不清,比如控制人旗下多家公司之间未严格区分会计主体,资产混用,成本费用归集对象与实际受益对象不符,几套账相串,股东个人或家庭费用直接计入公司支出等。

▌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企业应当设有独立财务部门(代理记帐:不负责对银行存款等进行核实)进行独立的财务会计核算,建立健全与公司财务管理实际情况相适应内部控制制度,厘清会计核算的主体范围。对于历史上存在会计主体不清情形的,应重新审核实际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调整。

 

2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

▌常见问题: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未有效执行,历史财务会计资料不完整,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例如:业务交易执行、授权、记录未有效分离,大量随意地更改原始或记账凭证,原始凭证不完整,业务记录不完整、不系统、混乱或无记录,业务记录与会计记录无勾稽关系,账表不符等。

▌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1)内部控制薄弱,影响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企业应在中介机构的辅助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梳理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历史财务信息规范之后,应当切实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做到有监督、有记录、有反馈。

(2)对于历史上存在财务核算基础薄弱,证、账、表不符情形的,应考虑重新审核原始凭证进行账务调整,或重新进行会计核算。

 

2会计准则的适用

▌常见问题:

企业未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如有的小微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挂牌企业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核算,编制并披露财务报表。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应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在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时,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所附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转换对照表》进行会计处理。申报期内存在会计准则转换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可比较会计报表。

 

3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用

▌常见问题:

(1)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选用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比如本化政策不适当,研发费用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进行资本核算;

(2)选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不当,导致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比如:折旧年限过长,折旧计提不足,折旧或摊销方法、年限、残值率不当或经常变更;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过低;

(3)报告期内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不能保持连贯。比如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随意变更,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利润调节等等。

▌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1)中介机构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逐项分析企业选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于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不符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应当根据谨慎原则,在参考同行业可比较公司的情况进行调整,重新选用,并对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

(2)对于报告期内存在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应当进行追溯调整;

(3)对于在报告期内重大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中介机构应予合理关注,论证其合理性并充分披露。

 

4基准日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考虑

▌常见问题:

企业在股份制改造基准日账簿记录和报表列报的资产、负债不真实、不完整,主要表现为:

(1)货币资金与账面数不一致,存在公款私存,公司资金往来使用个人账户的情形;

(2)存货实际盘点数与账面数不一致;

(3)固定资产盘点数与账面数不一致;

(4)应收款项函证数与账面数不一致;

(5)负债函证数与账面数不一致等。

▌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1)企业应在基准日扎账后,配合中介机构对资产和负债进行清点、函证,清产核资,确定资产和负债真实性、完整性。

(2)对于存在公款私存,资金往来使用个人账户情形的,应当停止使用个人账户,将存在个人账户的公司款项即时归还至公司账户,核对分析该个人账户中属于公司业务往来的资金流水的真实性。

(3)对于其他资产、负债项目存在不一致的,应当进行盘盈盘亏会计处理。

 

 

四、公司出资问题

 

1非货币出资的权属不清

▌常见问题:

出资人以无法证明其所有权的非货币资产进行出资。比如

(1)以属于公司的实物、固定资产进行出资;

(2)以登记在出资人名下的职务成果进行出资等。

▌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1)非货币资产出资应当核实出资资产的权属,属于以公司的实物、固定资产作为股东财产进行验资出资的,应当对该部分出资进行减资处理,并追溯调整;

(2)以登记在出资人名下的无形资产,如确属于职务成果,应当对该部分出资进行减资,并进行追溯调整,同时将该无形资产的权属变更到公司名下。(不减资可用现金替换)

 

案例:奥特美克(430245)

北京奥特美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3年7月23日在全国股权系统挂牌公开转让。根据补充法律意见书、审计报告及公开转让说明书,2006年4月,有限公司股东吴玉晓和路小梅以非专利技术“水资源远程实时监控网络管理系统技术”出资640万元,二人各自占比均为50%。由于该项非专利技术与公司的生产经营相关,不排除利用了公司的场地和办公设备甚至公司的相关技术成果,无法排除出资人职务成果的嫌疑,以此项技术出资存在瑕疵,公司决定以现金对该部分出资予以补正。

 

