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厚重汝州钟灵毓秀】最全的汝州历史沿革,你知道吗?

 sun918 2016-03-03

汝州在漫长的地质时代,经历了海洋、浅海、冰川、海湾、内陆湖沼、陆地等沧海桑田的变化,形成了“两山(伏牛、嵩山)夹一川,汝水流中间”的地理格局,为汝河儿女世代繁衍生息提供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早在100万年前,寄料的张湾村一带就有先人居住,这是我国至今发现的仅次于云南元谋人的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方。

大约8000年前,伏羲皇将女娲分封至汝水之阳(汝州北部),建立“女娲国”,汝水始得其名。当时,“女娲国”的中心区域(今大峪山区)呈现“山梁围湖泊”的特征,其山水遂有“梁山”和“水峪”之称。伏羲死后,女娲接任天子,人称女皇。女娲在此炼石补天,捏土造人,由渔猎社会向农耕社会发展,后世尊为女神。汝州是女娲文化的根源地。女娲后裔有以“汝”为姓氏,汝姓是中国最古老的的姓氏之一,汝州是汝姓的发源地。汝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发祥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皇时期3000年间,汝州一直是中原经济和文化领先的地区。当时,在今市区的煤山公园、槐树尹、骑岭的大张、纸坊的阎村、中山寨、安沟水库、神德宫等地出现了较为先进的原始文明村落。汝州有许多伏羲和女娲的活动遗迹和丰富的传说。

大约5000年前,涿鹿之战后,轩辕黄帝在嵩山有熊国称帝,遂将当时最富饶、最先进的汝河流域封给最心爱的次子昌意,建立“鄀国”,汝水又称若水。黄帝在汝河支流黄水(今黄涧河)留下许多治山治水的遗迹和传说。黄涧河西岸阎村文化遗址出土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与黄帝文化紧密关联,“鹳鱼石斧图”被美术界称为“中国写意花鸟画的鼻祖”。黄帝还两次赴汝州西部的崆峒山向广成子求教治国和养生之道。黄帝去世后,昌意的儿子高阳继承帝位,就是颛顼。颛顼帝生于汝州,青少年生活在汝州。颛顼死后,让位给伯父玄嚣的孙子高辛,为帝喾。帝喾死后传位于儿子尧,尧继位后欲让位给贤人许由,许由隐居于汝州北部的箕山下避让。



鹳鱼石斧彩陶缸

夏朝后期,建都于霍阳聚(今杨楼一带)的霍国强大起来,成为夏西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霍侯支持商汤统一了天下,霍的后人就以霍为姓,汝州是世界霍姓的发源地。

商朝,“霍”作为灭夏有功的侯国,地位得到巩固,管辖范围南到伏牛山、东到禹州、西至嵩县、北至登封的广大地区。

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打败商纣后,挥师包围霍都。霍侯开城投降,周武王封霍侯的儿子为新的霍侯。霍在整个西周相对平安,经济得以长足发展。此时,汝州被称为“汝旁化国(文王教化之国)”。

 公元前771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后,汝州的战略地位显得十分重要。周平王在汝州始设两关,重兵把守,一是今临汝镇西的广城关,二是今汝州城的榆关。又将霍地封给自己的儿子姬唐,改霍为梁。姬唐的后代就以梁为姓,汝州为最早梁姓的发源地。周平王将霍的后人迁至杨古城一带,建小梁城安置,又称周小邑。汝州遂属“王畿之地”。

春秋时,梁国西南的曼氏国兴起,一度将梁和霍纳入自己的版图。曼氏国后被楚国所灭,楚国势力推进到汝河以北,汝州成为楚国的北部边地。后来,郑国打败楚国,把汝州纳入郑国版图。

战国时,梁城实为洛阳东南门户,其战略地位被军事家们所看重,梁地成为诸侯争夺的中心地带。韩国灭郑国后,梁地归韩国管辖,人称南梁;楚国占领此地后,称为上梁;韩魏楚在此混战,又称三梁。此时,汝州出现了注人城(煤山区许寨村)、阳人聚(庙下镇古城村)、郸狐聚(陵头镇李户村)、赫人聚(杨楼镇石台村)等大型城池。


公元前256年,秦灭周后,秦国将投降的东周末任天子周赧王封至小梁城为臣,在荆河岸边的惮狐聚设置梁县城,始置梁县,并将俘虏的西周国君姬咎迁此安置。公元前249年,又将活捉的东周国君姬杰及族人迁至阳人聚继续奉祀周之宗祠。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管理。汝州西部为梁县,归三川郡管辖;东部为郏县和阳城县,归颍川郡管辖。

汉承秦制,汝州西部仍为梁县。公元前206年,三川郡改为河南郡,梁县归属河南郡。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在尚庄乡榆庙村一带置承休国,安置周的后人姬嘉。公元前112年,在小屯一带置成安国,安抚阵亡将军韩千秋之子韩延年及家人。公元前105年,成安国降为成安县,属颍川郡管辖。

