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今的常州人,还有几个记得这六条老街?这才是常州人的根啊

 五月五号星期五 2016-03-02
寻找
常州记忆中的
街景


苏州园林、扬州八怪、南京民国建筑、无锡五大码头、吴方言均是江苏的特色文化,苏州、无锡、扬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分体现了我们南方人精致细腻的活法。
说起常州,反而是恐龙园、嬉戏谷这样的现代化游乐设施更深入全国人民内心。
常州有没有那么些地方,他们曾经是老常州人口中的信仰,曾经是外乡人打拼生存的记忆影像,热闹过、崛起过、安静过、没落过,西仓街、青果巷、木梳路、南河沿,这是我们常州人的根,常州历史文化的体现


青果巷


末抗元名将刘师勇、明代文豪唐荆川、

清代书画家钱维诚、恽鸿仪、汤贻汾,
洋务运动先驱盛宣怀、
故宫博物院开创者吴瀛、剧作家吴祖光、
语言学家赵元任、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革命先驱瞿秋白、七君子之一史良、
民族工业开创者刘国钧……
这一串名字都与一个地方有关 

青果巷


香港摊
长不过630米、宽5米左右的一个大棚市场。

作为改革开放后,

常州最早出现的集贸自由市场,

它一度成为向市场经济转变中商贸流通繁荣的样本

周边城市争相前来取经

外省客商提着一包包现钞来,

拎着一包包商品走。

许多经营户靠卖服装、鞋帽、小商品收获第一桶金,

写下了一个个创富神话。

这,便是迎春市场。

常州老百姓更喜欢叫它的俗名——“香港滩



西仓街

东起南运桥,西至西仓桥,是长达530多米的沿河老街,西仓桥早期被称为京杭运河第一桥,桥南是国家粮仓重地,隋唐以来,常州就是转运漕粮的中心。在1300年间,常州的漕粮数额不断攀升,络绎不绝的船只、叫卖声、吆喝声,构筑起西仓街一派繁华景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京杭运河拓宽全面启动,斯人已逝,流水年长,被拆掉的西仓桥于几年后按原形重建与东坡公园内。现在的西仓街却早已不复当年模样。


(移到东坡公园的广济桥)


杨桥
老街

杨桥镇起始于南宋,元末明初已成为江南行省常州府的重镇。清代中期,杨桥镇成为常州府阳湖县和宜兴县交界地区的集市贸易中心,其繁华一度超过宜兴县城,被称为“太湖首镇”。


清末民初,虽然周边逐渐兴起一些市镇,但以杨桥老街为中心的商贸盛况仍居湖塘镇等街镇以上。据当地人回忆,此地曾集中有饭馆、绸布庄、南北杂货、国药、木行、竹器、银匠店、渔行、肉庄、染坊、槽坊、豆腐坊、木匠店、茶馆、小吃店,甚至还有烟馆(鸦片馆)等各行各业商号店肆百余家,其中当年的同仁堂药店、白虎堂茶馆、丁家堂粮行、陈万隆烟店、全盛嫁妆铺、荣光客栈等老字号商铺更是名噪一时。 


随着时光的流转,公路交通的发展,杨桥周围市镇的兴起与繁荣,处于边远地区的杨桥逐渐衰落,老街的繁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人们的记忆。


焦溪老街

元未明初,朱元璋塾师焦丙在此设塾讲学,所以称焦店,后来人们为了以水克火,又改焦店为焦溪。焦溪目前保存完整的民清建筑有几百所之多,成片街区“一河、四桥、五街、十三弄”也依旧完好,一些民俗文化的东西诸如“焦溪羊肉”、“糟扣肉”和“脚踏糕”的 制作传人还在,制作工艺和配料也无失传,依旧散发着历史文化浓厚的气息。


戚区东街

京杭大运河的建筑,更使这片土地充满了活力,南来北往的船只将这片富庶的土地与全国各地紧密相联,成就了其不可或缺的地位。运河是戚墅堰的母亲河,这一点也不夸张,沿河而筑的老街曾经是戚墅堰的缩影,民俗民风在这里一览无余:茶馆、饭店、作坊、市场都在这里依河而列


惠济桥横跨大运河,万安桥则侧立支流,方便着两岸的居民往来行走。只可惜那惠济桥被折,至今不明下落。现在,随着惠济桥的毁灭,老街也无可奈何地衰落了,只有那万安桥尚伴运河水流逝。


这些老街老巷,很多人觉得他落魄,破坏大建设下的现代化。
人的审美好似一个闭环,无论古典还是新潮都只是一时的,转着转着就回到了圆点。在人们赞美那精致的苏式园林的时候,我们大常州也有见证京杭运河兴衰的老街、各时代名人的故居、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群.......
现存于常州的老街还有很多,大家不妨回家问问老人们(我家奶奶讲起年轻那会的故事眼睛都会发光)




(来源:化龙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