2012年8月29日,有限公司召开股东会,决议由股东路小梅和吴玉晓分别以现金320万元对公司2006年4月的非专利技术出资640万元进行补正,并计入资本公积。2012年8月31日,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2012】京会兴核字第01012239号审核报告,对上述补正出资的资金进行了审验,确认截至2012年8月31日止,公司已收到上述股东的补足出资,并已进行了合理的会计处理。补正该出资后,公司的注册资本,实收资本不变。

 

 

【方案分析】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文号为:[2013]京会兴审字第01010036号审计报告,2012年1月1日,公司资本公积-资本溢价为8,405,000.00元,2012年8月29日,股东以现金补正非专利技术出资,计入资本公积6,400,000.00元,截止2012年8月31日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资本公积科目余额为14,805,000.00元。

 

 

公司以2012年8月31日净资产折股,根据审计报告,净资产折股中,资本公积折股金额为14,649,878.36元。即股东以现金补正出资而计入资本公积的640万元,通过整体变更折股增加股份,而该股份由全体股东共享,且包含该以该专利技术出资的原股东。2012年12月31日,吴玉晓和路小梅合计持有公司51%股权,也就是说,尽管吴玉晓和路小梅以640万元增加资本公积,但是实际上他们两人仅仅将313.60万元分享给其他股东,他们两者还占有640万元的316.40万元的份额。即,该现金补正非专利技术出资的方案并未彻底解决出资问题。

能彻底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案是吴玉晓和路小梅以非专利技术减资,然后增资640万元,再将该专利技术无偿转让给挂牌公司。挂牌公司金日创(430247)和部分IPO公司有大量类似出资置换案例。

 

2非货币出资的估价不实

▌常见问题:

(1)出资人以未经评估以非货币出资,或评估值明显虚高;

(2)对公司自有资产重新评估后以评估增值部分进行增资;

(3)出资人以与公司经营不相关或不产生经营收益非货币资产出资。

▌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1)对于非货币出资未经评估的情形,应当由中介机构充分论证是否存在出资不实的情形;

(2)对于评估值明显虚高、未经评估但出资作价虚高的,以与公司经营不相关或不产生经营收益的非货币资产出资的,可以采用现金补足或减资的方法进行规范,其中与公司经营不相关或不产生经营收益的非货币资产应当视该出资无价值。采取现金补足规范方法的,不应变更注册资本或资本公积金,而应当将该非货币资产原入账价值中虚高的部分减除,并以现金补足,对该非货币出资进行了摊销的,应当进行追溯调整;采用减资规范方法的,应将估值虚高部分减资,对该非货币出资进行了摊销的,应当进行追溯调整。

(3)对于公司以自有资产重新评估,以评估增值进行增资的情况,属于出资不实,应当减资,会计上进行追溯调整,对该评估增值的资产还原为历史成本计价。

 

3抽逃出资和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资产或资源

▌常见问题:

 

 

(1)将出资款项转入公司账户验资后又转出,通过虚构债权债务关系将其出资转出,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进行分配,利用关联关系将出资转出,其他未经法定程序将出资抽回;

(2)公司关联方无偿借用、使用公司的资金、资产或资源。

▌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1)如果是通过虚构债权债务,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进行分配等方式抽逃出资的,应当进行追溯调整;

(2)如果直接从公司账户转出资金未进行会计处理的,应即时归还转出款项;

(3)如果是利用关联交易转出资金的,通过挂往来账项占用公司资金的,应归还款项并核销往来账项。

(4)其他占用公司资产、资源的,应将将资产归还公司,停止占用公司资源。

 

4相互出资、循环出资

▌常见问题:

 

 

(1)同一控制人控制下的公司之间相互持有股权,构成相互出资,比如同一控制人下的A、B两公司,A公司持有B公司30%的股权,B公司持有A公司20%的股权;

(2)母子公司之间相互出资,形成出资循环,放大关联公司之间的资本金,比如A、B、C三家公司,A公司为B公司的母公司,B公司为C公司的母公司,A公司对B公司增资1000万元,B公司对C公司增资1000万元,C公司对A公司增资1000万元。

▌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关联企业之间相互出资、循环出资虚增了关联企业之间的资产和注册资本,容易导致实际控制人混淆,应当通过减资、股权转让的方式溯本清源。相互出资和循环出资不会对企业的损益产生影响,因此在会计上只需对减资、股权转让行为进行会计处理即可,无需进行追溯调整。

 

 

五、资产核算

 

1资产的入账价值与后续核算

▌常见问题:

 

 

