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实现善治之路径探析

 云天一鹤757 2016-03-04

话题:教育学习

摘要:为提高高职教育质量,高职院校开始向管理要效益,对传统教学管理进行反思,寻求通向善治的道路。本文从现实角度考察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实现善治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实现善治之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善治;路径
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来,高职教育质量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教育部针对提高高职教育质量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并采取了综合措施,旨在全面提高高职教育质量,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和谐、持续发展。各高职院校也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开始向管理要效益。
教学管理是高职高专院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遵循教学规律和管理规律,按照培养目标要求,对教学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过程。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使命。因此,高职教学管理要根据其自身特点进行改革与创新,切实有效地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实现善治之必要性
善治作为西方新的政治分析框架,其在我国国内应用始于公共管理领域的改革,自20世纪90年代起变得日益引人注目。所谓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在于它是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政府与市场对公共事务的互动合作管理,是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互相促进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这种治理理念强调管理活动中各主体之间积极有效的合作。善治理念亦可应用于教学管理改革之中。善治的基本要素包括: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有效。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一般性要求其达到善治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与其他学校教学管理在目标、功能、任务上具有共同点,这种一般性要求教学管理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达到一种善治的治理境界。
实现教学管理目标要求善治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办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是每所学校的最终目标,高职院校亦不例外。教学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制度化的管理,教学管理强调规范有序,并非死板僵化。实际上,高效率的教学管理活动正是靠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而有序地进行的。现代管理强调人性化管理,所以,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也在努力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创造活力,共同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可见,以互动、合作、参与为本质的善治治理方式是实现教学管理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
完善教学管理功能要求善治教学管理是连接教与学的纽带,从本质来说,它是一项管理活动。因此,管理、协调、服务、监控是其必备的功能。教学管理工作需要管理好教学方面的常规事务,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在各系部、职能部门、教师与学生、领导与基层之间传递和沟通信息,协调各种教学关系;分析汇总教学、教研室、实验室的情况,以及教学成果和学生学习状况,为领导层和其他部门决策提供信息,为教学、教师、学生等服务;对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使教学工作始终处于有效的监督与控制之下,向着既定的培养目标有序运行。因此,要实现教学管理的功能并使其不断完善,必须依照有效的规章制度及程序规范行事,按照管理规律办事,以合法性为前提的善治治理方式则为完善教学管理功能提供了可能性。
完成教学管理任务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任务繁多,主要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例行管理、考务工作管理、学籍管理、教学档案管理、教务规章的制定及执行等,需要有严格规范的管理规章制度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评价、教学档案等各教学环节进行科学管理。所以,以法治为内容的善治治理方式正是圆满完成教学管理任务的机制保障。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特殊性决定善治是其实现最优效果的有效途径
高职教育毕竟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以就业为目标、以企业需求为依据进行教学管理。所以,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在教学活动、教学组织形式上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善治才是教学管理达到最优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特点决定了其教学管理应实现善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直指就业,主要培养具有实践技能、创业能力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体制上要充分考虑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以及不同行业和职业的知识技能养成规律;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实践性强,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掌握职业技能与理论,进而应用于实际工作,所以,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高职院校教学活动存在这些特点,一般的管理方式已不能完全承载整个教学活动的良性运作,需要走出一条新的管理路径,善治因此成为最佳选择。
高职院校教学组织形式需以善治教学管理为依托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直接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的,因此,“工学结合”成为高职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管理运行中,工学结合由于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从而改变了传统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同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各不相同,教学组织形式也各有特色,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已不适用。为了正确应对各企业的需要,有效组织好各专业的工学结合,充分发挥“工学结合”的作用,必须从全校教学管理层面上进行统筹安排,建立一个适合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管理体系。构建适应市场的教学目标体系、科学可行的教学计划体系以及充实优化的教学资源体系,只有善治式教学管理才能胜任。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实现善治之路径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要实现善治,无论是管理理念,还是管理机制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一)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先进的管理模式需要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要实现善治,就必须首先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教育即服务”的观念使教育目的在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中找到了平衡,服务观点的确立使教育的服务功能得以全面强化。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服务理念的确立更显重要,这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生命”的办学宗旨从本质上要求教学管理由计划时代的“统治”变为“服务”,为企业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
