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易解】1.8“君子不重则不威”

 大道至简64382 2016-03-03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

孔子说:“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什么威严,学得肯定也不牢固。要亲近忠信的人,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有了过错,就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注释】

(1)《集注》:“重,厚重。威,威严。固,坚固也。轻乎外者,必不能坚乎内,故不厚重则无威严,而所学亦不坚固也。”

(2)《集释》引扬雄《法言·修身篇》云:“或曰:‘何如斯谓之人?’曰:‘取四重,去四轻。’曰:‘何为四重?’曰:‘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

(3)《集解》引郑玄曰:“主,亲也。”

(4)《集释》引《吕氏春秋》周公旦曰:“不如吾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吾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又引《韩诗外传》南假子曰:“夫高比所以广德也,下比所以下行也。比于善者,自进之阶。比于恶者,自退之原也。”


【解读】

一、此章所谓“重”者,就是包括言行、仪容等等在内的一整套修行功夫,就是前边屡次讲的德行修养,其外在表现就是“威”,故说“不重则不威”。我国成语中有“不怒自威”一说,《中庸》又讲“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子夏亦谓夫子“望之俨然”,为什么能这样呢?一言以蔽之,一个人只有其内在修为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这样。朱子释“重”为“厚重”,甚确。《周易》坤卦《象传》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应体坤之德,顺以受物,厚以载物,久而久之自会变得“老成持重”,威仪自现,担当大任。否则,如《系辞上》中孔子讲到的鼎卦九四爻那样,“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终难免“折足”和“覆餗”之祸,甚而至于搞得自己一身污秽,哪里还有什么威严可谈呢? 


二、此章又讲“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所谓“不如己者”,当指在忠信方面不如自己的人,并非指其社会地位。为什么强调“无友不如己者”?《韩诗外传》说得好:“比于善者,自进之阶。比于恶者,自退之原也。”《说文》释“乾”字为“上出”,《周易》乾卦《象传》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中反映的正是这种上出的精神,交友亦当如是。“以友辅仁”是儒家交友之道,语出曾子(见12.24)。《周易》第八卦为比卦,其《彖》曰“比,辅也”,正可用来说明儒家的交友之道。比卦下坤上坎,惟九五一个阳爻高居上卦之中,余爻均阴,其中六四爻居外卦而上承九五,柔顺得正,亲比“尊主”,故爻辞获“贞吉”之赞。其《小象》对此解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这正好说明,交友并不讳言“从上”,“从上”的目的是见贤思齐,“以友辅仁”,而这样做的结果,未有不获吉者。


三、最后来看“过,则勿惮改”。人生在世,谁能不犯错误呢?这是连圣贤都不能避免的事。孔子有言:“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见7.17)言大过而不言小过,就说明圣人即使到了五十岁,即使学《易》,也未敢言其小过之必免也。既然如此,一个人只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了不起了。《周易》历来被称为“寡过”之书,不仅益卦《象传》明确提出了“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的话,而且还设有小过、大过两卦,专门来谈“过”的问题。《周易》又屡言“无咎”,其中彖辞称无咎者8例,爻辞称无咎者85例。咎者,病也灾也;无咎者,无病无灾也。一个人怎样才能做到无咎呢?《系辞上》说得非常清楚:“无咎者,善补过也。”《周易》凡言无咎的地方,一定是人出了问题或犯了错误,此时唯有“善补过”,才可能获“无咎”。如乾卦九三爻,《文言》说其“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显然出了问题,但其能“终日乾乾,夕惕若”,既拿得起又放得下(“惕”于帛书《周易》作“沂”,读为“析”,有解除之义,引申为安闲休息),故虽“厉”而“无咎”。于此可见,改过之功,大矣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