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凉探秘 | 五台山弘教大师灵骨塔

 雲泉 2016-03-03

清凉探秘 | 五台山弘教大师灵骨塔

在五台山山咀西侧崖麓掩映之下,有一座正在修建的古寺——万佛洞真容寺,此寺三面环山一侧遇水,原址曾于抗日战争前重修,因发现万尊唐武宗灭法时所藏佛像,故旧名万佛洞,历经沧桑,原寺已毁。在破败庙宇中,唯有一座元建六面六层古塔——弘教大师灵骨塔巍巍屹立于寺内西北角。

寺院已不复存在,惟弘教大师灵骨塔却保存完好。塔身平面六角形,六层,磨砖砌筑,实心,楼阁式,通高约20米。

清凉探秘 | 五台山弘教大师灵骨塔

寺院已不复存在,惟弘教大师灵骨塔却保存完好

弘教大师(127l~1337),俗姓张,名慧印,关西人,是元代五台山万圣佑国寺的第四代住持,系五台山弘扬慈恩宗的著名高僧。其自幼信佛,出家为僧。攻读佛经无不扣之门,但专以唯识为归。皇庆元年(1312),元仁宗赐紫衣香药,并遣旌幢送至五台山万圣佑国寺,以主法席,为该寺第四代住持。至治二年(1322),元英宗朝礼五台山,弘教法师陪驾。英宗回銮,陪驾至京,在永福寺校正藏典,授太子、贵人菩萨戒。后元文宗诏住天承寺,授司徒一品银印不受。元顺帝至元三年(1337)殁,年六十七。谥为“弘教大师”。寂后葬于五台山。

清凉探秘 | 五台山弘教大师灵骨塔

修葺一新的弘教大师灵骨塔

弘教大师是仁宗皇帝下诏书亲命佑国寺的第四代住持。至治二年(1322),元英宗朝礼五台山,弘教法师陪驾。英宗让弘教大师引见他一睹文殊圣容,这无疑给弘教大师出了一个难题。从昔至今,有几个人能得见菩萨?弘教内心踌躇,表面非常镇静。次日,他同英宗来到山花烂漫的南台,天空一碧如洗。于是,大师立即进入禅定,不一会儿,山峦间就滚起一团浓云,那朵云白透金,迅速变幻着各种形状,弘教大师急忙跪地,对着那团云双手合十,虔诚祷告说:“当今天子欲见大圣宝面弟子在此祈求,万望大圣指点。”接着又频频点头,那样子,好像在听从文殊教诲。英宗只见弘教对着那云朵再度礼拜,然后转身跪在他面前说:“启奏陛下,文殊大圣已经光临,请陛下上前叙话。”接着又说:“文殊菩萨只见有德能的人。”英宗皇帝见弘教行止礼拜,非常严肃认真,对自己又十分恭敬,并清清楚楚地看到“白光若水,弥漫空际,文殊之像依稀端坐云中”,因而十分高兴,回到京城后,派人赐给大师钱币、玉文殊像及七宝念珠。后来授其司徒一品银印,弘教大师固辞不受。至元三年(1337)弘教大师圆寂,其徒收灵骨建此塔。

清凉探秘 | 五台山弘教大师灵骨塔

弘教大师灵骨塔塔叉及顶层

现如今南山寺内佑国寺院内矗立着一通大清光绪九年(1883)立的印公碑,这通碑虽立于大清光绪九年,但碑文是元至元五年(1339)写的。其内容是记叙弘教大师的生平事迹。这块石碑是研究南山寺历史、弘教大师生平的重要资料。

碑文内容为:”公讳慧印,张氏,陕西下弁人,父名光,母魏氏。公年八岁,从乡先生张君读孔氏书。依北禅永昌寺真慧大师为僧,从草堂忠公、久道常公、月岩称公学佛氏法。及东游,其兄可诫之曰:“珍宝之赆,孰与忠言。既为佛矣,当永其道。浮云富贵,何足置怀。”公拜而别,乃由关陕逾河而东,从普救寺月公学圆觉了义。又逾河而南,从白马寺大慧国师育公学华严圆极之教。又从许州栖岩益公、洛阳意公学唯识等论。鄢陵之会,从五峰信公受苾刍戒。时湍阳缘公为羯摩,益公为教授,定公、究公、庆公等为七证,皆一时望也。

