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去年11月份,江西省委宣传部、文化厅、文物局召开新闻通气会,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对外公布“南昌海昏侯墓”阶段性考古成果之后,“南昌海昏侯墓”由此正式进入公众视线。 该墓被国家文物局及专家做出了“四最评价”:文物保存最完好、墓园及主墓内结构最完整、墓园区及城池区布局最清晰、出土文物品类数量最丰富,具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建设世界科学考古圣殿的意义和价值。 因画有孔子生平的屏风、马蹄金等珍贵文物,令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备受关注。海昏侯墓自2011年开始发掘至2015年底,已出土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竹简、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两万多件。小伙伴们看到这次淘出来的东西,不禁要屏住呼吸,睁大眼睛地感慨一句:真壕啊! 非常非常所的金子! 成吨成吨的铜钱 大家是不是都想问,这么壕的墓,主人是谁呢?直到昨日9时,首都博物馆礼仪大堂内举办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由江西省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考古证实,才知道墓园主墓墓主人即为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说起刘贺,你也许不太了解,但他的爷爷你肯定知道,刘贺的爷爷就是威武的汉武大帝刘彻。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无子,刘贺被拥立为帝,在位仅27天,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废,依旧回故地巨野做昌邑王。元康三年(前63年),被废为海昏侯,移居豫章国(今江西南昌)。神爵三年(前59年),刘贺去世,史称汉废帝。 【私印】 纯正汉代玉印,简约大气,越看越有味道 【简牍文字】 长期浸淫书法圈的小编一眼就看中了自己的心头好。在墓中出土了大量漆器文物,而且在这些漆器上还有明确的文字记载,这些文字为汉简和古隶,色泽鲜艳如新,字体风格几乎相同。小编当时看了就被吸引住了,之前见过的汉简大多都是笔画粗细对比特别明显的,细的极细,粗的特粗,甚至有的还比较粗犷,而在此处见到的却给人一种高古流畅之美,相比来说更小清新了些。如下图:
在出土的木牍上,专家发现了海昏侯与侯夫人写给皇帝、皇太后的奏章副本,仔细辨认,木牍上“海昏侯臣贺”、“陛下”、“呈太后陛下”、“元康四年六月”等字样清晰可见。 【奏章副本署名“臣贺”】 更珍贵的是在这还发现了用朱砂书写的墨迹,而且字迹清晰,线条饱满,这些对于我们这些书法爱好者来说真是恩赐。 上面清楚的标有定价,包括漆木各类材料和工匠的报酬,漆文将这些内容都罗列出来,然后列出 “并直”,也就是合计开销的成本,以铜钱计。漆文所见计数,有漆盾上的 “五百五十三”,木笥上的“六百九十七”、“九百六十一”。 【附加注解】“十”与“七”要分清 【十】 【七】 众多文物中,小编最喜欢的就是下面的这个木牍,无论从其结构、线条和用笔上来讲都非常的精致,如果把它放到现在,那绝对是书法之精品,尽显王者之风范啊! 此外,考古学家还精选了400多件墓中出土的文物,在首都博物馆进行对外展出,自昨日起开始,展览期限为三个月,喜欢的朋友可以去首都博物馆看一看。 【视频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