(1)对部分资产变更历史成本计价原则,比如企业对增值较大的土地使用权、房产进行评估,以评估价值重新入账;

(2)对存在减值的资产未按会计准则充分计提减值准备,导致列报的资产账面价值失实;

(3)对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进行回转处理。

▌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1)企业资产应当遵循历史成本计价原则进行核算,按历史成本计提折旧或摊销,对于企业在历史上存在评估增值重新记账的,应视同重大会计差错进行追溯调整;

(2)对于未在资产负债表日对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检查,计提减值资准备的企业,应当在股份制改造基准日进行资产减值测试,考虑计提减值准备,以免出现资产账面价值与评估报告存在重大差异的情形;

(3)对计提了减值准备的长期资产的价值回升后进行了减值准备转回会计处理的,应作为会计差错进行调整。

 

2资产的法律手续存在瑕疵

▌常见问题:

 

 

(1)资产的法律手续存在瑕疵,如建设在租用的集体土地上的房产无法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和房屋产权证书;

(2)购置的机器设备未取得发票;

(3)应当登记公示的资产尚未完成过户手续。

▌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法律手续存在瑕疵的资产应当审慎运用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来判断该资产的确认和入账时间。

(1)在租用的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产,应当综合分析存在的法律风险,被认定为违章建筑强制拆除风险较低的,应当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并合理估计可使用的年限进行摊销;

(2)交易取得的资产,经济交易包含的主要行为已完成(如款项已支付,资产转移交割,并为企业实际控制或使用),仅剩法律手续尚未办理完毕的,应当确认为公司资产并进行折旧摊销;

(3)企业事实上存在该类资产但未进行会计核算的,应作为会计差错进行调整,将该类资产纳入公司的资产核算。

 

 

六、公司收入与成本核算

 

1收入确认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常见的问题:

 

 

(1)收入确认违反权责发生制原则,如以收款或开具发票为依据确认收入;

(2)对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业务随意延迟确认收入,跨期确认收入进行收益调节;

(3)对收入确认依据不充分的业务确认为收入,如对发出商品确认为销售收入等;

(4)收入会计政策的使用不符合企业实际的业务特征,如对提供劳务的业务不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按里程碑或结算进度确认完工百分比等。

▌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1)对于以收款或开具发票为依据确认收入的,应当核实每笔业务是否符合收入确认的条件,逐笔进行会计差错调整;

(2)对于随意延迟确认收入,对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业务确认收入的,应逐笔核实并进行会计差错调整;

(3)对于收入确认会计政策与企业业务不相符的,应重新选用会计政策,适用会计政策变更准则进行会计调整。

 

案例:古城香业

 

 

 

反馈意见问题4:“河北古城香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下同)采取线上、经销、商超、外销四种销售模式。(2)请公司结合订单合同的主要条款,补充披露不同模式下收入确认的原则、时点、依据和方法;(3)请申报会计师核查公司报告期是否存在利用经销模式提前确认收入等情况发表明确意见;

 

1核查情况

结合订单合同的主要条款,补充披露不同模式下收入确认的原则、时点、依据和方法

 

 

销售订单:线上客户在天猫商城选择商品后,下单并支付。

 

销售出库:电子商务部根据客户需求安排发货的同时开具发货单,并通过物流发货给客户并开具出库单,客户收到商品后在网上进行确认。

 

收入的确认:因网销商品存在七天内无理由退货的特殊性,财务在确认收到货款后根据发货单开具销售普通发票并确认收入。

 

 

2经销销售模式下的销售流程与收入确认

合同签订、销售订单:业务部每年年初与代理商签订框架协议,年度内代理商需要货物时以电子邮件或传真的方式发出订单。

 

销售出库:业务部根据订单查询库存情况,根据库存情况确认实际订单发给客户,业务助理在各代理商满足销售授信条件(款到发货、货到付款、短期赊销)后开具发货单,销售会计审核后,由储运部根据发货单安排物流发货,库管开具出库单,根据合同约定,客户收到货品验收后须确认收货清单并传回到公司。

 

收入确认:财务部门在收到客户确认的收货清单后,根据发货单开具发票并确认收入。

 

3商超销售模式下的销售流程与收入确认

合同签订、销售订单:业务部与各商超签订框架协议,年度内客户需要货物时从各商超的供应商系统下采购定单。

 

