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税收扣消费税后占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国内税收收入-消费税)/(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100%。 在此次调查分析方案中,我省根据总局口径列出了各个口径的全国、相关省、各市的税负情况,供大家分析。 (四)税收弹性分析 开展经济税收关系分析时,除了税负分析,经济税收弹性分析也是一种重要分析方法。 税收弹性系数是指税收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反映经济税收是否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税收弹性系数=税收增长百分比/增加值增长百分比。 在统计报表中,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分产业、分行业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相对数(增长百分比)为不变价,因此在计算弹性系数时,要进行现价增长的计算,即增加值增长百分比=(当年增加值绝对数-去年增加值绝对数)/去年增加值绝对数*100%。如统计报表中2005年山东国内生产总值为18468亿元,增长15.2%,按现价计算,2004年山东国内生产总值为15022亿元,增长22.9%。 按照经济学理论,税收增长比例应该和经济增长比例大致相同,即当税收弹性系数为1的时候,是比较完美和协调的增长形势。但税收增长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经济结构对税收增长的影响,包括由于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国民收入结构和分配结构的调整及变化,导致税源结构和税收收入质量的改变,税制改革及统计口径等原因,都会造成经济与税收增长不同步。1965-1990年期间,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的税收弹性系数平均为1.4。经济学界一般认为,弹性系数在0.8-1.2为合理区间。合理的税收比例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税收收入增长过缓,也会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期,税收征管手段不断增强,弹性系数在1.0-2.0期间均处于合理范围。 二、宏观税负水平介绍 (一)国际宏观税负参照标准与我国宏观税负现状 宏观税负是国际上衡量税负水平的通用标准。按国际通例:GDP人均260美元的低收入国家,最佳税负水平为13%左右(相当于全口径税收收入,含国地税,下同),人均750美元时,最佳税负水平为20%左右,人均10000美元时的高收入国家,最佳税负水平为30%左右。按上述标准衡量,我国人均GDP已达1090美元以上,税负水平理应在20%以上为最佳,但是实际上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几十年来一直在10%-18%之间浮动,1990-2005年分别为(%)13.92、13.83、 12.38、 12.29、 10.96、 10.33、 10.18、13.02、11.06、 11.67、 14.17、 15.67、 16.77、 17.07、16.1、16.93。从国际比较中得知,我国宏观税负水平是低水平的,据《世界竞争力年鉴》48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数据,2000年各国税收收入占当年GDP比重(%)最低的是中国香港为9. 94、最高的是瑞典为52. 94,平均为35左右,其中:发达国家的日本为27. 02,美国为28. 22、澳大利亚为31. 82、加拿大为36. 35、英国为37. 27、德国为37. 99、意大利为42. 26、法国45. 60;发展中国家一般为20%-26%左右,哥伦比亚为11. 57、菲律宾为13. 93.泰国为14. 98、印度尼西亚为16. 51、印度为16. 79,阿根廷为20. 99、马来西亚为22. 31、韩国为26. 20、俄罗斯为26. 700,而我国为14.17%。 (二)国税宏观税负现状 1、全口径国税收入宏观税负 近年来我省宏观税负稳步提高,但与全国相比仍处于偏低水平。2005年我省全口径国税收入宏观税负为7.8%,分别低于全国、全国扣京津沪、江苏、浙江、广东3.9、2.2、2.8、4.7、5.3个百分点。 全省分市看,高于全省平均税负的有5个市,分别为青岛(14.6%)、济南(8%)、东营(14.2%)、日照(11.7%)、莱芜(9.9%),其他12个市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菏泽(3.9%)、聊城(3.7%)、威海(3.6%)、德州(3.4%)、临沂(3.4%)宏观税负在4%以下。 2、国内税收收入宏观税负 2005年我省国内税收收入(扣除海关代征和车购税,总局口径)宏观税负为5.8%,分别低于全国、全国扣京津沪、江苏、浙江、广东3.3、2.2、2.2、2.7、2.6个百分点。 关注微信公众号"爱财税",传递专业财税知识! 欢迎转载财税网的文章,请注明出处:财税网 (VRCFO.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