现代教学管理重视“以人为本”、“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等现代管理思想。教学管理要“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重视全校师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创设和谐的环境,使大家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全员参与”思想则认为全体教职员工是学校管理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学校带来更大的效益,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全体教职员工的主动参与更为重要。当每个人的才干都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实现持续改进时,学校将会获得更大的收益。“持续改进”是指在全员参与基础上遵循PDCA模式,通过控制组织过程,实现改进组织业绩目标,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校对改进机会的快速反应、追求效益、追求卓越的过程。
现代管理思想中责任是一个重要因子,责任意识贯穿于有效管理的全过程,每个管理环节都离不开责任。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也必须强化责任意识,最终实现对学生负责、对用人单位负责、对全社会负责。
(二)推进教学管理模式改革
新的管理观念是现实对教学管理改革的宏观界定,要使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实现善治,还必须有微观方法予以支持。首先,适当分权,改变集权式体制。将一部分管理权力下放,允许各层次在具体工作实际中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增强决策的开放性、计划内容的多元性和多样性、计划执行的弹性以及评价分析的科学性等。
其次,引进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增强管理的科学性。以开放的态度,在教学管理中引进系统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等现代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同时,充分运用网络化手段,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公开教学管理全过程,对内鼓励全体教职员工,甚至是学生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及时回应师生对教学管理的合理要求,发挥一线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评价作用,以促进教学管理更加良性和高效地运行;对外则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用人单位互动,紧抓职业教育的特点,传递市场行情和就业信息,灵活调整教学培养目标和计划,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提高高职院校的市场竞争力。
再次,建立激励机制。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参与者都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因此,教学管理不能一律追求严厉,而应在严格管理的同时,有效运用激励机制,创造条件满足教师与学生的合理需求,并注重引导将这些需求同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使搞好教学、努力学习成为教师、学生的最高层次的需求,使其产生教与学的内驱力,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在保证教学规章制度有效实施的基础上,给师生留有一定的自由度,尽可能使教学过程的管理由外在的强制性控制转化为内在的自我控制,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建立有效的评价监控体系
教学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包括社会质量(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内部质量(学生对学校教育服务的满意度)、工作质量(教育管理者、实施者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其中,工作质量是提高社会质量和内部质量的保证。无论是社会质量还是内部质量最终都要通过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来获得,依赖于工作质量,的提高。工作质量是否提高,可视为对教学管理工作是否有成效的评判。教学管理有没有促成企业、学校、师生的互动合作,教育活动的所有主体是否真正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是否形成了有效的合作,达成学校效益最大化,建立有效的评价监控体系将成为巩固教学管理效果、真正实现善治的强力保障。
为此,需要建立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学生、教师、领导评价相结合,评价与监控相统一,全方位、多形式的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及运行机制,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系统,收集各种对教学质量状况的评价信息和对教学工作各方面的建议、意见,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信息系统,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将各种评价、监控信息及时传递到相应的业务部门,经过分析后向决策者提出建议、意见,或向执行层发出执行指令,并且通过客观公正的考核与评估结果,运用各种手段,奖优罚劣,在教学管理领域中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以实现持续有效的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王建华.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新趋势及我国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8,(5).
[3]祁占勇,陈鹏.治理理论语境下政府与高校关系的“善治”[J].中国高教研究,2008,(8).
[4]周茂东.对高职院校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5]柳海民.教育原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赵中建,等.学校管理体系与ISO9000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赵翔宇,等.教育服务观:ISO9000质量管理视野下教育理念的嬗变[J].教学与管理,2008,(11).
[8]谢达,等.ISO9000标准在课堂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8,(10).
[9]费真,等.建立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价、监控体系的构想[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作者简介:
王艳(1982—),女,江苏南京人,管理学硕士,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航海技术系教学秘书,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

分享:心醉醉她 >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实现善治之路径探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