销售出库:业务部根据订单查询库存情况,业务助理根据订单开具发货单,由相关人员审核后,由储运部根据发货单安排物流发货,库管开具出库单,客户在收到货物验收后出具验收单传到公司。

 

收入确认:财务部门在收到客户的验收单后,根据发货单开具发票并确认收入。

 

4外销销售模式下的销售流程与收入确认

销售订单:国外客户通过电子邮件或传真下达订单,外销部接到订单后给生产办下达要货单。

 

安排生产、签订合同、组织发货:由生产办安排生产,生产完成后由外销部制作合同(成交确认书)发给客户确认,将双方签字确认后的合同、箱单和发货清单给报关行,安排定船或定舱,定舱后安排发货并开具出库单及报关,开船后获取提货单发给客户,客户凭提货单收取货物并验收。

 

发票开具、收入确认:由于公司主要采用离岸价核算,所以财务在货物离岸出口后根据发货单开具发票并确认收入。

 

经销模式销售收入确认的核查:根据公司的销售与核算流程,我们对不同授信条件下重要代理商客户销售流程的执行情况分别进行检查;

 

对代理商销售收入确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了抽样检查:取得重要代理商合同、发货单、出库单、销售发票、客户收货确认单、银行转账凭证等样本与收入明细账进行核对;对重要代理商客户的交易和往来进行了函证;对重要代理商客户发出访谈提纲;对大额的银行流水明细与银行明细账进行核对。

 

 

【核查结论】:经过上述检查,公司销售模式中对代理商的销售流程按上述描述流程执行,未发现有违背上述流程的执行情况,公司收入的确认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我们认为,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利用经销模式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况。

 

2成本的归集、分配与结转

▌常见问题:

(1)与收入相关的成本归集范围不清晰导致成本核算失真,比如:将期间费用(如管理人员薪酬、办公费用、销售费用等)归集到营业成本,便于做高成本少交流转税,将应当生产成本支出归集为研发支出便于抵扣企业所得税等;

(2)成本支出未进行合理分配,导致各类产品收入的财务比率失真或不可比;

(3)确认收入时未相应地结转成本。

▌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成本归集与分配不清晰,是会计基础薄弱,企业应当梳理业务流程,规范成本核算。报告期内成本归集与分配不清晰的,应当依据重要性原则对重大的成本支出归集与分配进行差错调整;对未在确认收入的同时进行成本结转的,应当进行会计差错调整。

 

案例:嘉宝华

审核嘉宝华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各组成部分的归集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调节毛利率的情形。

 

会计师事务所按审计程序核查了公司的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归集情况,公司营业成本归集的是已销售商品的采购成本(按合同的约定为供应商送达公司配送中心的采购成本),期间费用归集的是经营、管理、融资活动发生的不能直接归入成本的当期开支,主要为经营管理人员的工资薪酬、福利、社保费用、物业租金、折旧与摊销、水电费用、办公费用、业务宣传费等。审计师核查测试时未发现将采购成本计入期间费用的情况。另外,从信息管理上分析,营业成本的确认与存货的进销存系统中单独管理,与采购进价直接相关,从公司毛利率变动情况分析,公司毛利率比较稳定,与行业的情况相符。

 

经核实,审计师认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各组成部分的归集是合理的,不存在调节毛利率的情形。

 

点评: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系统而全面、科学和合理,它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而成本管理的关键步骤就在于区分营业成本与期间费用,混淆两者概念将使企业毛利信息失实,也就使得投资者对于公司盈利水平的分析变得徒劳。

3账外业务

▌常见问题:

(1)采用采购和销售两头不入账的方法进行体外经营;

(2)销售收入不入账,产品成本则通过账面核算;

(3)采用多账套核算收入和成本等。

▌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账外业务是典型的偷税行为,解决账外经营的难点在于如何补缴税金。原则上所有账外经营收入和成本均应进行会计差错调整,纳入公司财务报告。

(1)体外经营式的账外经营,应当审慎考虑采购、销售的主体,往来资金流转情况和票据的规范性、齐备性等因素进行,对于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应当纳入公司财务核算并补缴税金;

(2)对于成本已入账但收入未入账,采用多账套核算账外经营的,应当通过会计差错调整的方法补记收入,合并账套核算,并补缴税金。



本文来源:企业上市微信号TL18911835315,需要最新的完整企业上市资料,请加编委的微信号189118353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