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三百年精彩大历史(转帖连载89)

 山乡武侠 2016-03-03
公族大家都懂,就是指国君的同姓宗亲。

  因为血缘亲近的缘故,各国一般都将公族视为维护统治秩序的骨干力量加以重用。可是晋国的情况却很特殊,史载“晋无公族”。

  晋无公族,并不代表晋国宗室的生育能力低下,也不代表晋国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就目光如炬地实行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一切都是“曲沃代翼”惹的祸。

  “曲沃代翼”是一次强势旁支通过流血冲突取代弱势主支而执掌政权的历史事件。晋献公即位后,鉴于曲沃系的君位来路不正,担心将来别的公族势力也依葫芦画瓢,于是采取了一种极端的防卫策略,把晋国公族杀得十室九空。

  骊姬乱政时,晋献公的儿子们卷入夺嫡风波,结果死了一半,跑了另一半,最后硕果仅存的晋文公依然承继了老爸晋献公的政治理念,又将自己的儿子大部分都遣送到国外发展。

  经过如此轮番的砍削,晋国才终于形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公族凋零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卿族当权的局面。

  我是海棠栖露,我为自己代言。本文唯一授权连载网址为:天涯煮酒http://bbs.tianya.cn/post-no05-381555-1.shtml。朋友们的每一次点击和留言,都是对海棠莫大的支持和鼓励,谢谢!

  那么赵盾改革的目标就是恢复公族这个系统。

  至于眼下晋国公族成员稀少,人数在急切间难以形成规模的问题,赵盾也找到了解决的办法,那就是以卿族来替代。

  具体措施是,设立公族、馀子和公行三种官职,以卿的世子担任公族,卿的世子的同母兄弟担任馀子,卿的庶子担任公行。

  赵盾重设晋国公族,让卿族享有公族的身份,很明显是要为赵氏及其拥趸谋求更加优厚的政治地位。从长远的意图来分析,他或许是想为赵氏辅国打造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赵盾的一手操控下,首先获取公族大夫殊荣的,是赵盾庶母赵姬所生的次子赵括。

  赵盾的老爸赵衰是卿族,卿族的庶子按理只能担任公行,为什么赵括可以担任公族呢?要理清这个头绪,我们还得补上一些赵盾的家庭背景。

  重耳和赵衰流亡翟国时,分别婚配了季隗和叔隗,叔隗为赵衰生子名赵盾。重耳回国后,把女儿赵姬嫁给赵衰作为夫人,赵姬后来陆续生下了赵同,赵括和赵婴齐三个儿子。

  赵姬虽然贵为公主,但为人很低调,也很贤明,主动劝赵衰把叔隗母子迎回来。赵衰辞谢不肯。

  赵姬说:“做人要厚道,怎么可以得了新人就忘了旧人呢?”固请之。赵衰拗不过,只得遵行。

  叔隗母子归晋后,赵姬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赵盾是家族中不可多得的干才,于是亲自向老爸晋文公请命,要求改立叔隗为赵衰的夫人,改立赵盾为赵衰的世子,而自己娘儿四个情愿居于叔隗母子之下。晋文公同意了。

  赵盾对赵姬之恩铭感于心,为了报答赵姬当年的逊让,他特意对晋成公说:“(赵括乃)君姬氏之爱子也。微君姬氏,则臣狄人也。”

  以“君姬氏”称呼赵姬,意味着赵盾以赵氏宗主的身份,把赵衰夫人的名分又还给了赵姬。

  而既然赵姬作了赵衰夫人,那么赵同,赵括和赵婴齐三人也就随之成了赵衰的嫡子,赵盾本人则成了赵衰的庶子。

  可是,赵括仅居嫡次子,他上面还有个同母的哥哥赵同,怎么着这个公族的官职也得让赵同来担任,他赵括顶多拿个馀子走人呀!为什么最终赵括担任了公族大夫呢?

