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香品读】读书亦读人(韩凯)

 甲子666 2016-03-03


作者

简介

    韩凯,女,博客名:么么小丫。郑州市二七区兴华小学教师,区名师培养中心编辑,郑州教育博客特约编辑,郑州市第八届教育博客大赛金奖获得者。十万多字的教育叙事博文《蹦豆向前冲》,真实记录了班主任工作的苦辣酸甜,再现小学生多姿多彩的成长历程。该专题博文获得了《教师之友》编辑管季超老师的高度评价,所改编的舞台剧登上了郑州教育电视台。


写博感悟:读书以明智,静处以修身。生活因学习而充实,生命因文字而动人.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童年 罗大佑 - 古典·经典·罗大佑

读书亦读人

——蹦豆向前冲(72)

文/韩 凯

很久没动笔,读书却未敢停。怕被孩子们撵上,更怕还没年老就已心老。

继续说读书。今天韩老师想跟孩子们谈谈读书与读人。班级开展阅读以来,韩老师一直鼓励孩子们读各种各类的书,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文学类的、百科类的,写实的、科幻的,男作家的、女作家的,感兴趣的、不太感兴趣的,等等等等。只有读得杂,才能了解更多嘛。

然而,读杂,并不代表随便捞起一本读,读完撂一边,然后再随便捞起另一本读。读书,其实就是在和作者对话,而作者所写的作品,正是作者想要传递给读者的某个故事某种情感或者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就是在读人。

那么,为了更加全面地读懂这个人——当然,我们很难仅仅凭借作者的几部作品而试图读懂这个人——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试着从同一个人的不同作品中,去搜寻去感受去描摹,然后在自己的心里对这个人的轮廓进行勾勒,哪怕是片面的、部分的、不太完整的呢。

老话怎么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能在我心里,描摹勾勒出的老舍先生是这个样子的,在你的心里,描摹勾勒出的冰心奶奶是那个样子的,或者同样都读一个人,却描摹勾勒出了不一样的作者。但是有什么关系呢,孩子,你不觉得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么?

在你用心去读了某个作家的好几部作品后,对于他(她),你有了模糊的一点儿印象,或者你开始渐渐地喜欢上了他(她),把他(她)当做了你的好朋友,从陌生到熟识,从模糊到清晰,你的心里就这么奇妙地平添了一个人!这个人虽然和你现实当中没有交集,他(她)既不是你的父母师长,也不是你的同学伙伴,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你们之间的熟识与相知。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任何想起他(她)的时候,打开书或者翻开思绪,跟他(她)聊上两句,他(她)懂得你的快乐与烦恼,他(她)是你最值得信赖的秘密终结者!你还可以在和同伴们聊天的时候,就像拉家常似的,给他们介绍几句这个人,就像介绍老朋友似的,讲讲关于这个人的喜怒哀乐,或许你还会发现你的同伴中竟然也有认识他(她)的,也有和你一样喜欢他(她)的,也和你一样了解他(她)的童年是在哪里生活的,他(她)一生中经历了哪些事,他(她)的哪部作品最生动有趣......你和同伴们摇头晃脑地谈论着,或者你们还会小脸微红地争吵几句,你说他(她)真烦,老写那些读起来让人难过的故事,同伴听了,争辩道:我倒不觉得呀,你没发现,那些故事里其实隐藏着许多温暖在呢!听听,多么令人满足令人愉快的一段谈话啊!

读着读着,你就认识了这么一些人,一些了不起的人,一些会写人物动物植物自然天体古今中外许多许多故事的了不起的人,他们以完美或不够完美的形象留存于你的心里,成为你的宝物,任谁也夺不去的宝物。

接下来,韩老师汇报一下,这阵子新结识的一个人,一个了不起的外国作家,他的名字叫海明威,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你可以不知道海明威,但你不可能不知道《老人与海》吧?对,就是那个写了《老人与海》的海明威。

作品、作家与时代,相互映照,不可分割,尤其是海明威。

先说说他的人生与影响力。

海明威自小受到良好的古典音乐教育,酷爱阅读,又受到父亲热爱自然的熏陶,有丰富的博物知识,是个有天赋的打猎好手,酷爱打猎。他年轻的时就以一部《永别了武器》在美国文坛崭露头角。并且有意识地寻求一种新的写作风格,认真学习并掌握了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多国语言,并能够熟练地进行写作。他当过兵,多次受过重伤,当过记者,采访过各国重要首领,报道过许多重大的国际事件。对待创作,他如运动员一样刻苦自律,写下了包括《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乞力马扎罗的雪》、《太阳照常升起》等在内的许多脍炙人口的长短篇作品。他坦诚求真,不妥协,创造出简洁、诗韵、有力、客观的严肃的文学风格,成为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史上一位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再说说他的文学风格。

