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作淡言.第19期】玉责

 隐士的书屋 2016-03-02
    一天早晨,习惯性的在手机上记录了一段这样的话:“每一次战争期间,人类逃亡的时候,携带的都是金银珠宝首饰和软细。因为人们带不走银行。在任何一个阶段,我们都要对珠宝有信心,因为从古到今,就算战争,我们的祖先都没有对它们放弃过,一是对它们的喜爱,更主要的是它们承载的还有需要流传下去的文明.......”。回头看看,不禁有点哑然失笑。这样一段如面临大敌的言论,充满了硝烟味,一层一层的霾,更是把“战争”渲染得淋漓尽致。
    今天我写下玉责两个字,玉责有两个意义:一个是,玉责(责任)。一个是,玉责(责怪)。
    第一个,玉责(责任),小到一刀一画是一种责任,再对自己负责、对客人负责,再对公司负责。再广义一点到作为玉器从业人员对行业负责,更大一点就是作为公民对国家负责。
    责任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义务,某些情况下,其实也是一种权力,你能承担多少责任,就能得到多少回报。
    第二个,玉责(责怪),其实,很少人明白自己的“责任”,更多的时候是在回避一种“责怪”,最直接的工作心态就是担心客人责怪,所以把东西做好。担心老板责怪,所以把班上好。担心父母责怪,所以做个好孩子。以上都是有监督的情况下,可以回避的责怪。其实,玉责(责怪),除了持玉人和旁人的责怪以外,玉的本身也是会责怪治玉人的。它会责怪你没有读懂它,所以会不停的修改,甚至难过到破裂,这就是很明显的玉对人无言的责怪。
    刚入行时,一位前辈告诉我:“做玉,你需要读懂它,读懂了,做起来就容易了。”所以,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学习怎么读懂它。其实,这就是做玉的第一步——相玉。
    只是,相了这么多年,我却越来越觉得,玉,如此美好的物品,为什么不能像珠宝那么的在世界普及?甚至都不能在中国普及。不要再说珠宝的许多优势,那些优势,所有达到一定玉质感的玉石材质都可以做到。
    我倒是觉得,珠宝之所以能成为宝,是因为它就算磨到按克拉计重,也要去尽糟粕,磨到精华里面的精华。而我们的玉在一个保持“天工”、留住自然的概念里,总在不停的让自己接受一些没有必要的自然糟粕,也强制性的把这样的概念灌输给消费者。其实,玉所含的所有不都是自然所赐么?为何不取其精华?只要物尽其用,哪里是违背了自然了呢?当然,近乎完美的皮色另论。
    珠宝除了闪亮,其艺术成分一直在依赖镶嵌。而我们的玉器,这种得天独厚的材质,拥有足够的韧性和空间来独立承载玉质美感和艺术表现力。
    去年年初,我说我想做珠宝感的玉器,年末又说,其实珠宝感和玉质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感觉。一直处在一种混沌状态中。直到今天我才明白,其实,我想要做的是一种用做珠宝的眼光和心态来要求我们的玉器作品。
    回顾那天早晨写的话,看到最后那句,我也明白了我们的方向——承载可以流传下去的文化。我一直认为,能流传最久的才是最好的,不是物件的大小,而是物件能流传的时间,脏、裂一定是影响产品寿命的致命伤。
    其实,当一个人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不用回避,自然而然的就会少了许多外界的责怪。

【品作淡言.第19期】玉责

【品作淡言.第19期】玉责

【品作淡言.第19期】玉责

【品作淡言.第19期】玉责

【品作淡言.第19期】玉责

【品作淡言.第19期】玉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