  奥秘藏在“爱子”两个字里面。赵盾以赵括得到赵姬宠爱的缘故,拔高了赵括的品秩,让他获取了赵衰世子的名分。所以,经赵盾这么一改,赵括当个公族也就名正言顺了。

  封赏赵括之余,赵盾也给自己在公族系统内安排了个职务,即“旄车之族”,这仅仅是个公行的级别。

  以公行的级别而兼领中军元帅的职务,不得不让我们感叹,官场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后来,诸如郤氏、荀氏(中行氏、智氏和程氏的统称)、栾氏、韩氏等卿族也有成员陆陆续续加入了公族大夫的队伍。

  设立公族大夫,从法理上进一步巩固了以赵盾为首的统治秩序,对于晋国当前的稳定繁荣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然而,即便是赵盾这样经天纬地的政坛高手,也难免有他的历史局限性。赵盾所没有料到的是,正是因为今天他把晋国卿族的地位擢拔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为日后赵、魏、韩三家分晋埋下了关键性的伏笔。

蝶变
  公元前615年,楚穆王收到天国的传唤,无可奈何地将王位甩给了儿子楚庄王。

  甩完以后,楚穆王的在天之灵恨不得再次下凡。因为楚庄王上任伊始的表现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不忍猝睹。

  这家伙整天把自己关在王宫里和美女们玩过家家,对于朝政不闻不问,俨然把自己的职务从楚王降成了大内总管。

  楚庄王如此辱没祖宗家风,是不是因为他的心智和品性有问题,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和楚国贵族若敖氏长期担任军政要职、权势滔天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权力是一种稀缺资源,若敖氏攫取的份额多了,留给楚庄王的份额自然就少。而在崇尚暴力的楚国政坛,一位君主倘若没有掌握多少实质性的权力,那最佳的生存之道就是赶紧闭嘴。

  若敖氏的势力到底大到什么程度呢?

  我是海棠栖露,我为自己代言。本文唯一授权连载网址为:天涯煮酒http://bbs.tianya.cn/post-no05-381555-1.shtml。朋友们的每一次点击和留言,都是对海棠莫大的支持和鼓励,谢谢!

  这么说吧,从楚武王至楚成王五代君主的任期内,有史可查的令尹共有十位,而其中有七位就出自若敖氏。

  如果这样描述还不能给大家带来关于若敖氏专权的直观感受,那我们不妨从若敖氏中选取一个名叫斗克的人作代表,以他的经历为样本,体会一下若敖氏的政治能量。

  斗克是斗班的儿子,以前曾担任申公(申邑的主官),公元前635年在鄀国和秦国交战时被俘,后来因为崤之战的缘故,秦国急于联楚抗晋,斗克因此重获自由。

  斗克回国之后,自认为促成秦楚媾和有功,但迟迟得不到朝廷重用,因此心中颇为怨恨。

  有怨恨的不止他一个,王室有个叫燮的公子,在令尹成大心死后,谋求接替令尹的位置,结果被成嘉捷足先登,也是一屁股的火气来着。

  斗克和公子燮因为类似的境遇,很快就结成了政治同盟,时刻准备着,要从令尹成嘉的手中抢班夺权。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初登王位,附属于楚国的舒国叛变,成嘉与潘崇一道领兵出征。

  成嘉前脚刚走,奉命驻守郢都的斗克和公子燮后脚就加固城防,预备截断远征军的退路,让成嘉要么横着进郢都,要么竖着流亡天涯。

  相关工作展开以后,斗克大概又觉得这套流程耗时太漫长,实在是等得难受,于是拿出只争朝夕的精神,派刺客赶赴前线暗杀成嘉。

  不料成嘉躲过暗杀,在摆平舒国后立即回师反攻。

  几板斧下来,斗克和公子燮力不能支,遂挟持着楚庄王仓惶逃往商密,结果在途径庐邑时被当地的地方官击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