清凉探秘 | 五台山弘教大师灵骨塔

南山寺内关于弘教大师生平事迹的石碑

二十有三,鄢陵再会,资受具足戒。二十有四,从灵峰灿公之劝,嗣法于栖岩益公。因葛氏设百师会,升座说法,众会咸称第一,遂知名于世。又从律师秀公受四分律义。二十有五,从论师心崖和尚学因明等论。景德之会,僧录颖公为坛主,缘公为羯摩,益公为教授,五峰信公为和尚,重资大戒。二十有八,从大通寺验公学《华严大疏》。年三十,以僧录频公请讲唯识等论。凡受请讲说《华严》、《圆觉》、《楞严》等经、《因明》等论数十余次,三受资戒,饭僧十余万人。皇庆初,承太后旨,至京师于安国寺讲华严义疏。又以诏于弘法寺储校诸经钞疏。二年,于上都海宝寺讲《华严玄谈》及《甘露疏》。及还,于启明堂讲《圆觉》、《弥勒上生》二经。

清凉探秘 | 五台山弘教大师灵骨塔

弘教大师灵骨塔细部结构

其年冬,奉圣旨及太后命,遣殊祥院使执礼和台送至五台山大万圣佑国寺,为长讲法王,赐以袈裟,衣服有加。延佑元年,诏殊祥院使伯颜帖木儿论旨,住持此寺,讲说秘奥,为国延厘。六年夏,受秘密之法于帝师。又从上士僧吉学《六支秘要>)。英宗皇帝幸台山,从上历诸寺,所至承顾问,访以至道。至南台上,以阴云瞒翳,不睹光瑞。命公于文殊像前,致上之诚祷焉。俄顷,睹庆云流彩,身光焕景。文殊之像依稀如在明镜之中,诏公记于石。又谕旨凡此山之寺皆统于公,赐币万五千缗、文殊像一、七宝数珠一束,帛有加。又以诏乘驿至京师,与诸德于大永福寺储校藏经。三年夏,上遣宗室益不花太子奉御旨至五台,设华严会,赐公手诏,代上行香,加赐御酒。其为眷遇如此。岁乙丑,帝师至此山,施以衣帽、钞币、白金五十两。岁丙寅,又从上士管加受《时论》、《六支秘要》之法。

清凉探秘 | 五台山弘教大师灵骨塔

弘教大师灵骨塔细部结构

文宗登极,诏遣太禧院官乘驿致之京师住持大承天护圣寺授荣禄大夫大司徒,银印一晶,加赐金帛。上幸承天御仁寿殿,旨公曰:“而今而后,或有教门之事,汝可面奏。”公以嗣法于栖岩,承教于真慧,其道盖得之于栖岩之派的多和之师、益公之师也。三老皆望高于世,未有封号。因御史大夫撤迪公请于上,诏赐温公号曰多和国师、益公曰栖岩国师、广公曰真慧国师。公为人明敏好学,年二十余,已有盛名于时。公以其道见知于上,所得赐与之物于台山创寺曰普门,大都创寺曰宝云。至元三年丁丑五月二十三日癸亥殁。年六十七,门弟子二百余人,智安、了资、道佑,法贤、法量等首焉。火化,敛遗骨,建塔于西山之下。既葬,其徒状公出处之迹,谒铭于石。且佛氏之教,经莫大于华严,论莫奥于唯识,律莫详于大四分,至于百法,穷法相之本,因明著立破之规,此而通则三藏殊,文思过半矣。公之于佛,以学以行可谓博文绚礼者。夫纪之贞石,著之僧史,因无丑也。铭曰:

清凉探秘 | 五台山弘教大师灵骨塔

弘教大师灵骨塔细部结构

惟古明哲,遗世如屣。其讫于佛,必也有以。惟佛之大,其道孰此。遗言范世,百王是轨。

唯识唯心,万物终始。关键幽秘,非知莫启。惟公之明,爰究兹理。扬浅属深,遂穷渊底。

殷也超拔,遁也叠叠。听公瓴建,鲜不旗靡。匪义弗由,惟道之履。厥声孔嘉,升闻宸寰。

天龙荐及,如公其机。十科纪德,焕乎僧史。彼虽逢时,何足与此。有塔于林,西山之趾。

叶落归根,公其已矣。莫往莫来,孰生孰死。死而不亡,遗芳何已。“

碑文最底部落款为“大元至元五年己卯八月吉日、大万圣佑国寺住持智安等立石、钦差敕建五台山。”

清凉探秘 | 五台山弘教大师灵骨塔

现如今,弘教大师灵骨塔已被修葺一新,静静立于古寺旧址中,遥望着在正在修建中的万佛洞真容寺......

法界文殊 世界五台

感恩分享

享受智慧喜乐,拥有胜妙吉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