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新学期支招!“四招”保底助积累

 怀素而静 2016-03-04
新接手一个班级,觉得需要全面加强语言积累。于是每个孩子一个小本本,本本上每日一记录,每周一次班级大交流,每周一次“印象积累”大评比。教学时间再紧,教学任务再多,也不挤占语言积累交流的时空,硬是坚持着、坚持着……“不然会对儿童一生的语言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而这种损失在以后任何时候采用任何方法都可能难以弥补。”

1
梯级奖励
交流课的时候,班级里分成八个小组,八人一小组,大家一是互相翻看小本本,查阅摘抄了多少好词、多少好句,一周60个新词、12个有特点的句子是保底,不封顶;二是互相阅读作文及小练笔,看看小作者在文章中作了多少记号,因为那些记号是小作者运用了新词,仿写了有特点的句子的鲜明标记;三是两两对测,一口气能说出新摘抄中的十个词语即过关。

综合三个方面,评定每周的星级,奖励老师特制的漂亮卡通星星一颗。从一星级起步,第二周综合表现好升为二星级,再奖励一颗星星,达到五星级后,带着五颗星星到老师那里换一个卡通“月亮”,积满三个“月亮”,到老师那里换一个卡通“太阳”。语言积累的量与质不容易量化,学生互评意在互相促进,互评结果能说是正确的,不能说是精准的,故叫“印象积累”,大概而已。学生不斤斤计较,反而十分喜爱,争先恐后,兴趣盎然。一年下来,渐渐养成积累的习惯。那么,小本本上的好词好句从哪里来?

2
到课文里寻宝
课文是运用语言的典范,每一课里有新词,读一读,写一写,用一用,记一记是家常便饭,不必天天提起。要拎一下的是学生不易发现的一类词,比如教学《匆匆》一课,效仿薛法根老师,比较朗读“匆”和“匆匆”、“头涔涔”和“头上涔涔”、“泪潸潸”和“泪水潸潸”、“赤裸”和“赤裸裸”、“白走一遭”和“白白走一遭”等,发现、感悟叠词的节奏美,叠词就成为学生积极积累的词语了。还如同样表示欣喜、快乐地行进之意,为什么以前的课文常用“欢快地”,而《草虫的村落》里写的是“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同样表示辛勤劳动之意,以前常用“辛勤地劳动”,而《草虫的村落》里写的是“勤勉地奔忙”,学习时注意前后勾连,在课本里多走几个来回,从而发现词语间细微的区别,比较中对词语的理解更明晰,甚至能联想到词语蕴含的意境。

3
去生活中捞金
爷爷奶奶拉家常,叔叔哥哥侃大山,七大姑八大姨谈天说地,话里话外有新鲜词吗?有的,你瞧:

王兰兰交流——那天我爸在电话里对别人说:“我在单位是扛大梁的,给你找点资料还不是小儿科?你不用着急,我现在就给你一颗定心丸吃。”我赶紧记下“扛大梁、小儿科、定心丸”,爸爸的幽默、吹牛皮就是这几个词的功劳。

齐子龙交流——我小姑姑正在扫地,看见姑父走进家门,赶紧把扫帚递给姑父:“来,接盘侠,请继续扫地。你懂的,我得加班去!”“接盘侠、你懂的”都是网络流行语,偶尔用一用,活跃气氛,增加亲切感,可以“上榜”,于是我记在小本本上。

生活中的语言很鲜活,不能放过。

4
在仿写中探秘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表达特点,或生动,或细腻,或气势磅礴,或优美动人……这些特点总是通过一定形式的句子、段落表现出来,在学习课文时,屡屡作为感悟的重点,不放松,更不放弃。在学习《穷人》一课时,先让学生寻找、朗读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发现描写桑娜忐忑不安的那段话的表达样式:“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鼓励学生仿写,用问句写心中的疑问,用省略号写想法的变化。读中仿写,仿中有创,深化了对句段描写特点的认识。像这样,不断积累句段表达的样式,学生的语言发展飞快,又延伸至读课外书籍,效果更明显。

如此,在学生最该积累的年龄,促进他们积累最优秀的语言,让语文老师——我,工作保了底。

新学期到了,班里的小家伙儿们吵吵闹闹地又来了;春天也到了,脑子的新想法是不是就像小竹笋一样噌噌往外冒?

想改变一下班级管理模式?想尝试下新的教学方法?想让自己的教学生活发生点儿变化?

想说、想做、想了解什么,都在留言区告诉我们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