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的真谛在于唤醒

 边英骑士 2016-03-04


    

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每个学生都有向上的自我欲求,拥有内在的自我发展动因,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去唤醒,去激发,去点亮。

    工作要布置,要求要提出,同样的内容,表达主体不同,效果是大相径庭的。如果老师强行规定,学生或许也可接受,但被动性很强,是不得不做;如若教师对学生加以诱导,让他们说出该怎样做,那是本体的主动需求,是自情自愿。比如今年秋季“运动会”的工作布置,其中一项是给运动员买东西,这是学校运动会贯例,所以我想都没想,就把工作交给班长,让他通知同学们捐一两元钱,并让生活委员买些巧克力、葡萄糖之类为运动员补充能量。后来,有同学家长给我反映我才知道,学生对此有意见。我很费解,运动员参加运动会是班级的集体活动,他们争得的荣誉也不是自己的,孩子们有什么意见呢?原来小学运动会规模小,项目少,基本上是运动员自己带点高能量食品,班级没有运动会专项支出。但我又一想,如果我换一种方式呢?运动会前,我如果对学生进行一番引导,效果是不是更好?比如:

    1、同学们,下周*是我们进入徐水二中参加的第一次运动会,我们希望在运动会表现如何?取得怎样的成绩?(学生肯定会希望取得优秀成绩)

    2、既然这样,****等几位同学作为参赛运动员,他们取得的成绩不只是自己的荣誉,他们是在为班级而战,为班级而搏,作为班级的一员,我们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呢?(学生会说为他们呐喊、加油,保持良好的班级纪律,甚至捐些东西,如葡萄糖之类)

    我如果这样引导,不但让学生理解了工作的意义,而且开展起来更加积极主动,效果肯定也会好的多。

    学习与纪律更是如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引导学生向上的一面,让学生产生规范行为、提高成绩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的学习劲头才会十足,成效才会明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