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擒拿,别人不会告诉你的一些技巧!

 HGW0400 2016-03-04

作者简介: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正宗传人——陈超师傅的入室弟子,习练陈氏太极拳十年,热衷太极拳技击,现居上海。

本文版权属于作者,作者是陈超太极会会员。

转载时请完整注明「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陈超太极禅武堂chenchaotaiji」并附上文末含二维码的签名档。

本文不讨论擒和拿的区别,统称擒拿,也不累述练习擒拿到底实用与否,主要目的是结合多年习拳经验,针对太极拳擒拿术总结一些实用理念、技巧,以供拳友参考,希望能给拳友们一点启发。

首先需要说的一点就是,理念往往比技巧更重要。思维的障碍不破,技巧往往到了某个阶段就再难突破。

一、以小博大or以大博小

太极拳中经常提到以弱胜强、以小博大,而这一点在擒拿中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体型、力量均弱于对方,想制服对方,如女士遇见歹徒,何为?若想以弱胜强,必须以(吾之)大博(彼之)小。

擒拿,主要使用部位是上肢,上肢包含有手指、手掌、手腕、手肘、肩膀等关节,同时擒拿的对象亦为这些关节,在充分认识到各关节的运动极限后,采用超过某关节极限的方式,制服对方,使其不能动弹、不敢动弹。

以(吾之)大博(彼之)小,即使用我的上级关节去擒拿对方的下级(或同级)关节,举例而言,用我之手掌(五指)去擒拿对方之某一根手指(大拇指或小拇指为多),或者用我之手肘去擒拿对方之手掌或手腕,再或用上我之腰胯力量去擒拿对方之肩膀乃至整条手臂,都是以大博小。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因为人体关节中,手指头是最为灵活的,因此即便不是在使用手指直接擒拿,自己的手指也始终都是处于抓握或者辅助中。

二、缠丝劲

缠丝劲是陈氏太极拳的独特劲法,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中,明确指出“太极拳,缠法也!”。习拳者在练习陈氏太极拳的基本功时,往往第一节课就是学习缠丝劲,而在习练拳架过程中,缠丝劲贯穿始终,这自不用说。在擒拿中,缠丝劲用得是否巧妙,到位,往往是决定能否将对方擒拿住的关键,而善用缠丝劲也是太极擒拿的显著特点之一。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若想擒拿效果显著,需要将多处缠丝劲叠加,而不仅仅是手部的缠丝劲。例如,腰胯是一维度,手臂是一维度,手腕是一维度,手掌(指)是一维度,四个维度进行叠加,所产生的缠丝劲将千变万化,同时另一个好处则是延长了自己手部的运行距离,如此将能有效突破对方的反抗并将对方引到无法动弹的姿势。张志俊大师曾提到过“五指分离”,若是能做到这一点,擒拿的效果也将显著提高。按照上面的理论,五指分离的效果不仅是将缠丝劲的维度再次提高,还增加了缠丝劲的数量。

三、阴阳相合

太极分阴阳,讲开合,这是大家都已经普遍认识到了的,然而如何在太极擒拿中运用、体现出阴阳、开合,却往往被习练者忽视。首先明确一个原则:擒拿时请用两只手。之所以要说这句“废话”是想强调阴阳相合的基础。

从解剖结构上来讲,人体的骨骼是一段段并由关节连系起来的,我们可以将人体粗看做一条铰链(类似于自行车链条),各关节相连并传递力量,同时,各关节也都有其运动极限。如果我们用一只手提着一条铰链,另一端不固定,我们能将其拧或者转到某个姿势使其固定不动吗?应该是不可能的。如果将自己的另外一只手加在铰链的某个连接处,两手使用对称劲,这样一来,铰链也就被卡死了。那么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用一只手来拧住对手的一个稍节(如手部),使用某种擒拿方法来擒拿对方,理论上也是擒拿不住对方的。不过,实际情况是——有时候也是可以擒拿住的。因为人体和铰链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是站在地上的,脚这一端点(稍节)可以看作是固定了;而另一点不同之处在于,许多人的绝大部分关节往往不够灵活,僵硬得很。然而,当对方关节较为灵活,柔韧性较好,特别是同样为练拳者时,我们就需要使用双手,分别作用于对方的两个关节处(或一个在关节处,一个在关节之间的硬连接处作为支点。),两手使用对称劲,一阴一阳,两手相合,彻底擒拿住对方。

另一点值得强调的是,劲的方向要依照缠丝路线,不能只有上下或左右,要在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上均有分力,形成一股浑圆力。

四、拿住了?

擒拿练习,考验的是习练者的关节灵活度、听劲功夫、缠丝劲功夫,当然还有本劲的大小。而练习中,检验效果的标准就是能否拿住(拿死)对方,而不被对方拿住。前文阐述的都是拿住对方的理念、方法,那么换一个角度,我们如何做到不被对方拿住?

首先,还是需要提到听劲功夫和关节灵活度,迅速察觉到对方的擒拿意图,并判断对方的擒拿路径,在自己的关节没有被完全拿住的情况下,迅速调整自己身体的一节节关节,将对方的劲绕开。与此同时,身法不可停滞,给对方一点挤劲,让对方难以立足站稳;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太极图中,阴、阳两鱼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转动,相互转化。也就是说,当对方快要将你擒拿住之时,也许也是他最危险之时,因为在这个位置上,自己的某个动作也许就可以反守为攻,变成我方主动了。因此,高手的擒拿,往往真假难辨,处处设陷,舍己从人,请君入瓮,引进落空。最后,再说说,如果真的被对方“拿住了”,该怎么办?那也只有放手一搏了,忍着一点疼痛,从被固定的两个关节的上级关节开始,一节节扭动,节节松开,如果对方的反应速度比自己慢,还有机会可以逃脱。举例来说:自己手腕被拿,手肘被固定住无法动弹,则应该迅速松肩,转腰胯来进行解脱,而加强这种解脱效果的一种方法则是使用弹抖劲。身松活,而后可弹抖。

拿人时,缠住一端寻合劲;被拿时,松活贴转虚实分。

五、杠杆原理

相对于太极摔法,太极擒拿中使用到杠杆原理的相对较少,且往往是在大身法中使用,擒拿大关节,目的也往往是为了省力,而为了达到较好的擒拿效果,杠杆的支点放在关节处为佳。

六、日常训练

根据前文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对矛盾:越到稍节,可使用的缠丝劲维度越多,但同时该处关节的纯力量越小。例如,手指比手肘灵活得多,但是同时力量也小得多。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手指的灵活运用在太极擒拿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基于此,我们在日常训练中,势必需要加强手指(单纯)力量的训练。传统训练方法中,有在坛子中装沙,用手指抓拿的训练,有条件的可以尝试,而用手指支撑来做俯卧撑更为简单便捷。握力器、腕力器的辅助训练同样可以增强握力和腕力。除了这类关节的单独力量训练外,缠丝劲训练应作为重点,太极尺可以作为辅助训练的工具。

以上种种,均为概念、技巧或者单独训练,为了练出好的太极擒拿功夫,与他人进行实战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过程,特别是跟师父、师兄进行训练,找机会让他们在自己身上示范,这样的长期训练才能真正把功夫练上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