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字养德70载——走近香港书法家施子清

 tjboyue 2016-03-02



  15年前,他在香港大会堂举办首次书法个展,吸引了500人同场参观;他酷爱书法,作品却从不在拍卖行上拍,如若拍卖必是为了赈灾筹款;他在商界与书法界之间游走,与书法结缘70载,始终坚持以字养德——他就是中国书协香港分会主席施子清。不久前,由荣宝斋(香港)有限公司主办的“余心所善——施子清书法艺术”展,在荣宝斋香港分店举行,再次引起业界广泛好评。


  此展展出了施子清数十年间积累的书法作品,包括三十七卷《心经》,以及《葬花吟》《琵琶行》等长卷。有人曾说,《心经》讲究的是四大皆空,红尘浮世不过弹指一瞬。然而在施子清的观念中,《心经》强调的是物我两忘和一种生而为人的修行,芸芸众生皆涵盖此中。

  颜柳欧赵家家爱

  施子清自幼酷爱书艺,因少时家贫,只得以清水为墨、砖石作笺,可谓“一碗清水写方砖,亦为临池亦课功”。经过多年的孜孜苦练、积习成趣、不囿于古,他“颜柳欧赵家家爱,取其骨气法其风”,成为了香港家喻户晓的书法家,篆、楷、草、隶、行各种字体样样精通。他的作品风格兼收并蓄,自成一格。对施子清来说,书法是他毕生的最爱。他认为,以墨书字之时,即可窥到当中魅力。“中国文字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施子清说。他还曾出版《子清墨趣》《书法经纬》等多部书法专著。

  对于施子清而言,写书法犹如做人,亦要经历三个阶段——少年时懵懂,未尝明白书法之道;中年时以德育字,修习修心;老年时提笔书写,重的是那份怡情。他不仅钻研书法,还对书法史做了全面整理,几经寒暑,以所学之精髓出版了《书法经纬》一书。该书从甲骨文写到清代书法,上下五千年,集百家之风,其中考证、思辨、点评等兼有。

  浓淡润燥汇一纸

  观施子清的书法作品,多为自作诗联,尤为难得。他擅写草书、擅用涨墨和淡墨运笔,浓淡润燥等笔法汇于一纸,细微之处犹如远山眉黛,清丽脱俗。施子清表示:“篆、楷、草、隶、行中,我最喜欢写行草,因为草书最是奔放不羁、可任意发挥的。”


  近年,施子清频繁奔走于内陆及香港各个校园推广书法。面对年轻的“低头族”,他甚是担忧:“现在的青年人,很多只知如何去打一个字,却忘记这个字应如何书写。书法可以弥补这一现象带来的缺失。”

  时下,个别书法家喜欢以拍场上自己作品的价位升幅来标榜成功,施子清却恰恰相反。他说:“在我有生之年,我都不会将作品拿去进行商业拍卖,因为书法艺术的好与坏,本身就不是以金钱的毫厘来丈量的。”(附图为施子清作品)


来源:《中国书画报》港澳台专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