海明威被称为“迷惘的一代”,后人评论他的作品,用“冰山理论”来做比方:极简的文字,露在冰面上的文字仅有八分之一,剩下的八分之七则深藏在冰层之下,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读他的短篇小说,就可以很真切地感受到其语言的简洁与凝练。例如短篇小说《今天是星期五》,短短的千字,却讲述了一个关于战争中对犯人残酷用刑的故事。星期五,耶稣受难日,影射在文中,那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遭受酷刑的犯人。三个士兵在酒馆里的对话,寥寥几笔,勾勒出他们对目睹这种酷刑的惊吓与愤懑。说实话,第一遍没读懂,怎么办呢,借助网络,查阅一下关于这篇小说的背景分析,然后再读,才渐渐体悟到那潜伏在冰层下面的八分之七讲的是什么。还有《雨中的猫》,同样以极简的语言,勾勒出一个内心渴望得到尊重得到独立的女性形象,同样可以说,文字很简洁,意义很深刻。

然而,说他的语言极简凝练吧,在中篇小说《老人与海》里,他却可以把一个极短的情节用喷薄欲出的、近乎铺张的文字描绘到极致。就像明知冰与火不能共存,却确确实实地就这么共存了,且和谐而又融洽地并存着,充满了蓬勃的张力,恰到好处,少一分有些弱,多一分就爆炸的张力。

《老人与海》里,老人在身心极度疲惫和病痛折磨下,与大鱼进行几个昼夜的生死较量,大篇幅地情景鲜活般地再现,大段心理活动的细致描摹,让这个故事充满了逼真的现场感,以文字铺开一张大网,把读者深深地罩在老人与自然的抗争之中,震撼而又不愿自拔。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耳熟能详的话,便出自这篇小说。当老人一次次地即将被病痛和残酷的现实打垮的时候,他凭借这样一种顽强不屈的坚持,一次次地与命运进行着抗争。虽然,故事的结局令人叹息,老人的坚持不懈最终付之东流,在返回的途中,他所捕获的大鱼被一次次的鲨鱼袭击,被吃得只剩下鱼头和鱼尾,被人们搁置在一堆海边废物里。可是,谁能说老人输给了大海呢?伤痛与劳作,灾难与运气,坚持不懈的星星之火与冷酷淡漠的现实生活。人生就是如此,或许你费尽心机付出了一切,却不一定能够换来你所想要的东西。但是谁又能说,这样的付出不是一种磨练与经历呢?

小说当中,处处都是精彩而细腻的描写。

例如,老人和大鱼周旋了一个昼夜之后,第一次见到大鱼的全貌——钓线慢慢地、稳稳地不断上升,接着,小船前方的海面鼓了起来,大鱼露出了水面。它不停地向上冒,海水从它的两侧直泻而下。在阳光的照射下,大鱼亮闪闪的,头部和后背呈深紫色,两侧的条纹在阳光里显得宽宽的,带着淡紫色。它那剑状的嘴足有棒球棒那么长,由粗而细,活像一把轻剑。它整个儿钻出了水面,随后又钻入水中,动作像潜水员一样流畅,老人看见它那大镰刀般的尾巴没入海水,钓线开始向船外飞蹿。“它比我的小船还长两英尺呢。”老人说。

我仿佛看到了那条鱼的样貌,流线型的巨大身躯,在深邃的海洋里沉浮,阳光下闪动着深紫,色彩摄人魂魄。

总之,在海明威的笔下,极简凝练的语言也好,细腻如发的文字也好,都传递着一种坚韧的、冷静的、棱角分明却又带着浓郁个人情绪色彩的气味。单纯从几部作品中,我们无从理解海明威对待感情对待人生,是怎样从踌躇满志到颓废抑郁的。正如我们不了解他所描绘的那些长长短短的故事,到底讲述的是现实的冷酷还是冷酷的现实。那些对待感情的纠葛,对待生活的迷惘,那些生命中无法逃脱的灰色的宿命,我们不能明了,因为我们没有感同身受过且没有感同身受的体味和境遇。所以,我们还是从文学的角度来欣赏,从对人生的认识和对艺术的探索来温柔以对吧。

当然,对于孩子们来说,老师建议你们只需要认识到,这是一位对文字有着偏执一般的痴迷、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讲故事、塑造了一个与命运顽强拼搏不言放弃的老人形象的伟大的作家,就足够了。

推荐你们读读《老人与海》,张爱玲如是说:我对于海毫无好感。在航海的时候我常常觉得这世界上的水实在太多。我对于捕鲸、猎狮各种危险的运动完全不感兴趣。所以我自己也觉得诧异,我会这样喜欢《老人与海》,这是我所看到的国外书籍里最挚爱的一本。

读书,亦读人。愿你们在书中邂逅更多的人,你会发现,人生不那么孤单了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