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文化】玉石的颜色与五行文化

 RK588 2016-03-03




行观念在上古三代以前即已形成,而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哲学思想则源于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它在我国古代曾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在经历了无数的历史变迁之后,今日西方发达国家如日本及欧美异域均在研究我国的五行学说及易经文化,并将其运用在许多领域。




玉有五德:仁、义、洁、智、勇。

 

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尊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折不挠,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絮之方也。”此五德,既指玉,又指人。高标准,严要求,语意双关。        

 

仁、义、洁、智、勇,汉字五行属性分别为:金、木、水、火、土。        

      

玉,质细而坚硬,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锌、铜、铁、锰、镁、钴、硒、铬、镍、锂、钙、钾、钠、锡、钛等,而与金并称为金玉,又《说卦》乾为玉为金----玉之金属性;

     

玉,字为牙音----玉之木属性;

 

玉,润泽以温,又有琼浆玉液----玉之水属性;

      

玉,质细而有光泽,如色泽如玉、玉蕴辉山,又有璀璨夺目之美誉----玉之火属性;     

 

玉,石之美者,为石之一种,又笔画数为5----玉之土属性。        

 

自古以来,玉被认为是通灵宝物。玉具有:金、木、水、火、土之五行,能适所需,随条件而变之,即:补所缺克所盛,方显玉之灵性。



 

玉的颜色在五行中所代表的方向:

 

东为青龙,西为白虎,南为朱雀,北为玄武,黄为中央正色。五行家们照着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种颜色,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 神兽与一个神灵;东为青色,配龙,西为白色,配虎,南为朱色,配雀,北为黑色,配武,黄为中央正色。中国古代对玉的颜色非常重视,它不仅是质量的重要标志,而且附含于一定的意识形态。


 

古人受无行说的影响,依四方和中央分配五色玉,东方为青,南方为赤,西方为白,北方为黑,中央为黄古代以青、赤、黄、白、黑五色为正色,其它为间色。从而将玉也分为五色。王逸《玉论》中载玉之色为:“赤如鸡冠,黄如蒸栗,白如截脂,墨如纯漆,谓之玉符。而青玉独无说焉。今青白者常有,黑色时有,而黄赤者绝无”。

 



包含着整个中华民族兴衰荣辱的泱泱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恰恰就是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玉文化发展史。自旧石器时代伊始至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中华文明也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而这些变化,都可以在不同时代的玉件上,通过不同的玉料选材、不同的玉雕风格和不同的制作工艺,详实地反映出来。华夏子民对于玉的认知,除了玉件本身之外,早已提升到了精神层面。“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寄托着亿万万中华儿女的民族之魂,它是中华文明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文化最直观的体现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