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写才能使文字富有张力?

 吾沙沙 2016-03-03

图片发自简书App

昨天刚写了“我和文字的缘分”这样一篇文章,里面谈及了怎样才能让文字富有张力这个话题,当时这篇文章并没有被首页投稿收录,审稿官简信说内容不够集中,并且布置的没有条理。后来我的几个朋友看了以后也都给出了建议,有的想让我对文章改动一下,有的想让我重新写一篇文章。因为一整天都在驾校学车,回来以后洗了后天开学要拿的衣服,才再次拿起手机在这里码字。

好多人写文章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写出来的文字总给人一种软绵绵的感觉,像寄流水账一样,没有一点力道。

实际上文字作为一种表达的媒介,有其自身的艺术性,只有富有张力的文字,才会让人感到充满力量。

其实,“张力”(tension)这个说法不是本土的,而是来自新批评学派的一个概念,取自内涵(intension)和外延(extension)中去掉前缀后的核心词。其实质就是内涵和外延协调的状态,所谓好的文字富有张力,即在不影响文字表面外延的情况下,其内涵尽可能地丰富有层次,且连贯一气。

张力的本质在于文字内部气韵的流动,表面可以风平浪静,内在一定要有感情、时间、空间的流动,流动之外,最要紧的就是凝练。

《百年孤独》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段文字最大的、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它的每个字、每句话都在“动”,始终在流动之中。它叙述的完成,靠的是这些字、词、句子的流动所发动和推行的。“许多年之后……”既说了现在,又谈了以后,这五个字所流动的时间,是二十多个光阴春秋。“面对行刑队”,不是静止的雕塑、油画、素描,而是生死的叙述。“生死”之界有多大,其中的空间有多大,都必须以动来衡量,而不能以静来衡量。而且这个动,还必须是飞速的动,而不是常态的动。“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里的“回想”、“去见识冰块”、“遥远的下午”,无不是动的叙述。

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会发现,为什么一百年的历史,只需版面字数不到二十八万,实际字数也就是二十万左右的创作,就能够完成,而我们倘要写一百年的历史,就必须洋洋洒洒上百万字,写三十年、二十年的历史,也需要数十万字?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必归功于作品艺术上的魔幻和故事的家族性,而实际上真正可以完成这一点的,是小说中不停、不懈的舍静而动的语言特色,叙述上舍静而动的河流的奔袭,语言上舍静而动的跳跃的时间观,浓缩了漫长百年的家族史和民族史。

我的上一篇文章里面曾经有这样的例子。

我二十一岁了,这是我一生中最漂亮、最健康、最无忧无虑的年华。但我总觉得生活是个大囚笼。我想过另一种生活,一种更激烈,更刺激,更有趣的生活。但那种生活是什么,我不知道。我唯一知道的是,那是一种自由的生活。

这是没张力的文字。

我二十一岁,一生中最好的年华。但生活像个大囚笼,我想过另一种生活。那种生活什么样,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那是一种有自由的生活。

删了得的地、我觉得、我认为等词,略好一点。

我二十一岁,一生中最好的年华,但生活拘束着我。我想奋斗,想爱,想遇见轰轰烈烈的成功和失败。我想自由。

删了“我也不知道”这句话,张力提高了。

我二十一岁,像关在笼子里的病羊。我想跑到草原上,想遇到一只年轻的白母羊。我和她在草丛里翻滚,春风酥了我的皮毛。

比喻成画面感强烈的东西,比虚无的抒情更有张力。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王小波

朴实的文字表达出的情感会让文字更加真实

在上述不断简化的过程中,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点:

·多实词,少虚词。

·扯淡、无病呻吟、自己不确定的东西不写。

·画面感提高张力

·最有张力的,还是返璞归真。

写文章的时候,如果你可以达到措词练达精简,又不失入骨三分,寥寥几句把人物刻画得出神入化,事件概括得深得人心,并且留出极大的空间,给人一种蓄势待发,从容又铿锵的感觉,那你的文字也就充满了张力。

达到文字精炼以后,其次,文字张力的产生,在于打磨语言,所谓“言而无文,行之不远”。简洁凝练的遣词,短平快的句式,比喻、借代、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方言、俚语等通俗语言的使用,都有助于提高阅读的快感。

再次,要注重把握节奏,这需要精心安排文章的结构。为什么“挽弓待发”的姿态最美?因为这是一种静止中蕴含着动态的美感,是不平衡状态下的完美平衡。平铺直叙的文字,只会造成张力的消解;动静相间、跳跃起伏、存在内在冲突的文章结构,才能产生节奏韵律。

最后,寻求文字的张力,离不开对文字对象丰富情感世界的呈现。痛苦与欢笑、纠结与超脱、取舍与担当,故事中越是呈现富有层次的、矛盾冲突的人物内心世界,文字所承载的情感就越深厚,张力效果就越突出——或者说,这已是超越文字和审美羁绊的,人格的张力。

好文字像漂在海上的冰山,露出海面八分之一,藏在海下八分之七。顺着八分之一钻研下去,你会看见巨大冰山。窥一斑而见全豹,这就是文字的张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