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拿大情报机构

 martinlock 2016-03-02


情报五虎”:揭秘加拿大五大情报机构
来源: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作者:王权责任编辑:姜紫微2015-04-15 15:55
4分享到:

图片说明:加拿大军警和情报机构获悉恐怖袭击计划后,开始行动。
据外媒报道,近期,加拿大6岁儿童致信情报局,获回复后成为该国“最小特工”。此前,斯诺登也爆料称,加国情报机构对每天上载至互联网的多达1500万份文件实施秘密拦截和分析,从而构建起一个全球电子监控网络,令该国情报系统再次浮出水面。日前,《加拿大军事杂志》刊文梳理了加国情报系统的发展,并指出了致使该国情报搜集能力受限的诸多问题。

“情报五虎”:加拿大版CIA

二战结束后,加拿大外交与安全学者便一直在争论是否应建立一家类似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英国军情六处的情报机构,以强化本国人力情报的搜集能力。但从1945年至今,这个问题也只是停留在争论层面上。有学者认为,“加拿大版CIA”一直未能建立,其原因就在于加拿大拥有“情报五虎”,且与“五眼”情报联盟合作密切,并不缺少对外情报。“情报五虎”指的是加国负责情报搜集的五家主要机构,即外交贸易与发展部、武装力量与国防部、国家安全情报局、皇家骑警及通信安全局。这五家机构负责为加拿大搜集信号情报及部分人力情报,供决策、维护国家安全以及军事行动所用。

学者指出,加拿大外交情报网络几乎遍布全球,能够搜集到高度敏感的情报信息供本国政府决策使用,并在必要时向盟国提供。20世纪60年代美国与古巴断交后,加拿大驻古巴使馆就成为美国对古情报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信安全局是加拿大最主要的信号情报搜集单位,是“五眼”情报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报道称,该局在冷战期间曾凭借加国有利的地理位置负责拦截、分析并窃听苏联军用信号,美英以及其他北约成员国都是其情报用户。学者注意到,该局拥有多样化的情报搜集手段,其中,利用驻外使馆搜集所在国通信信号是最常用的方式之一。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加拿大情报机构不仅与盟国同行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而且在本国情报系统内也存在着合作。正是这些合作,使得通信安全局成为加国“情报大鳄”。

加拿大皇家骑警与国家安全情报局是负责搜集国家安全情报的单位,与美国联邦调查局建立有“一经请求便能共享情报”的紧密合作。近年来,国家安全情报局异军突起,成为学者眼中最有效率的情报单位。“其强大的情报搜集能力甚至能提前知晓针对在海外工作的某个加拿大公民的暗杀阴谋,从而保护他不受侵害。”

与上述综合性情报部门相比,加拿大武装力量与国防部的职能比较单一,所获情报仅用于支援军事行动。尽管如此,该机构获取的情报却很广泛,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加国情报界各部门间的合作,以及建立在各种条约基础上的盟友、伙伴之间的合作。《加拿大军事杂志》就此评论:“‘9·11’事件前,加国‘情报五虎’的情报搜集能力能够基本满足政府决策与国家安全的需求,加上盟国情报机构之间的互通有无,加拿大实在没有必要建立一家类似CIA那样的情报单位。”

情报界迅速膨胀

“9·11”事件爆发后,加拿大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也卷入了美国发动的战争,此后不断加大情报部门资金投入,使该国情报界从规模到任务范围都迅速“膨胀”。报道称,“9·11”事件后仅一个月,加拿大皇家骑警便增加了5900万美元预算以打击恐怖主义;12月又获得了额外的5.76亿美元资金。国家安全情报局的预算则从1999~2000财年的1.79亿美元增加到2008~2009财年的4.3亿美元,到了2013~2014财年,这一数字已超过5亿美元。

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加国各情报单位的规模得以迅速扩大。通信安全局的规模扩大了将近一倍,不得不从原址搬迁到情报局附近的一处设施,以容纳“膨胀的人员和技术装备”。加拿大国防部也扩大了规模,不断提高情报搜集和评估能力,以广泛了解恐怖及激进组织的领导人、资源、计划和行动方式,获取支援军事行动的战术情报。

在情报搜集范围方面,加国情报部门也进行了“扩张”。报道称,加拿大情报局和通信安全局在恐怖袭击发生后不久即得到“提高对外情报搜集能力”的授权,将许多原本不在其情报搜集范围之内的渠道纳入囊中。通信安全局奉命“监听进出加国通信信号以搜集对外情报”;情报局则得到了更多、更频繁的海外行动授权。对此,该局前局长埃尔考克称:“在海外的秘密活动已成为我局不可分割的工作内容之一。招募海外情报人员并与他们在第三国接头、派遣本国情报人员赴海外秘密活动等,也已被纳入情报局的工作范围。”

加拿大情报界迅速膨胀的另一诱因是在阿富汗进行的反恐战争。为获取更多支援,加拿大国防部于2008年增设了一个专门收集阿富汗作战情报的人力情报部门;5年后,加拿大武装部队情报大队也得以成立,该大队将原先几个独立的情报部门置于同一司令部指挥之下,负责向国防部提供综合情报;与此同时,加拿大情报局也在阿富汗设立分支机构,通过审讯战俘等方式搜集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情报。

人力情报仍是短板

尽管“9·11”后加国情报界在规模和能力上都有了很大提高,但人力情报搜集能力始终是他们的一个短板。加拿大一直希望通过扶持通信安全局,大力发展信号情报侦搜能力,以向盟国交换人力情报。但交换来的人力情报价值并不高。加拿大情报界不得不重回原点,授权情报部门实施“有限度的人力情报搜集活动”,情报局、国防部以及皇家骑警情报部门因此加强了海外情报活动。然而,这些活动仍然受到严格的限制。如情报局只能“奉外交部或国防部长命令搜集对外情报”,否则会被视为“违法”。至今为止,尚未有一家情报单位握有自主搜集人力情报的授权。这一点犹如“紧箍咒”,严重影响了加国获取高度敏感情报的能力。

有学者认为,要补强人力情报搜集的短板,最直接的措施是建立“加拿大对外情报局”,或赋予情报局更广泛的对外情报活动授权。然而从近期看,这两项措施均遥遥无期,原因有两个:一是加拿大缺乏情报传统。“9·11”前,加国在制定决策时使用的情报数量有限,一些军方人士甚至认为“情报信息用处不大”;二是加拿大一直从与美国共享情报中受益,对美国等盟国的情报形成了依赖。“9·11”后,美国更是告诉加拿大,“情报的阀门正在打开,加国没必要耗巨资建立自己的人力情报搜集体系”。

也有分析认为,随着新资源的涌入和新期待的增加,加拿大情报系统也会随之发展进步。但要建立高效可靠的情报系统,至少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