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管理模式的企业文化观(四)

 流星雨30 2016-03-04

文化:企业信仰的载体

 

 

企业文化

智慧型组织的信仰就是企业和组织内部共同的目标。当企业的目标不断达成,企业信仰形成时,企业的文化,将成为承载企业信仰的载体,成为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文化逐渐形成。当企业的目标不断达成,企业的信仰形成时,其企业的文化就最终成形和成熟了,此时的企业文化,将成为企业信仰的载体,闪耀出企业信仰的光芒,指引着企业不断地向前探索,持续地朝前发展。

 

企业文化,因信仰而优秀——

 

C管理模式的企业文化观(四)

企业文化与企业目标(概念图)

企业有了信仰,就如同一个人因拥有了更远大的目标,有了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而变得更为坚定、坚信、坚持与坚强,因而企业将变得更为强大和不可战胜。

 

同时,企业有了信仰,企业的文化也就更具力量,成为企业至高境界的管理工具——

因为拥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信仰,企业文化可以为各部门、各员工创造一个更为和谐的环境,使各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默契配合、亲密无间。在这种和谐的机制下,部门和员工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各自能力、实现自我价值、超越各自的目标。

此时,企业文化像一双“温暖的大手”,将企业各部门和每一个员工拥在怀中,让他们感到无比温暖和安定。

因为拥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信仰,企业文化所形成的凝聚力,使每一个员工都因发展目标更清晰、更明确,思想更统一,而能与企业共享阳光,共经风雨。

此时,企业文化就象一根“神奇的魔棒”,时刻动员着企业中的每一份子,无论企业面对多大的困难,都能齐心协力奏出企业的最强音。

因为拥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信仰,在企业间的竞争已成为企业文化竞争的今天,优秀的企业文化,将熏陶出更为优秀的员工,同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优秀的企业文化,也更能够不断激发企业每一个员工的激情与斗志,从而使企业拥有更强的战斗力和竞争力。

此时,企业文化就如一部功率强劲的“精神永动机”,为企业各部门和每一个员工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企业文化,不仅仅是口号——

企业文化是企业信仰的具体表现,是企业的核心价值,是企业的哲学,因此,企业文化凝聚着企业内心的灵魂和精髓,是可以渗透到企业每一个员工内心的精神力量。

“艰苦创业”、“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是大庆的企业文化;

“一切皆有可能”是李宁的企业文化;

“真诚到永远”、“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是海尔的企业文化。

这些企业的文化,并不是停留在口号的表面,在其背后,都隐藏着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闪耀着企业信仰的人性光芒。

海尔“真诚到永远”的企业文化的背后,就有这么一个小故事:一位送货员给一位客户送洗衣机,在路上车坏了,他自己就背着洗衣机步行3个多小时把货送到了客户的家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渗透到每一位员工的心里,并转化为力量和动力,形而上的企业文化是难以做到的。

可见,企业文化是企业超越物质之外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绝不是一句口号这么简单。

企业文化的运用——

企业文化承载着企业的信仰,指引着企业整体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对于企业各部门和员工而言,这是一个大的目标和方向,是精神和思想层面的。

那么,企业文化如何在将企业信仰转化为企业各部门和员工精神动力的同时,变为指导其具体工作的方法呢?

要将企业文化具体到企业组织的各个部门和员工,就需要企业将企业信仰分解到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

我们知道,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部分为众多职能不同的部门。企业文化的分解,就是企业要结合各部门的不同职能和特点,将企业文化在企业信仰的方向和基础上,进行目标和功能的有效的诠释。

具体地讲,企业文化的分解,就是要把企业文化分解为企业头部的文化,脖子的文化,臂膀的文化,胸腹的文化,臀腿的文化。也就是根据组织内部不同的职能职责,将企业信仰的总体目标,分解到不同的组织内部,形成更贴近其实际活动的部门文化。

以海尔集团为例,如果我们把海尔视为智慧型组织形态,那么它的企业文化分解如下图所示——

C管理模式的企业文化观(四)

海尔企业文化分解(概示意图)

可以看出,企业文化的分解,使海尔看似很空乏的企业信仰,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海尔企业文化的分解,对其智慧型组织内各职能部位功能的发挥,具有了具体的指导作用,企业信仰也因此具有了“实用性”;

海尔企业文化的分解,使其企业文化层次更加完善,内容更加丰富;

海尔企业文化的分解,使其企业信仰得到了更详尽的诠释,变得为更容易理解,因而其企业信仰更加深入人心,并能够在企业内部得到更深入的贯彻。

企业文化的发展特征——

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企业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的。这是因为企业在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的企业文化为其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贴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的文化,能更好的引导企业向前迈进,达成并超越阶段性的目标。

一般来说,企业文化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就其对企业组织内部的作用而言,其表现有如下特征:

创立初期的企业,其企业文化一般倾向于激发员工的创业激情,鼓励个人英雄主义。

成长时期的企业,其企业文化一般倾向于激发员工的开拓精神,鼓励创新精神。

成熟时期的企业,其企业文化一般倾向于强调内部沟通和协调,倡导团队协作精神。

衰退时期的企业,其企业文化一般倾向于引导员工的奉献精神,鼓励创新与变革。

 