东汉改河南郡为河南尹,梁县属河南尹。汝州东部康街村一带设梁瞿乡,属颍川郡管辖。

三国时仍为梁县,为魏国的司州河南尹管辖。东南部的小屯一带归豫州的颍川郡管辖。

公元280年,司马炎在洛阳称帝,历史进入西晋。将河南尹分为河南郡和荥阳郡,汝州仍为梁县,归河南郡管辖。东部小屯一带归襄城郡管辖。

东晋十六国时,汝州隶属频繁。公元317年,属东晋,后归前赵;公元365年属前燕,隶河南郡;公元369年属前秦,隶豫州河南郡;公元395年属后燕,隶豫州河南郡;公元409年属后秦,隶豫州河南郡;公元417年属东晋。

公元420年,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政府为扩大自己的虚名滥设州县。汝州的建制随着北朝的变迁而变动。北魏时,汝州属司州,归中央直辖;公元494年,在今汝州城设南汝原县;公元527年在今庙下镇古城置汝北郡;此后不久,在今庙下东注人城置治城县,在今杨楼镇霍城置石台县,在今小屯镇成安城置东汝原县。汝北郡从西到东共领石台、梁县、治城、南汝原、东汝原五个县。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汝州属东魏。同年改南汝原县为汝原县。公元539年,恢复汝北郡,在承休国旧地置承休县,移郡治至承休县;公元543年,改汝北郡为汝阴郡,废治城县入梁县。公元577年改汝阴郡为和州。

隋文帝开皇四年(公元584年)置伊州,治梁县城。隋炀帝大业初改伊州为汝州,仍治梁县城。大业八年,移承休县至汝原县,废汝原县。改汝州为襄城郡,治承休县城,领承休、梁、阳翟、郏城 、东汝原、汝南、鲁、襄城八县。

唐汝州建制多变:公元621年,改襄城郡为伊州,领承休、梁、郏三县;公元627年,移梁县衙于承休县,撤承休县,把鲁山划为伊州;公元634年,改伊州为汝州,领梁、郏城、鲁山三县;公元695年,在今宝丰置武兴(后改龙兴)县;公元712年在今汝阳县小店镇(后迁临汝镇)置临汝县;公元738年,划许州襄城县来属,改汝州为临汝郡,属都(指东都洛阳)畿道,领梁、叶、襄城、郏城、鲁山、龙兴、临汝七县。公元758年,改临汝郡为汝州。唐时汝州为东都洛阳东南门户,设东都畿都防御使,驻有重兵防守。

宋朝汝州地图


五代时汝州先后归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建制随唐制,仍为军事要地。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改临汝县为临汝镇,入梁县,汝州即领六县。

宋代汝州建制仍袭唐制。公元1105年,郏县划归颖昌府。宋元和五年(公元1115年)升汝州为陆海军节度,属京西北路,领梁县、襄城、叶县、龙兴、鲁山五县。

公元1127年,汝州被金占领。汝州属南京路,金中央直辖,领梁县(含今汝阳)、郏城、鲁山、宝丰、叶县、襄城六县。公元1207年,划襄城县属许州;公元1208年,划叶县属裕州。

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形成了军政合一的省一级地方建制。汝州属河南江北省南阳府管辖,领梁县、郏县、鲁山三县,废宝丰县为镇,归梁县管辖。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对行省作了大的改革,改省为“承布宣政司”,只管民政,但人们习惯上仍叫行省,简为省,省下设郡(州)、县。汝州仍为南阳府管辖,将梁县省入汝州,领郏县、鲁山两县。1475年4月,在汝州东南设宝丰县,汝州领三县。1476年9月,时任兵部左侍郎的汝州人滕昭,以汝州距南阳路远百姓生活不便为由,同好友河南布政使原杰联名奏请宪宗皇帝朱见深,将汝州从南阳分出由省直辖,汝州成为河南唯一的直隶州,由县级州升格为府级州。同年12月,从嵩县、鲁山和汝州划出部分地区设置伊阳县,县治在今汝阳县城。汝州领鲁、宝、郏、伊(今汝阳)四县。明朝的按察使司(吏部)在地方设立四十一个巡道(按察使分司),河南有二,分别叫河南道和河北道,河南道驻汝州。

清朝沿袭明制,汝州直隶州的地位没有改变,领鲁山、宝丰、郏县、伊阳四县。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汝州隶属河洛道(按察使分司),仍领鲁、宝、郏、伊四县。

1913年,中央对地方实行省、专区、县三级管理,直隶汝州改为临汝县,归许昌专区管辖。

1947年临汝县属豫西五专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实行省、专区、县三级管理。临汝县归属许昌专区。

1951年,重新划定县域范围,将大小张庄和魔冢营村划归宝丰县管辖。

1954年10月临汝县改隶洛阳专区管辖。

1986年,撤专区建制,实行市(地)管县,临汝县划归平项山市管辖。 


1988年8月,临汝县改为汝州市,属省直辖,计划单列,由平顶山市代管。

2011年6月,被确定为省直管试点县(市)。

从2014年1月1日起,汝州市实行省全面直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