 

智慧型组织  三代同堂的信仰文化

 

 

对于智慧型组织而言,其企业信仰和企业文化与普通企业最大的不同,在于智慧型组织企业信仰和企业文化,更多地结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智慧型组织中,其企业文化同样呈现出“三代同堂”的“家庭文化”特征。作为家庭中爷爷辈的企业高层,其文化更多地体现了道家的思想;作为家庭中父亲辈的企业中层,其文化更多地体现了儒家的思想;作为家庭中儿子辈的企业基层,其文化更多地体现了法家的思想。

智慧型组织通过道家、儒家、法家文化的融合,使其企业文化总体呈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的状态。

智慧型组织的企业文化体系,大致可以分为“情”、“理”、“法”三个层次。即高层的文化信仰为“道”,中层的文化信仰为“儒”,基层的文化信仰为“法”,智慧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分解到企业的高层、中层、基层,形成了智慧型组织的“天格”、“人格”、“地格”。

 

高 层 的 信 仰 “道”

道家,源于我国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在智慧型组织中,企业高层对“道”的信仰,其追求的目标是“大道”,即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大规律。企业高层信仰“道”,就是企业高层对 “天 | 人 | 地”自然组织普遍规律的遵循。

“大道无为”,高层的经营哲学——

“大道无为”是道家所推崇的思想,也是智慧型组织中企业高层的经营哲学,是经营之“道”。“大道”就是世间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规律,“大道无为”就是企业高层不要整天想怎么去按自已的意图去修正事物的规律,而要善于发现并引导和开发规律。“大道无为”看似“无为”,但其遵循规律办事的信仰,实际上是以“无为”的形式达到了“大为”的结果。

作为一个企业的高层,就是要有这种境界,站在一种“无为”的高度,尊重基层的本性,并循循善诱,对其加以引导和开发。

“上善若水”,高层的价值观——

“上善若水”是企业高层的价值观,也是道家所推崇思想之一。《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这里我们谈及是要体现高层对基层的博大胸怀,在这个大胸怀里,有爱,有理解,有包容,有教导,有原谅。

 

可见,作为企业的高层,需要学习道家的思想。高层信仰“道”,就是要把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大道无为、上善若水的思想,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演化为企业的哲学,即企业的“天格”。

 

中 层 的 信 仰 “儒”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学派。孔子是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仁”,表现为“仁爱”、“爱人”。儒家思想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中庸”中儒家的思想精华。

在智慧型组织中,企业高层对“儒”的信仰,其追求的目标是“中庸”,其追求的方式就是“人治”。

“中庸”,中层的运营哲学——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也是智慧型组织中企业中层的运营哲学。“中庸”的“中”,是适合,“庸”指按照适宜的方式做事,中庸即按照适宜的方式做事就可以长久。

对于智慧型组织的企业中层而言,“中庸”就是要适度把握,按照适中方式做事,并力求保持在一个合情合理的范围之内。在智慧型组织中,企业中层对“儒”的信仰,就是将高层的战略转化成为合情合理的具体战术。

“三治”,中层的管理思想——

礼治,就是中层在企业管理中,要维护“家庭”中的尊长卑幼的基本体制与礼制,从而使企业智慧型组织保持人形结构。

德治,就是中层在企业管理中,要加强“家庭”成员的内部修养,以德育人,使企业智慧型组织保持健康的体质。

人治,就是中层在企业管理中,要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人为本,使企业智慧型组织保持生机与活力。

 

可见,学习儒家思想,非常有利于企业中层正确处理如何对待高层和基层的问题。作为企业的中层,需要学习儒家的思想。中层信仰“儒”,就是要在企业运营管理的过程中,通过“中庸”和“三治”,形成企业的品德,即企业的“人格”。

 

基 层 的 信 仰 “法”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法家代表人物之一的韩非子提出了以法为主,法、术、势结合的治国理论。

在智慧型组织中,企业基层对“法”的信仰,其追求的目标是“法”,其追求的方式就是以“法”为本,“术”、“势”结合。

以“法”为本,基层的行为准则——

这里的“法”,一方面指企业的制度和规则,基层对“法”的信仰,就是要遵守企业的制度和规则,以“法”为准则,规范自已的行为,从而使自已更好地融入到企业组织中去。

另一方面,“法”又指工作的方法,基层对“法”的信仰,就是要把中层交代的战略战术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所以要做到合理合法。

“术”、“势”结合,基层的方法论——

这里的“术”与“势”,已不是法家思想的本意。对于智慧型组织基层而言,“术”不再是权术,而是指战术;“势”也不再是权势,而是指气势。

基层对“法”的信仰,需要“术”、“势”结合,就是要充分发挥基层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追求最好的工作方法,制定最巧妙的战术,并以最恢弘的气势予以实施。

 

可见,作为企业的基层,需要学习法家的思想。基层信仰“法”,就是要在企业项目的实施和执行的过程中,把法家的“法”、“术”、“势”的思想,运用到具体的操作中,创造企业的基业,即企业的“地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